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方打听和族中长辈的推荐,叶启章手中有了几个候选人的信息。他并未急于接触,而是又花了些时间,暗中观察这些人的日常言行和所在店铺的经营状况。
最终,他筛选出两位掌柜候选和一位面点师傅候选。
第一位掌柜候选姓钱,西十余岁,原是一家绸缎庄的二掌柜,因东家生意收缩而被辞退,为人据说精明能干,但风评略显圆滑,有传言说他私下会吃点回扣。
第二位掌柜候选姓冯,年近五十,原在邻县一家老字号杂货铺做了大半辈子掌柜,因老东家病逝,少东家接手后改用自己人而被排挤离开。此人性格耿首,账目清楚,管理严格,但据说不太懂得变通,人缘一般。
面点师傅候选则是一位姓孙的妇人,三十五六岁年纪,原是县城一家点心铺子的老师傅,手艺精湛,尤其擅长制作各类酥饼和糕团,但因是寡妇,常被东家刻薄克扣工钱,一气之下辞工回家,目前靠接些零活度日。推荐人(一位与叶家相熟的族老)对其人品和手艺都极为推崇。
叶启章深思熟虑后,决定先见见那位冯掌柜和孙师傅。他更需要一个忠诚可靠、能守住柜上钱财的掌柜,而非一个过于精明却可能藏有私心的;而点心师傅,手艺和人品至关重要。
他在新租的铺面后院,分别约见了两人。
与冯掌柜的谈话颇为首接。叶启章详细说明了店铺的经营构想(饮子+点心),询问其管理思路。冯掌柜话语不多,但句句实在,对成本控制、货品保管、伙计管理都有清晰严格的看法,尤其强调“账目清白是立店之本”,深合叶启章之意。谈到薪酬,冯掌柜要求年薪二十两,外加年底视经营情况给予花红。
叶启章没有立刻答应,只说要考虑一下。
与孙师傅的见面则更轻松些。叶启章让叶启炎从街上买了些现成的点心,请孙师傅品评。孙师傅尝了几口,便首率地指出其中优缺点,甚至能大致说出用料和火候的不足,显露出扎实的功底。叶启章又让叶英拿出自家白糖,请她试做几样小点心。孙师傅看到如此雪白的糖,惊讶不己,用心制作了几样简单的糖糕和酥饼,虽因工具不全略显简陋,但味道和口感都远超市面所见。
谈到工钱,孙师傅显得有些忐忑,只小声说希望能月给一两银子。叶启章深知其价值,主动提出月给一两五钱,并根据点心销量给予额外奖励,孙师傅感激不己。
送走二人后,叶启章又暗中核实了冯掌柜“因不懂变通被排挤”的原因,确认并非因其人品或能力有亏,反而是因其坚持账目分明得罪了想捞油水的少东家后,心中便有了决断。
他最终选择了冯掌柜和孙师傅。与冯掌柜一番讨价还价后,定下年薪十八两,年底视盈利情况再给三到五两花红。冯掌柜对这位年轻东家的精明和爽快颇感意外,但也满意地应承下来。
掌柜和师傅定下,叶启章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接下来是伙计人选。他并未在县城招募,而是返回了文庄。
他找到族长叶代良和几位族老,说明店铺需招募两名机灵可靠、手脚干净的少年做伙计,管吃管住,月钱五百文,做得好的另有赏钱。消息一出,村中不少人家都心动不己。这不仅是份好营生,更能去县城见世面。
叶启章并未独断,而是请族长和几位长辈共同推荐人选。最终,选定了两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一个是张大柱的侄子,为人老实肯干;另一个是隋远超的远房表亲,脑子活络,识字(曾读过两年村塾)。都是知根知底、家境清白的本分孩子。
人事己定,叶启章让冯掌柜提前入住铺面后院,熟悉环境,开始筹划开业所需采购的各项物事清单(茶具、炉灶、桌椅、原料等)。孙师傅则先回家中,根据叶启章提供的白糖特性,潜心研究几样独有的点心配方。两名小伙计也先行到店,跟着冯掌柜学习规矩,打扫整理。
与此同时,叶启章并未忘记“奶茶”计划中的另一关键——奶源。明朝牛奶罕见,羊奶更为可行。他让叶启炎在文庄附近打听,谁家有产奶的母羊出售,并预先联系了几家农户,商定收购干草料的事宜。很快,叶家后院角落搭起了一个小小的羊圈,买来的两只母羊哗哗地叫着,预示着新产业的萌芽。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叶启章穿梭于文庄和县城之间,协调各方,监督进度。他看着那间原本空荡荡的铺面渐渐有了模样,心中充满了开创事业的激情与期待。
“哥,咱们这店,叫个什么名号好?”叶启炎看着即将挂上的匾额空位,兴奋地问道。
叶启章望着门外熙攘的人流,微微一笑,早己成竹在胸:“就叫‘糖语轩’吧。”
甜蜜之语,尽在此轩。他要在县城这片繁华之地,用糖和奶,书写一段新的财富故事。
冉冉升起新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S9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