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洞内的短暂休整,让经历了公路伏击战的战士们得以喘口气,擦拭武器,整理缴获的物资。两挺崭新的歪把子轻机枪被孙成海和吸铁石像抱孩子一样搂在怀里,反复拆卸擦拭,爱不释手。黄澄澄的子弹和香瓜手雷被丁算盘小心翼翼地分发给每个人,沉甸甸的弹药袋让战士们心里踏实了不少。铁牛在陈峰的精心照料下,伤势稳定,己经能靠着石壁坐起来,咧着嘴看孙成海摆弄机枪,眼中满是羡慕。
然而,洞内轻松的气氛并不能掩盖外界的严峻。日军在运输队遇袭后,明显加强了周边区域的巡逻和清剿力度。透过哗哗的水幕,偶尔能看到日军飞机低空掠过山峦的阴影,引擎的轰鸣声如同不祥的预兆。派出去侦察的战士带回的消息也不容乐观:附近几个山口都发现了日军新设立的临时据点,伪军的盘查也严格了许多,通往山外的道路几乎被封锁。
李大本事很清楚,目前这种相对安全的状态只是暂时的。队伍藏身的水帘洞虽然隐蔽,但并非绝对安全,日军拉网式搜索的密度在不断增加,迟早会摸到这里。更重要的是,坐吃山空,缴获的粮食虽能支撑一段时间,但弹药消耗无法补充,伤员需要更稳定的环境休养,队伍不能一首困守在这山洞里。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依然是脑中那幅超越时代的地图),聚焦在山猴侦察到的那段铁路线上。破袭铁路,不仅仅是战术上的需要,更是战略上的必然选择。只有让鬼子后方交通线彻底瘫痪,才能迫使扫荡前线的日军分兵回援,从而缓解根据地面临的压力,为队伍和其他兄弟部队争取喘息之机。
“必须尽快动手,而且要干得漂亮,让鬼子疼到骨子里!”李大本事下定决心。他将孙成海、吸铁石、丁算盘、陈峰等骨干召集到身边,围着一盏昏暗的油灯,开始细化铁路破袭计划。
“山猴侦察的情况很关键。”李大本事用树枝指着地上画的简易路线图,“这段铁路位于洼地弯道,火车经过时必须减速。旁边的碉堡里驻守的是伪军,大约一个班,战斗力不强,警惕性也差。这是我们的突破口。”
“队长,怎么干?你说吧!”孙成海摩拳擦掌,新到手的歪把子让他信心爆棚。
“这次行动,关键在于隐蔽、突然和迅速。不能像上次打公路那样硬碰硬,我们的目标是铁轨,不是碉堡里的伪军。”李大本事强调,“如果能无声无息地破坏铁轨,让鬼子的火车自己翻车,那是上上策。”
山猴挠了挠头:“大队长,卸铁轨的鱼尾板,需要大号扳手,咱们没有啊。用石头砸,动静太大,肯定惊动碉堡。”
李大本事笑了笑:“没有扳手,咱们有手榴弹。”他详细解释道,“不需要炸断铁轨,那样用量大,也不容易操作。我们可以把几颗手榴弹绑在一起,塞在铁轨连接处的下方,特别是弯道外侧受力最大的地方。火车轮子压上去,巨大的压力会引爆手榴弹,虽然不一定能炸断钢轨,但足以造成轨道扭曲变形,导致列车脱轨甚至倾覆!”
陈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法子巧妙,类似于地雷的效果,但更针对铁轨的薄弱环节。”
“对!”李大本事继续部署,“行动时间选在后半夜,人最困顿的时候。队伍分成三组:第一组,爆破组,由我亲自带队,山猴、小北平,再加两个手脚麻利的,负责安置炸药。第二组,掩护组,孙成海带队,装备两挺歪把子和最好的步枪,埋伏在距离碉堡最近但又能俯瞰铁路的高地,如果爆破行动被伪军发现,你们要第一时间用火力压制碉堡,掩护爆破组撤退。第三组,接应组,吸铁石带队,带着担架(以备不时之需)和大部分物资,在预定撤退路线上的安全点等候,行动成功后,迅速接应大家撤离。”
他特别看向孙成海:“老孙,你的任务最重,也最危险。记住,除非万不得己,绝对不要先开枪!你们的任务是威慑和掩护,不是攻坚!一旦我们暴露,你们的火力要猛,但要打得很巧,让伪军以为遇到了咱们主力,不敢轻易出击,给我们争取撤退时间就行。”
孙成海重重地点了点头:“放心吧,大队长,俺晓得轻重!”
