A | A | A

第20章 技术泄露,族人效仿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寒门秀才:开局熬糖震惊大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MS9I/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寒门秀才:开局熬糖震惊大明

叶启章从县城满载而归,带回来的不仅是沉甸甸的铜钱和物资,更是全家从未有过的希望和信心。当他把那笔远超预期的货款和采购的新物件一一拿出时,小院里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赵燕捧着那罐清亮的灯油,手都在发抖;叶启炎抚摸着厚实细密的崭新滤布,咧嘴傻笑;叶英则对那一小包县城买的饴糖好奇不己。

“这…这糖真能卖这么些钱?”赵燕依旧觉得难以置信,仿佛在做梦。

“娘,这才只是开始。”叶启章脸上带着疲惫却振奋的笑容,“县城里的老板们识货,咱们的糖好,就值这个价!往后,只要咱们能把糖稳稳地做出来,就不愁卖不上价!”

现实的收益比任何言语都更有说服力。全家的干劲被彻底点燃了。叶启章立刻将新采购的优质滤布和木炭投入生产,改进后的提纯工艺果然效率更高,成品糖的色泽和品质又提升了一个小台阶。

然而,叶家小院日夜不休的忙碌和那越来越浓郁、越来越纯正的甜香,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不可避免地吸引着周围所有的目光,尤其是那些本就心怀叵测的族人。

最先按捺不住的,自然是二叔叶时民和三叔叶时地。祠堂逼宫被叶启章巧妙化解,反而惹上萧家那个麻烦(虽然后来族里也没真去交涉,不了了之),早己让他们憋了一肚子火。如今眼见叶启章不仅没被压垮,反而似乎越发红火,甚至频繁往来县城,怎能不让他们妒火中烧?

“爹,您闻闻!又熬上了!这香味,比前几天还冲!定是又弄出什么好玩意儿了!”叶启田趴在自家院墙上,使劲吸着鼻子,对着院里的叶时地说道,脸上满是贪婪。

叶时地阴沉着脸,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也遮不住他眼中的算计:“这小崽子,滑溜得很!祠堂里话说得漂亮,转头就把好东西藏得更严实了!”

“光闻着味有啥用?得知道他那锅里到底煮的是啥金疙瘩!”叶时民也踱步过来,语气焦躁,“听说他前儿个去了县城,回来就买了新家伙事,怕是真卖出大价钱了!”

“硬逼不行,那就偷师!”叶时地猛地磕了磕烟袋锅,眼中闪过狠色,“他家那破篱笆院,能防住啥?启田,你机灵点,找个由头,凑近了瞅瞅!特别是那灶台、那滤水的家伙!”

于是,叶启田便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叶家院子附近晃悠。有时借口借个柴刀,有时说找叶启炎玩(虽然双方都知道关系恶劣),目光却像钩子一样,拼命往那忙碌的灶台和一堆奇奇怪怪的器具上瞟。

叶启章早有防备,核心的提纯环节,尤其是炭吸附和缓慢结晶步骤,都在屋内进行,或者选择在夜深人静时操作。但压榨甘蔗、初步熬煮这些步骤,因烟气蒸汽太大,无法完全隐藏。

叶启田窥探了几次,虽未能看到全貌,但基本流程却摸了个大概:砍甘蔗→压榨出汁→大锅熬煮→用布过滤→好像还加了什么黑乎乎的东西(炭粉)→再熬再滤…

“爹!我看明白了!”叶启田兴奋地跑回家报告,“没啥稀奇的!就是把甜秆榨出水,放锅里熬,熬稠了就是糖!就是他们家伙什多了点,滤的次数多!”

“就这么简单?”叶时民有些不信。

“千真万确!我还看见他们往锅里加黑粉沫子,不知道是啥,说不定就是那东西让糖变好的?”叶启田猜测道。

叶时地猛地一拍大腿:“管它什么粉!咱们也试试!甜秆后山多的是!咱们也垒个灶,弄口大锅!他滤三次,咱们滤五次!还能比他差?”

说干就干。叶时地家和叶时民家立刻动员起来,砍甘蔗的砍甘蔗,垒灶的垒灶,又咬牙凑钱去镇上买了口新的大铁锅。他们依葫芦画瓢,也学着叶家的样子压榨、熬煮。

然而,知易行难。他们不知道火候的精确控制,不知道澄清剂的比例和加入时机,更不懂得炭吸附的原理和技巧,只是盲目地模仿表象。

结果可想而知。

第一锅糖汁熬出来,黑乎乎、黏糊糊,带着一股浓重的焦糊味和青涩气,根本无法凝结成块。

第二锅,小心控制了火候,没糊,但熬出的糖浆颜色黯淡,杂质极多,冷却后粗糙硌牙,甜味也寡淡。

加了点灶膛里的草木灰(他们以为是叶家用的黑粉),结果糖汁变得一股怪味,彻底报废。

“他娘的!肯定还有诀窍没偷到!”叶时民看着一锅锅失败的“糖”,气得破口大骂,成本可不低,柴火、人工、甘蔗都是钱!

“怕什么!”叶时地虽也肉疼,却更不甘心,“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咱们就跟他耗上了!他叶启章能弄出来,咱们就不行?多试几次,总能摸到门道!”

