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峪的硝烟散去,缴获的武器弹药充实了队伍的装备,打破封锁线的胜利更是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的军民士气。然而,时令己悄然进入深冬,凛冽的北风卷着细碎的雪粒,给劫后余生的大地铺上了一层素缟。严寒,成为了继日军之后,根据地面临的又一严峻考验。
队伍和群众缺衣少穿的问题凸显出来。许多战士还穿着单薄的秋装,手脚冻得皲裂;乡亲们的棉衣也是补丁摞补丁,难以抵御彻骨的寒冷。伤病员在低温下恢复得更慢,陈峰带着卫生员们,为寻找足够的保暖物资和预防冻伤的药材而奔波操心。丁算盘整天拨拉着算盘珠子,算计着那点有限的粮食和物资如何能撑过这个漫长的冬天,眉头锁得比任何时候都紧。
李大本事看着战士们哈着白气在寒风中坚持训练,看着乡亲们瑟缩着身子在田间地头收拾最后的农活,心中沉甸甸的。他知道,生存下去,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军事上的胜利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一切胜利都将是无源之水。
“不能让一个战士冻着,不能让一个乡亲饿着!”这个信念支撑着李大本事。他召集骨干,提出了“生产自救,勤俭度荒”的号召。队伍在保证战斗值班和训练的同时,全员投入生产活动。帮助群众修缮加固房屋以抵御风寒;组织有经验的战士上山狩猎、下河破冰捕鱼,增加肉食来源;发动群众采集可食用的野菜、橡子等代食品;甚至利用战斗间隙,在相对安全的区域开垦小块荒地,准备来年春播。李大本事自己也以身作则,和战士们一起抡镐头,一起啃冻得硬邦邦的窝头。
与此同时,对敌斗争并未因严寒而停止,只是转变了形式。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的小股出击和政治攻势。民兵和武工队活跃在敌占区边缘,袭击敌人的运输队,破坏电话线,向伪军据点喊话,散发传单,宣传抗战形势,瓦解敌军士气。李大本事特别强调对伪军的分化瓦解工作,利用春节临近的机会,发动“思乡唤亲”的政治攻势,不少伪军士兵暗中与八路军建立联系,提供情报,甚至携枪投诚。
就在这紧张而又充满韧性的冬日坚守中,一个意外的消息通过秘密交通线传到了李大本事手中:一位来自平西根据地的“特派员”即将抵达杨村,有重要事宜相商。消息来源可靠,但内容语焉不详。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风雪稍歇,天地间一片朦胧。村口的哨兵带来了一行三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袍,围着围巾,风尘仆仆。为首一人被引到李大本事的指挥部——一间经过加固、生着炭火的地道议事厅。当来人解下围巾,露出清秀而坚毅的面庞时,李大本事愣住了。
来人竟是林婉清!
近一年未见,她瘦了些,但眼神更加明亮,眉宇间添了几分成熟与干练。她看着眼前这个脸庞被风霜刻下痕迹、眼神却愈发深邃坚定的李大本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李……大队长,别来无恙。”林婉清的声音依旧清脆,却多了几分沉稳。
“林……林小姐?怎么是你?”李大本事又惊又喜,连忙让她靠近炭火取暖。孙成海、吸铁石等人闻讯赶来,见到林婉清,也都是又惊又喜。他们都知道这位燕京大学的女学生身份特殊,是上级派来的重要人物,更与李大本事有着不寻常的关系。
“我现在是冀中区党委的联络员。”林婉清搓着冻僵的手,开门见山,“这次冒险过来,一是传达上级对你们近期斗争成果的肯定和慰问;二是带来重要的敌情通报和战略指示;三是……有一些关于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的想法,想和你,和大家一起探讨。”
炭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众人严肃而期待的脸。林婉清首先传达了上级的指示:高度赞扬李大本事部在反“扫荡”斗争中采取的灵活战术和取得的重大胜利,特别是黑风寨和野狼峪之战,有力地打击了日伪气焰,支援了全局斗争。指示要求他们继续巩固现有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接着,她带来了重要的敌情分析:日军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兵力日益捉襟见肘,对华北的控制策略可能发生变化,从大规模的军事“扫荡”转向更注重政治、经济渗透和“以华制华”的阴谋。同时,国际反法西斯战场也出现了有利于我的转折迹象。
“上级判断,最困难的时期可能正在过去,但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是最浓重的。敌人会更加狡猾,斗争形式也会更加复杂。”林婉清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大本事脸上,“区党委希望你们这支队伍,不仅能打仗,还要成为执行党的政策、发动群众、建设巩固根据地的标杆。”
然后,她开始阐述自己,也代表了上级一部分领导的想法,关于下一步发展的“宏图”: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几个村庄,要以杨村等地为基点,逐步向周边区域发展,连接成片,建立更具规模的游击区和隐蔽根据地。要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和民兵,使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三者结合,形成多层次、有纵深的防御和进攻体系。要重视政权建设和经济工作,尝试建立秘密的抗日民主政权,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从根本上巩固根据地。
“最重要的是,”林婉清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我们要有建立正规兵团、打出正式番号的雄心壮志!不能永远满足于‘游击队’的称号。我们要用战绩和贡献,向世人证明,我们是一支真正的、不可或缺的抗日力量!”
“打出正式番号!”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李大本事内心最深处的渴望。这不正是他魂牵梦绕的目标吗?不正是他对孙成海、吸铁石这些生死弟兄,对杨村乃至更多信任他、支持他的乡亲们的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吗?
议事厅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炭火燃烧的声音。每个人都能听到自己加速的心跳。孙成海激动得脸膛发红,吸铁石目光灼灼,陈峰和丁算盘也露出了振奋的神色。
李大本事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澎湃,沉声道:“林联络员,上级的指示和你的想法,都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我们之前也是这么做的,只是不够系统,眼光也不够长远。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就知道劲儿该往哪里使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巩固根据地、发展武装、争取番号,这三件事是环环相扣的。当前,还是要立足现实,先解决好眼前的越冬问题,进一步巩固杨村这个基点。开春之后,再按照你说的思路,逐步向外发展,连点成片。至于武装发展,我们己经有了一些基础,可以尝试组建基于民兵的区小队、县大队,为主力部队提供后备力量。”
这一夜,炭火旁的讨论持续了很久。李大本事扎实的军事经验和务实作风,与林婉清带来的宏观视野和政策高度相结合,碰撞出许多火花。一个关于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逐渐在众人心中勾勒出来。
林婉清的到来,如同冬日里的一股暖流,不仅带来了上级的关怀和重要的信息,更给李大本事和这支队伍注入了新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风雪依旧,但地道里的炭火却烧得格外旺,映照着每一张充满希望的脸。冬雪终将消融,生机己在孕育。为了那个“永不言败”的英雄番号,更为了这片土地上千万渴望光明的百姓,他们知道,接下来的路依然充满艰险,但他们将携手并肩,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有力。真正的宏图,才刚刚开始铺展。
(http://www.220book.com/book/MSK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