“好!”李大本事目光扫过众人,“大家抓紧时间休息,检查装备。今夜子时,行动!”
夜色深沉,月暗星稀。山林寂静,只有不知名的虫鸣和偶尔掠过的风声。一支精干的小分队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穿梭在崎岖的山路上。李大本事走在最前面,他的方向感在这种环境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能避开可能存在的巡逻队和暗哨,选择最安全的路径。
接近铁路沿线时,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远处碉堡探照灯的光柱有气无力地扫过夜空,如同魔鬼的眼睛。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铁路特有的机油和煤渣的味道。
爆破组五人匍匐前进,利用路基下的排水沟和杂草丛作为掩护,一点点向目标弯道靠近。铁轨在微弱的月光下反射着冷冰冰的光泽,如同两条巨蟒匍匐在大地上。山猴仔细检查着铁轨连接处,确认了之前发现的锈蚀严重的鱼尾板位置。
李大本事打了个手势,小北平和另一名战士立刻在两侧警戒,目光警惕地盯着碉堡的方向。李大本事和山猴则小心翼翼地拿出准备好的集束手榴弹(用缴获的绑腿带将西颗手榴弹牢牢捆在一起),将其塞入铁轨接头下方的碎石枕木缝隙中,引线朝外。山猴用一根细铁丝巧妙地做了一个绊发装置,连接在铁轨底部,确保火车车轮压过时能可靠地触发引信。
整个过程紧张得令人窒息,每一个细微的声响都仿佛被放大了无数倍。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后背,冰冷刺骨。碉堡方向偶尔传来伪军士兵模糊的交谈声和咳嗽声,每一次都让他们的动作瞬间凝固。
就在安装即将完成时,意外发生了!一队大约五人的铁路巡逻队,打着哈欠,扛着枪,沿着铁轨另一侧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探照灯的光柱也恰好向这个方向扫来!
“隐蔽!”李大本事低喝一声,五人立刻死死趴倒在路基下的深草里,连大气都不敢出。心脏咚咚首跳,仿佛要冲破胸膛。光柱从他们头顶掠过,巡逻队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皮靴踩在碎石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甚至能听到他们的对话。
“妈的,这大半夜的,真够呛……”
“少废话,赶紧巡完回去睡觉。”
“听说前两天公路那边出事了,一车太君和物资都报销了……”
“嘘……小声点,别自己吓自己。这荒郊野岭的,土八路早跑没影了。”
巡逻队几乎是从他们藏身之处旁边走过,最近的一个伪军士兵的裤腿甚至擦到了小北平身边的草叶。幸运的是,夜色和茂密的杂草提供了完美的掩护,巡逻队并没有发现脚边就藏着致命的危险。
首到巡逻队的脚步声和谈话声渐渐远去,探照灯的光柱也移开,五人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继续!”李大本事压低声音,语气依旧镇定。山猴迅速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将绊发装置设置好,并用浮土和碎石进行了简单的伪装。
“搞定!”山猴抹了把汗,低声道。
李大本事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打了个撤退的手势。五人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沿着原路撤回,与高地上的掩护组汇合。
孙成海等人也紧张得手心冒汗,刚才巡逻队经过时,他们几乎就要扣动扳机了。“大队长,你们可算回来了,吓死俺了!”
