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寒冬日储千斛粟,灵泉催麦藏锋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七零年代生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章节无错乱精修!
 

社员大会散后,红星大队的土路上满是说说笑笑的村民。苏晴拎着空布袋往家走,身后不时传来招呼声 ——“晴丫头,明天去队里领麦种记得叫上婶啊!”“晴丫头,你那东北良种要是不够,叔家还有点陈麦种,你先拿去用!”

她笑着一一应下,心里暖融融的。不过几天前,她还是村民眼里 “被大伯欺负的孤女”,如今却成了 “能给队里带来好收成的福星”,这种转变,全靠空间的助力和自己的一点小聪明。

刚拐进巷口,就看到王婶站在院门口张望,手里还拎着个布包。看到苏晴,王婶赶紧迎上来:“晴丫头,可算等着你了!刚去你家没见人,还以为你去李大爷家了呢。”

“王婶,您找我有事?” 苏晴停下脚步,接过王婶递来的布包 —— 里面是半袋晒干的荠菜,还有一小捆干豆角,都是冬天难得的配菜。

“这不是快入冬了嘛,婶给你送点干菜,” 王婶拍了拍她的手,语气带着几分担忧,“咱们农村有句老话‘冬储粮,春不慌’,你一个人过日子,可得多囤点粮食。昨天队长说,今年公社分的冬小麦指标少,每家每户也就够吃到开春,你要是不够,跟婶说,婶家还有点陈玉米面,先给你匀点。”

苏晴心里一热,王婶总是这样,事事想着她。她笑着摇摇头:“谢谢您,王婶,我远房亲戚说会给我寄点粮食过来,应该够吃。您这干菜我收下了,回头给您做点红薯饼,您尝尝我的手艺。”

“哎!好!” 王婶笑得眉眼弯弯,又叮嘱道,“你那柴房太潮,粮食可别堆在地上,最好找块木板垫着,再撒点草木灰防潮。要是缺木板,跟婶说,你叔前几天劈了不少柴火,给你留几块好的。”

送走王婶,苏晴拎着布包走进院子。她看着院角的菜地,菠菜和白菜还在长势喜人,可一想到王婶说的 “冬储粮”,心里还是泛起一丝紧迫感 —— 七零年代的冬天,是农村最难过的季节,地里不长庄稼,存粮吃完了只能靠野菜和红薯干度日,不少人家甚至要靠挖树皮、啃观音土充饥。

虽然她空间里有不少粮食,但大多是精米白面,太扎眼,不适合拿出来吃;之前卖大米换的钱和全国粮票,也得省着用,万一遇到突况,比如生病或者大队分粮延迟,还得靠自己囤的粗粮应急。

“不如在空间里种点冬小麦?” 苏晴眼前一亮。冬小麦耐寒,适合冬季种植,而且磨成面粉能做馒头、面条,是农村冬季最主要的口粮。空间里的黑土地肥沃,还有灵泉水催熟,肯定比外面种的产量高,成熟得也快。

说干就干,她进入空间,先走到货架前翻找麦种 —— 之前囤货时,她特意买了几袋优质冬小麦种子,说是 “有机麦种”,颗粒,发芽率高,此刻正躺在货架中层,包装完好。

她拿出一袋麦种,拆开倒在竹篮里,又找了把小锄头,在新开辟的黑土地上翻土。空间里的黑土地格外松软,锄头下去毫不费力,翻出来的土壤里还带着淡淡的灵泉水气息。她把麦种均匀地撒在翻好的土地上,又用锄头轻轻覆盖一层薄土,然后走到灵泉边,舀了半勺灵泉水,慢慢浇在麦种上。

刚浇完水,奇迹就发生了 —— 土面上冒出一层细密的绿芽,像撒了把绿米粒,肉眼可见地往上窜。苏晴蹲下身,看着嫩芽一点点舒展叶片,心里满是惊喜 —— 上次种蔬菜时,灵泉水的催熟效果己经很惊人,没想到种小麦效果更好。

她没敢多浇水,怕长得太快反而不结实。按照空间的生长规律,普通小麦从播种到成熟需要西个多月,而空间里有灵泉水加持,估计一个月就能收割。这样算下来,月底就能收获第一批冬小麦,磨成面粉后,足够她吃到来年开春。