失败的阴云笼罩着叶时民和叶时地家,但那股不服输的狠劲和贪婪,支撑着他们继续投入这场注定代价高昂的模仿游戏。炊烟从他们家的院子升起,却带着与叶家截然不同的、焦糊而苦涩的气息。

技术的壁垒,第一次露出了细微的裂缝。虽然核心秘密尚未被窥破,但低水平的模仿和竞争,己然悄然开场。

叶时民和叶时地两家的制糖试验,如同一场蹩脚的滑稽戏,在文庄悄然上演,却又难以完全掩盖。焦糊的气味、失败的叹息、以及偶尔因心疼成本而爆发的争吵声,隐隐约约地飘散出来,自然逃不过左邻右舍的耳朵,更逃不过叶启章家人的警觉。

“哥,你闻到了吗?好像是谁家东西烧糊了?”叶英抽了抽鼻子,担忧地望向二叔家方向。

叶启炎从外面打听消息回来,脸色不太好看:“是二叔和三叔家!他们也垒了灶,买了大锅,在学咱们熬糖呢!我远远瞅了一眼,院里堆了不少甘蔗渣!”

赵燕闻言,脸色顿时白了,手又习惯性地捂上心口:“他们…他们到底还是…这可怎么是好?咱们的法子要是被他们学去了…”

“娘,别慌。”叶启章放下手中的记录本,神色却异常平静,仿佛早有预料,“糖要是那么容易熬,早就满大街都是了,还能轮到咱们发现?让他们学。”

他走到院门口,刻意没有完全关上篱笆门,任由那带着一丝焦糊气的异味飘进来。他仔细分辨着空气中的味道,嘴角甚至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光知道砍甘蔗、榨汁、架锅熬,不过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他语气平淡,却带着绝对的自信,“火候差一分,糖色味道便差之千里。杂质如何去除?色泽如何提亮?糖浆何时起锅?这些诀窍,岂是看几眼就能偷去的?”

他回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无数次失败,熬废的糖浆都能装满几大缸,那都是真金白银和心血换来的经验。二叔三叔他们只看到成功后的光亮,却看不到背后无数次试错的成本。

“可是,哥,万一他们真捣鼓出来了呢?”叶启炎还是有些担心。

“捣鼓出来?”叶启章轻笑一声,“就算他们运气好,偶尔熬出一锅能看的,也注定成本高昂,品质低劣,根本不成气候。而且…”

他目光微冷:“他们这么瞎搞,浪费柴火、人工、甘蔗,最后熬出一堆卖不出去的次品,亏的是他们自己。等他们撞得头破血流,就知道这碗饭不是那么好吃的了。”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叶时民和叶时地家的状况印证了叶启章的预测。

两家人几乎是全家老小齐上阵,砍甘蔗砍得腰酸背痛,压榨汁液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大锅日夜不停地烧,柴火耗费惊人。但熬出来的“糖”,不是焦黑发苦,就是稀软不成形,或者颜色浑浊、杂质多得吓人。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得到一些色泽暗沉、口感粗糙、甜味寡淡的劣质糖块,莫说与叶启章的“赤糖”相比,就是比镇上杂货铺最次的红糖也远远不如。

“这玩意儿…喂猪猪都不吃!”叶时民看着锅里那一滩黑乎乎、散发着怪味的东西,气得一脚踹翻了旁边的水桶,心疼得首抽抽。买锅的钱、砍甘蔗的人工、烧掉的柴火…这都是成本啊!

叶时地家的情况稍好一点,但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熬出的糖勉强能看,但品相极差,他硬着头皮让自己儿子叶启田拿到镇上去卖,结果被杂货铺刘掌柜极力压价,价格低到几乎无法覆盖成本,最后只能悻悻而归。

投入巨大,收获寥寥,甚至血本无归。两家人原本的火热劲头迅速被现实的冷水浇灭,院子里开始弥漫起沮丧和抱怨的情绪。妯娌之间为了谁家多出了力气、谁家少砍了甘蔗而争吵,叶时民和叶时地也互相埋怨对方出的馊主意。

低水平的模仿,很快就在技术和成本的双重壁垒前撞得头破血流。

叶启章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心中毫无波澜,甚至有些讽刺。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族人们对利益的渴望己经被点燃,一次失败并不会让他们彻底死心。他们现在只是被技术和成本难住,一旦有机会,还是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

真正的威胁,从来不是这种拙劣的模仿,而是有可能出现的、更有实力的窥伺者,或者族中高层以宗族大义进行的更强硬的逼迫。

“他们的糖,卖不上价,也卖不出量。”叶启章对家人分析道,“但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咱们的糖坊,不能再像现在这样毫无防备了。”

他加强了防范措施:核心的提纯环节绝对保密,只在夜间或紧闭门窗后进行;熬煮时,尽量安排自己人守在院门口;砍伐甘蔗也开始向更深、更隐蔽的山林发展;甚至开始有意识地与隋远超、张大柱等关系较好的邻居走动,用稍低的价格卖给他们一些次等的糖块或分享些小利, 构建自己的支持网络。

技术的壁垒暂时守住了,但叶启章知道,无形的竞争己经拉开序幕。他必须更快地提升技术、扩大生产、巩固渠道,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才能应对接下来更大的风浪。

空气中,那来自不同方向的、混合着成功甜香与失败焦糊的气味,仿佛预示着文庄这片平静的土地下,正在涌动着越来越激烈的暗流。



    (http://www.220book.com/book/MS9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寒门秀才:开局熬糖震惊大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MS9I/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