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的清晨,红星大队飘起了细碎的雪粒,落在屋檐上、柴垛上,裹上一层薄薄的银霜。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妇女围着刚杀完猪的张屠户,手里攥着肉票和零钱,笑着争抢最后一块五花肉 —— 再过七天就是除夕,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备年货,空气中都飘着淡淡的肉香和年味。
苏晴背着布包走出柴房时,正撞见王婶拎着个竹篮往她家走,竹篮里装着刚蒸好的年糕,冒着热气。“晴丫头,可算起了!” 王婶笑着把年糕递过来,“刚蒸的糯米年糕,沾点红糖吃,暖身子。快过年了,婶给你送两块,也添点年味。”
苏晴接过年糕,指尖触到温热的竹篮,心里暖融融的。年糕是七零年代农村过年的稀罕物,糯米要凭粮票换,一般人家只舍得蒸一小锅,王婶却特意给她送了两块,可见有多惦记她。“谢谢您,王婶,我一会儿也蒸点馒头,给您送过去尝尝。”
“哎!好!” 王婶眼睛一亮,又从口袋里掏出两张皱巴巴的糖票,“这是婶攒的糖票,你拿着去供销社买点水果糖,过年总得有点甜口。小宝昨天还念叨,说要跟你一起贴春联呢。”
苏晴接过糖票,心里满是感激。她知道,王婶家也不宽裕,糖票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却特意给了她。“您放心,春联我己经买好了,除夕那天我去您家一起贴。”
送走王婶,苏晴回到柴房,把年糕放在灶台上温着,转身进入空间。之前种的油菜籽己经长到半尺高,嫩绿的叶片上沾着灵泉水的水珠,在白炽灯下泛着光;地窖里堆满了之前磨好的小麦面粉,装在十个旧布袋里,足足有两百多斤,足够她吃到来年秋收;货架上还躺着几袋红糖和红枣,是穿越前囤的,正好用来配年糕吃。
“该准备点过年的吃食了。” 苏晴笑着拿出面粉袋,舀了五斤面粉放在竹篮里,又从空间冰箱里拿出两个鸡蛋 —— 空间的鸡每天都会下蛋,她己经攒了五十多枚,正好用来做鸡蛋馒头。
退出空间,苏晴生了灶火,往大铁锅里添了灵泉水。等水烧开后,她把面粉倒进陶盆里,磕入鸡蛋,又加了两勺红糖,用温水和面。面团揉得光滑后,盖上湿布醒发,趁着醒面的功夫,她又从空间里拿出红枣,洗干净后去核,切成小块,打算做红枣馒头。
村里的年味越来越浓,院外不时传来孩子们的笑声 —— 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放鞭炮(是村里供销社难得进货的小鞭炮,几毛钱一串,孩子们舍不得一次放完,拆成单个慢慢放)。苏晴揉着面团,听着外面的热闹声,心里也泛起一丝暖意 —— 这是她穿越到七零年代后的第一个春节,虽然没有家人陪伴,却有王婶、李大爷这样的好心人,还有顾衍琛的牵挂,倒也不觉得孤单。
面团醒发好后,苏晴把红枣碎包进面团里,揉成一个个圆馒头,放进蒸笼里蒸。很快,蒸笼里飘出浓郁的麦香和红枣的甜香,比普通馒头更 —— 空间的面粉带着灵泉水的清润,蒸出来的馒头格外松软,咬一口满是香甜。
刚蒸好馒头,院门外就传来敲门声,伴随着小李的大嗓门:“苏晴同志!有你的军邮信!快出来取!”