接下来的几天,苏晴每天都会进入空间查看小麦的长势。小麦长得飞快,一周就长到了半尺高,绿油油的麦浪在空间里随风起伏,看着就让人安心。她每天都会浇一次灵泉水,控制着生长速度,既不让它成熟得太快,也不让它长得太慢。

期间,李大爷也来送过两次东西 —— 一次是半袋陈麦种,说是 “给你留着当种子,要是东北良种不够,就用这个”;另一次是一捆晒干的芦苇,“铺在粮食底下防潮,比木板还好用”。苏晴每次都收下,还回赠了鸡蛋或者红薯干,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更亲近了。

这天傍晚,苏晴刚进入空间查看小麦,就听到院门外传来敲门声。她赶紧退出空间,打开门一看 —— 是队里的会计老张,手里拿着个账本。

“晴丫头,忙着呢?” 老张笑着走进院子,“队长让我来跟你说,明天队里开始分冬小麦种子,每家每户按人口分,你是一口人,能分十斤麦种。另外,队长说让你明天去队里帮忙选种,你懂良种,帮着把把关,别把坏种子混进去。”

“好,张叔,我明天一早就去。” 苏晴点点头,心里盘算着 —— 队里分的麦种正好可以用来掩人耳目,就算以后她拿出小麦面粉,也能说是 “用队里分的麦种种的”,不会引起怀疑。

送走老张,苏晴再次进入空间。小麦己经长到了一尺高,开始抽穗了,金黄的麦穗沉甸甸的,看着就喜人。她估摸着,再过半个月就能收割,到时候磨成面粉,装在旧布袋里,藏在柴房的地窖里 —— 之前她在柴房角落挖了个小地窖,用木板盖着,上面堆着柴火,谁也不会想到里面藏着粮食。

为了保险起见,她还从空间里拿出几块木板,铺在地窖里,又撒了点草木灰防潮。然后把之前从空间里拿出来的玉米面、红薯干,还有王婶和李大爷送的干菜,都整齐地堆在地窖里,算下来,这些粮食足够她吃三年,就算遇到灾年也不怕。

这天晚上,苏晴坐在柴火堆旁,给顾衍琛写回信。她铺开信纸,笔尖悬在纸上,喜欢鸽子树的大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想了想,写道:

“顾衍琛同志:展信安好。

队里最近在分冬小麦种子,我分到了十斤,明天还要去队里帮忙选种。队长说,明年春耕就种咱们之前说的东北良种,让我负责催芽,我己经准备好了,等开春就能育苗。

王婶和李大爷给我送了不少干菜和陈麦种,我也在囤粮食,把粮食放在柴房的地窖里,铺了木板和草木灰,应该能防潮。远房亲戚又给我寄了点麦种,我种在了院子里的小菜地旁,虽然长得慢,但应该够我吃到来年开春。

你之前寄的腌萝卜干很好吃,我用它配玉米粥,能多吃半碗饭。最近天气越来越冷,柴房我也用干草堵了漏风的缝隙,晚上睡觉不冷,你不用担心。

部队的小菜园里,空心菜应该成熟了吧?有没有给战友们尝尝?要是不够种子,我这里还有,下次写信给你寄过去。你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别冻着,要是缺什么,记得跟我说。

盼你下次回信,顺祝冬安。

苏晴 敬上

XX 年 XX 月 XX 日”

写完信,苏晴反复读了几遍,确认没有提到空间的事,才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信封里。她又从空间里拿出一小袋麦种,装在布包里,打算下次寄信时一起寄给顾衍琛 —— 虽然知道部队有供给,但还是想让他尝尝自己 “种” 的麦种。

第二天一早,苏晴背着布包去队里领麦种。队部的院子里己经挤满了村民,大家都在排队领麦种,说说笑笑的,气氛很热闹。队长王铁山看到苏晴,赶紧招手:“晴丫头,快来!这边的良种都准备好了,你帮着看看,有没有坏的。”

苏晴走过去,拿起一把麦种,放在手里捻了捻 —— 颗粒,没有杂质,确实是好种子。她又仔细检查了几袋,确认没有问题,才对王铁山说:“队长,这些麦种都好,没有坏的,可以分给大家了。”

“好!” 王铁山点点头,对村民们说,“大家都听到了吧?晴丫头说这麦种好,咱们明年就靠这些麦种多打粮食了!”