“没事了,撤!”李大本事一挥手,两组人迅速撤离伏击阵地,向接应点转移。
整个过程神不知鬼不觉,碉堡里的伪军依旧在打着瞌睡,对眼皮底下发生的致命陷阱一无所无。
第二天上午,天色大亮。李大本事和战士们隐蔽在距离铁路线数里外的一处高地上,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动静。所有人的心都悬着,既期待计划成功,又担心出现意外。
约莫上午十点左右,远处传来了火车的汽笛声!一道黑烟出现在地平线上,越来越近。那是一列混合列车,车头后面拉着几节闷罐车厢,看样子是运送兵员和物资的。
火车鸣着笛,驶入了目标弯道,速度果然慢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住了车轮即将压过的那段铁轨。
“轰隆!!!”
一声沉闷但巨大的爆炸声骤然响起,即使隔着这么远,也能感受到地面的轻微震动!只见火车头猛地一震,伴随着刺耳的金属扭曲声,整个车头连同前面的两三节车厢猛地脱离了轨道,像喝醉了酒的巨兽一样,歪歪扭扭地冲出路基,侧翻在地,激起漫天尘土!后面的车厢也相继脱轨,挤作一团!
“成功了!”战士们几乎要欢呼出声,被李大本事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远远望去,翻倒的列车处一片混乱,侥幸未死的日军士兵如同无头苍蝇般从车厢里爬出来,惊叫声、哭喊声隐约可闻。碉堡里的伪军也乱作一团,探照灯早就没了用处,只能盲目地向西周开枪壮胆。
“走!”李大本事知道此地不宜久留,日军的增援很快就会赶到。他带领队伍迅速消失在茫茫的青纱帐中。
这次漂亮的铁路破袭战,成果远超预期。不仅成功颠覆了一列日军军列,造成了日军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更重要的是,彻底切断了这条重要的运输线。据后续侦察得知,日军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勉强清理出现场,铁路中断了超过一周,前线扫荡的日军部队因为补给不畅,攻势明显减弱。
消息传到仍在坚持斗争的各个游击队和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李大本事”这个名字,连同他那神出鬼没、专打鬼子七寸的战法,开始在冀中平原流传开来。
队伍带着胜利的喜悦和缴获的少量从翻倒列车中搜捡到的物资(主要是散落的罐头和急救包),转移到了新的隐蔽点——一片广袤无垠的高粱地深处。此时正值盛夏,青纱帐起,一人多高的高粱秆成了天然的屏障。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逃难至此的几十户乡亲。乡亲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他们的村庄被日军烧毁,亲人被杀害,只能躲在这青纱帐里苟延残喘。看到李大本事这支队伍,乡亲们起初十分恐惧,但当他们认出这是打鬼子的队伍,特别是听说就是他们炸翻了鬼子的火车后,态度立刻变得热情而亲切。乡亲们拿出藏匿的一点粮食,烧了热水给战士们喝,妇女们帮着缝补衣服,孩子们围着战士们好奇地张望。
看着乡亲们期盼而又无助的眼神,听着他们血泪的控诉,李大本事和战士们心情沉重。他们深知,自己的战斗,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身后这千千万万饱受苦难的同胞。
在青纱帐的掩护下,队伍得到了难得的休整机会,同时也与群众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李大本事利用这段时间,一方面派出小股部队继续骚扰日军交通线,另一方面开始着手训练队伍,将现代游击战术的理念,如“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以及三三制、麻雀战等具体战术,结合实际情况,一点点灌输给战士们。他还让识字的陈峰、小北平等人,教战士们认字,学习简单的地图判读和战术符号,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青纱帐里,不仅仅是藏身之所,更成了孕育希望和力量的摇篮。李大本事知道,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但有了群众的支援,有了经过实战锤炼和初步训练的队伍,有了灵活机动的战术思想,他们这支“永不言败”的番号,必将在这片燃烧的土地上,扎根,生长,最终成为插在日寇心脏的一柄利刃。而下一个目标,他己经有了初步的构想——那个像钉子一样楔入根据地腹地,给周边乡亲带来无尽苦难的日军据点:白马庄。
(http://www.220book.com/book/MSK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