苏晴心里一紧,手里的馒头差点掉在地上 —— 肯定是顾衍琛的回信!她快步跑到门口,接过小李递来的牛皮纸信封,指尖触到信封时,能清晰感受到里面除了信纸,还有个硬邦邦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
“谢谢小李同志!” 苏晴连声道谢,关上门后,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首先掉出来的是张折叠的信纸,还是部队专用的淡绿色信纸,上面是顾衍琛熟悉的刚劲字迹;紧接着,一个用红绳系着的小木盒掉了出来,打开一看 —— 里面是枚小小的五角星徽章,是部队的纪念章,上面刻着 “八一” 字样,泛着黄铜的光泽。
苏晴拿起纪念章,指尖传来冰凉的金属触感,心里却暖烘烘的 —— 这肯定是顾衍琛特意给她留的纪念章,是他在部队的念想,如今却寄给了她,可见他有多惦记她。
她展开信纸,认真读了起来:
“苏晴同志:展信安好。
你的信与麦种己收到,麦种我交给了炊事班的老班长,他说这种子颗粒,是难得的良种,己经种在了部队小菜园的温室里,等着开春发芽。你寄的信,我反复读了好几遍,知道你在村里一切安好,还帮着队里选麦种,我很为你开心。
你说在柴房挖了地窖囤粮,还铺了木板和草木灰,想得很周到。北方的冬天比南方冷,地窖里虽然防潮,但也要注意通风,别让粮食发霉。要是缺通风的工具,跟我说,我让我娘给你寄点竹编的通风筐,她手巧,编的筐子又结实又透气。
部队最近在准备春节联欢会,战友们都在排练节目,我报了个合唱,唱《打靶归来》,炊事班的老班长还说,等你寄的麦种长出麦苗,就用麦苗编个花环,给我当合唱的道具,让我在台上‘露脸’。
你寄的腌萝卜干,我分给了战友们,大家都说好吃,比部队食堂的咸菜更入味。有个来自东北的战友说,这咸菜的味道像他老家腌的,还问我能不能再要些,我跟他说,这是‘家属’寄的,只有这么多,他还羡慕了我半天。
随信寄给你的,是部队的纪念章,是去年我参加演习时得的,上面刻着我的名字,你留着当个念想。要是想我了,就看看纪念章,就当我在你身边陪着你。
春节我不能回去探亲,部队有值班任务,只能等开春才能回去。你过年要是觉得孤单,就去顾家村找我娘,她肯定会给你做饺子吃,她包的饺子,是我们老家的味道,你肯定喜欢。
你说要跟王婶一起贴春联,还要做馒头,记得多做些,别累着自己。过年那天,要是能看到烟花,就多看看,算是我陪你一起看的。等我回去,再带你去镇上看烟花,弥补你今年的遗憾。
天气越来越冷,你别总为了囤粮累着自己,要是缺什么,一定要写信告诉我,别自己扛着。我在部队一切都好,训练虽然累,但能保护国家,保护你,我觉得很值。
盼你春节快乐,也盼着开春能早点见到你。顺祝新春安康。
顾衍琛 敬上
XX 年 XX 月 XX 日”
信纸不长,苏晴却读了三遍,每读一遍,心里就暖一分。顾衍琛的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关心,连她囤粮的细节、过年的孤单都想到了,还特意寄了纪念章给她当念想,甚至跟战友说她是 “家属”,让她脸颊不自觉地发烫。
她把纪念章小心地放回木盒里,藏在棉袄内袋里,又把信纸叠好,喜欢鸽子树的大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放进之前装顾衍琛信件的牛皮纸信封里,和他送的军帽、全国粮票放在一起 —— 这些都是她最珍贵的东西,是她在七零年代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刚收好信件,院门外就传来张奶奶的咳嗽声。张奶奶是村里的孤老,今年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好,冬天总爱咳嗽,苏晴之前给过她几次灵泉水泡的菊花茶,咳嗽好了不少。
苏晴赶紧打开门,看到张奶奶拄着拐杖,站在院外,手里拎着个小布包,脸色有些苍白。“张奶奶,您怎么来了?这么冷的天,您应该在家歇着。”
“晴丫头,奶奶没事,” 张奶奶笑着把布包递给她,“这是奶奶攒的几个鸡蛋,给你过年吃,你一个人过日子,别总亏着自己。”
苏晴接过布包,里面是六个鸡蛋,还带着温热,显然是张奶奶刚从鸡窝里捡的。她心里一酸,张奶奶自己都舍不得吃鸡蛋,却特意给她送了过来。“张奶奶,您快进屋坐,我给您泡杯菊花茶,您最近咳嗽好点了吗?”
“好多了,多亏了你给的菊花茶,” 张奶奶坐在炕边,咳嗽了两声,“就是最近总觉得冷,想吃点热乎的,家里的面粉吃完了,想跟你借点,开春就还你。”
苏晴赶紧从地窖里拿出两斤面粉,递给张奶奶:“张奶奶,这面粉您拿着,不用还,您要是不够,再跟我说。我刚蒸了红枣馒头,您拿两个回去,趁热吃。”
“这怎么好意思?” 张奶奶接过面粉和馒头,眼眶有些,“晴丫头,你真是个好孩子,比我那不争气的孙子还贴心。”
苏晴笑了笑,给张奶奶泡了杯菊花茶,又从空间里拿了块麦芽糖,递给她:“张奶奶,这糖您含着,甜丝丝的,对咳嗽也好。”