村民们欢呼起来,纷纷上前领麦种。苏晴也领了十斤,装在布包里,背在肩上。刚要离开,就看到刘翠花也在排队,她低着头,不敢看苏晴,手里的布包瘪瘪的,显然是没领多少麦种。

苏晴没理她,转身走出队部。她知道,刘翠花自从偷菜掉进泥坑后,在村里抬不起头,连领麦种都不敢跟人争抢。这样也好,至少她不会再找自己麻烦了。

回到家,苏晴把领来的麦种倒在院子里的木板上,摊开晾晒 —— 虽然麦种是好的,但晾晒一下能防潮,也能让麦种更。她又从空间里拿出之前准备好的 “东北良种”,混在里面一点,装作是 “自己留的种子”,这样就算以后有人问起,也能解释清楚。

傍晚,苏晴进入空间,小麦己经开始成熟了,金黄的麦穗压弯了麦秆,整个黑土地都变成了金黄色,像铺了一层金子。她拿出镰刀,开始收割小麦 —— 空间里的小麦长得整齐,收割起来很方便,没一会儿就割了一大捆。

她把收割的小麦放在空间的石碾上,慢慢碾成面粉 —— 石碾是她之前从空间货架上找出来的,手动操作,虽然慢,但磨出来的面粉很细腻,带着淡淡的麦香。磨好的面粉装在旧布袋里,一袋袋放进地窖,看着地窖里堆满的粮食,苏晴心里满是踏实。

接下来的几天,苏晴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收割小麦、磨面粉,地窖里的粮食越来越多,她的心里也越来越安定。期间,她还去镇上寄了信,把写好的回信和麦种一起寄给了顾衍琛,顺便买了点肥皂和针线,补充家里的日用品。

这天,王婶来送红薯干,看到苏晴院子里晒的麦种,笑着说:“晴丫头,你这麦种晒得真仔细!明年开春种下去,肯定能有好收成。”

“借您吉言,王婶,” 苏晴笑着递过一杯灵泉水泡的菊花茶,“您尝尝这个,我远房亲戚寄来的,说是能败火。”

王婶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眼睛一亮:“这茶真好喝!比供销社卖的茉莉花茶还香!晴丫头,你这亲戚可真疼你,什么好东西都给你寄。”

苏晴笑了笑,没说话 —— 她知道,这些 “好东西”,都是空间给的,是她在这个年代活下去的最大底气。

傍晚,苏晴坐在柴火堆旁,看着窗外的夕阳。冬天的夕阳格外温暖,洒在院子里的菜地上,泛着淡淡的金光。她摸了摸怀里的全国粮票,又想起顾衍琛寄的腌萝卜干,心里满是期待 —— 等明年开春,队里的东北良种就能种下去,到时候肯定能有好收成;顾衍琛也该探亲了,说不定能看到队里的庄稼,看到她囤的粮食。

她站起身,走进空间。小麦己经收割完了,黑土地上又种上了油菜籽 —— 油菜籽耐寒,春天能开花,还能榨油,是很好的油料作物。灵泉水浇灌后的油菜籽己经发芽,嫩绿的小苗从土壤里钻出来,看着就有生机。

苏晴靠在灵泉边的石头上,看着空间里的景象,心里满是希望。她知道,只要有空间在,有王婶、李大爷这样的好心人,有顾衍琛的牵挂,她一定能在这个七零年代好好活下去,甚至能帮助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过上有饭吃、有衣穿的好日子。

窗外的月亮越升越高,洒在柴房的屋顶上,安静而祥和。苏晴退出空间,躺在柴火堆上,盖着从空间里拿出来的薄羽绒被,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她梦见自己站在队里的麦田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村民们都在笑着收割小麦;顾衍琛站在她身边,手里拿着她寄的麦种,笑着说:“晴丫头,你种的麦种真好,比部队的还好吃。” 王婶和李大爷也在旁边笑着,手里拿着她做的红薯饼,笑得格外开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七零年代生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