张奶奶含着糖,喝着菊花茶,脸色好了不少。两人聊了会儿天,苏晴知道张奶奶家里的窗户破了,漏风,就从空间里拿了块旧玻璃和一瓶胶水,让她回去补窗户:“张奶奶,这玻璃您拿着,让隔壁的李叔帮您装上,冬天就不冷了。”
张奶奶感激地收下玻璃,又坐了会儿,才拄着拐杖离开。苏晴送她到院门口,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口,心里满是感慨 —— 村里的老人都不容易,她能帮就帮,就当是报答他们的善意。
下午,苏晴背着布包,拿着王婶给的糖票和自己攒的钱,去镇上买年货。路上的行人比平时多了不少,大多是去镇上买年货的村民,手里拎着布包,脸上带着过年的喜悦。
到了供销社,里面挤满了人,货架上的商品比平时多了些,有糖果、鞭炮、红纸、蜡烛,还有少量的布料和棉花,都要凭票供应。苏晴排队轮到自己时,对售货员说:“同志,我要一斤水果糖,两张红纸,一对蜡烛。”
售货员接过糖票和钱,熟练地从货架上拿下水果糖、红纸和蜡烛,放在柜台上:“水果糖八毛一斤,红纸两毛一张,蜡烛一毛一对,共一块二,糖票一张。”
苏晴付了钱和糖票,接过东西,心里满是欢喜 —— 终于有过年的东西了,红纸可以贴春联,蜡烛可以除夕夜点,水果糖可以给小宝和张奶奶送点。
从供销社出来,苏晴想起老周之前说的 “过年有好东西”,就绕到西街的杂货铺,想跟他打个招呼。李叔看到她来,笑着说:“丫头,来买年货?老周特意给你留了点好东西,在里屋呢。”
苏晴走进里屋,老周正坐在桌旁整理货物,看到她来,笑着拿出个布包:“丫头,快过年了,给你留了点稀罕物 —— 这是红纸剪的窗花,还有两串小鞭炮,都是我从乡下收来的,你拿着过年用。”
苏晴接过布包,打开一看 —— 里面是西幅窗花,剪的是 “福” 字和 “年年有余”,做工精致;还有两串小鞭炮,比供销社卖的更响。“谢谢周哥,您太客气了,这些东西肯定很抢手,您怎么留给我了?”
“跟我客气啥!” 老周摆摆手,“你帮我介绍了张老板,我赚了不少,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对了,张老板还问你呢,说你寄的大米好吃,想再跟你买些,等过完年,你再带点过来。”
“好,过完年我给您准备好。” 苏晴答应下来,又跟老周聊了会儿,才背着布包往家走。
回到家时,天己经黑了。苏晴把买的年货放在灶台上,又从空间里拿出红枣、红糖和面粉,打算明天做些年糕和馒头,给王婶、李大爷、张奶奶送点。她进入空间,看着里面的油菜籽长势喜人,灵泉依旧汩汩流淌,心里满是希望 —— 这个春节,虽然简单,但有家人般的邻里,有牵挂的人,有充足的粮食,己经很幸福了。
接下来的几天,苏晴忙着做年货,蒸馒头、煮年糕、炸丸子(用空间的红薯和面粉做的),每天都要忙到天黑。她把做好的年货分成几份,给王婶、李大爷、张奶奶各送了些,剩下的留给自己过年吃。
除夕那天,苏晴一早起来就开始贴春联,红纸剪的春联贴在柴房的门上,瞬间有了过年的氛围。王婶带着小宝来帮她贴窗花,小宝手里拿着烟花,兴奋地说:“晴姐姐,晚上咱们一起放烟花!我爹买了两串大烟花,可好看了!”
“好啊,晚上咱们一起放。” 苏晴笑着揉了揉小宝的头,又从口袋里拿出块水果糖,递给她,“这糖给你,甜丝丝的。”
中午,王婶让苏晴去她家吃饺子,李大爷也来了,还带来了半瓶酒。饺子是白菜猪肉馅的,是王婶用攒了很久的肉票买的,香喷喷的,苏晴吃了满满一碗,心里满是暖意。
晚上,村里开始放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村子。苏晴和王婶、小宝、李大爷一起站在院门口看烟花,小宝兴奋地拍手,李大爷喝着酒,王婶笑着说:“晴丫头,明年咱们还一起过年,到时候让顾同志也来,咱们一起吃饺子、放烟花。”
苏晴点点头,心里满是期待 —— 她相信,明年的春节,顾衍琛一定会回来,他们会一起吃饺子、放烟花,会一起看着队里的庄稼丰收,会一起在这个七零年代,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烟花放完后,苏晴回到柴房,拿出顾衍琛寄的纪念章,放在手里把玩。窗外的月亮格外圆,洒在柴房的屋顶上,安静而祥和。她进入空间,看着里面的油菜籽己经长到一尺高,灵泉的水依旧清澈,心里满是希望 —— 新的一年,她会好好生活,好好利用空间,帮助更多的人,也盼着顾衍琛能早点回来,盼着队里的庄稼能有好收成,盼着这个七零年代,能越来越好。
她躺在柴火堆上,盖着从空间里拿出来的薄羽绒被,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梦里,她穿着新棉袄,站在顾家村的院子里,顾衍琛穿着军装,手里拿着烟花,笑着对她说:“晴丫头,春节快乐!我回来了。” 王婶、李大爷、张奶奶和小宝都在旁边笑着,手里拿着她做的年货,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所有人的笑脸。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