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稚子学爬承欢膝,冬暖军民情更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七零年代生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十月的部队营区,白杨树的叶子簌簌落下,铺在水泥路上,踩上去沙沙作响。苏晴坐在客厅的软垫上,看着地毯上爬来爬去的念安,嘴角满是笑意。念安刚满半岁,穿着王婶寄来的小棉爬服,圆滚滚的身子像个小团子,手里攥着个布做的小老虎玩具,爬几步就抬头看看苏晴,咿咿呀呀地叫着,眼睛亮得像两颗黑葡萄。

“慢点爬,别摔着。” 苏晴伸手护在旁边,怕他撞到桌腿。自从念安学会爬后,家里的家具边角都被顾衍琛用棉布包了起来,连地面都每天用温水擦两遍,就怕孩子磕着碰着。

院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苏晴抬头一看 —— 顾衍琛穿着训练服,肩上搭着军帽,额角还带着汗,显然是刚训练回来。“衍琛,你回来了。”

顾衍琛快步走进屋,先洗了把手,然后蹲在地毯旁,张开双臂:“念安,来,到爹这儿来。”

念安看到顾衍琛,眼睛一亮,手脚并用地往他那边爬,爬到跟前时,顾衍琛一把将他抱起来,举过头顶,惹得念安咯咯首笑。“今天训练累不累?” 苏晴递过毛巾,让他擦汗。

“还好,就是战术训练强度大了点。” 顾衍琛抱着念安坐在沙发上,捏了捏儿子胖乎乎的脸蛋,“咱们念安今天有没有听话?有没有给你添麻烦?”

“可听话了,上午睡了两个小时,下午还吃了小半碗小米糊。” 苏晴笑着说,“我用你上次带回来的小米熬的,加了点灵泉水,念安吃得可香了。”

顾衍琛点点头 —— 他知道灵泉水对孩子好,念安从出生到现在,几乎没生过病,比家属院其他孩子都结实,这都是灵泉水的功劳。但两人从不在外人面前提,只说是 “孩子体质好”。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张嫂的声音:“苏晴妹子,在家吗?我包了点饺子,给你送点过来。”

张嫂拎着个搪瓷盆走进来,里面装着刚出锅的白菜猪肉馅饺子,热气腾腾。“刚包好的,趁着热乎给你送来,念安也能吃点饺子馅。” 她看到顾衍琛,笑着说,“顾排长也回来了?正好,一起尝尝。”

“谢谢张嫂,您太客气了。” 苏晴接过搪瓷盆,拿出几个饺子放在小碗里,吹凉后挑出馅,喂给念安。念安张开小嘴,吃得津津有味,还伸出小手想去抓碗。

“这孩子,真馋。” 张嫂笑着说,“我家明明今天也吵着要吃饺子,这不,包了两盆,给你送点。对了,下周六家属院组织去镇上赶集,你要不要一起去?听说供销社进了新的花布,适合给孩子做棉袄。”

“好啊,到时候咱们一起去。” 苏晴点点头,心里盘算着给念安做件新棉袄,再给顾衍琛做条新棉裤 —— 冬天快到了,他训练穿的裤子还是去年的,有点薄了。

送走张嫂,顾衍琛和苏晴一起吃饺子。顾衍琛咬了一口饺子,笑着说:“张嫂的手艺真好,比食堂的饺子香。”

“你要是爱吃,下次我也给你包。” 苏晴说,“明天我去小菜园摘点白菜,再跟食堂老班长要半斤猪肉,咱们也包饺子。”

小菜园是苏晴的 “心头宝”,即使冬天快到了,里面依旧绿油油的 —— 她种了耐寒的菠菜、油麦菜和萝卜,都是用灵泉水浇灌的,长得格外旺盛。每天早上,她都会去小菜园摘点新鲜蔬菜,要么自己吃,要么分给邻居,偶尔还会给食堂送点,老班长每次都笑得合不拢嘴:“嫂子种的菜,比咱们自己种的还嫩!”

第二天一早,苏晴带着念安去小菜园。念安坐在推车里(是顾衍琛用木头做的,铺了软棉布),看着满园的绿色,兴奋地拍手。苏晴摘了一把菠菜和几颗萝卜,刚要回家,就看到隔壁营的小李跑过来:“嫂子,老班长让我跟您说,食堂的白菜吃完了,能不能从您这儿匀点?等新的白菜到了,再还您。”

“当然可以,你随便摘。” 苏晴笑着说,“这些菜就是种来给大家吃的,别客气。”

小李高兴地谢过苏晴,摘了满满一筐菠菜。苏晴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满是暖意 —— 她种的菜能帮到战士们,比什么都开心。

中午,苏晴用刚摘的菠菜做了菠菜鸡蛋面,还熬了萝卜汤。顾衍琛训练回来,闻到香味,笑着说:“今天的饭真香,比昨天的饺子还香。”

“喜欢就多吃点。” 苏晴给他盛了碗面,又给念安喂了点菠菜泥。念安吃得很开心,小手还抓着苏晴的衣角,不肯松开。

下午,苏晴收到了王婶的来信,还有一个布包。信里说,布包里是给念安做的周岁礼服 —— 是件红色的小棉袄,上面绣着 “长命百岁” 的字样,还有一双虎头鞋,是李大爷的老伴亲手做的;另外,还有一袋新磨的小米和一筐干红枣,是乡亲们凑的,让苏晴给念安做辅食。

王婶在信里写道:“晴丫头,念安快半岁了吧?乡亲们都惦记着他,你要是有空,多寄几张照片回来。村里今年的收成很好,多亏了你留下的种子,每户都多收了不少粮食,大家都想请你和顾同志明年回来看看,咱们一起吃顿团圆饭。”

苏晴看着信,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顾衍琛走过来,轻轻擦去她的眼泪:“是不是想家了?等我下个月演习回来,咱们就给乡亲们寄照片,再寄点部队的特供糖回去,让他们也尝尝。”

“嗯,” 苏晴点点头,把信叠好,放进笔记本里,“我还想给王婶寄件新棉袄,她的旧棉袄都打补丁了。”

“好,明天我去后勤处领布票,咱们去供销社买块好布,你给王婶做件新棉袄。” 顾衍琛抱着她,轻声说,“以后咱们每年都回红星大队看看,那里也是咱们的家。”

接下来的几天,苏晴忙着给王婶做棉袄,还给念安做了件新棉裤。顾衍琛则在准备演习,每天训练到很晚,回来后还会帮苏晴缝棉袄的扣子 —— 他的手很巧,缝的扣子又整齐又结实。

下周六,苏晴和张嫂一起去镇上赶集。供销社里人很多,她们好不容易才挤到布柜前。苏晴选了块深蓝色的粗布,给王婶做棉袄;又选了块红色的细布,给念安做周岁礼服的里子;还选了块灰色的布,给顾衍琛做棉裤。

“这块红色的布真好看,念安穿肯定俊。” 张嫂笑着说,“我也给明明选块蓝色的布,做件新棉裤。”

从供销社出来,她们又去了百货商店。苏晴买了两罐奶粉(给念安的),还有一块上海产的雪花膏(给王婶的);张嫂买了些针线和糖果,两人满载而归。

回到家属院,刚进家门,就听到邻居李嫂的哭声。苏晴赶紧走过去,看到李嫂抱着她三岁的儿子明明,孩子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像是喘不过气。“怎么了?孩子怎么了?”

“不知道,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喘不上气了,赤脚医生来看过,说没办法,让我赶紧送公社医院,可公社医院太远了,我怕……” 李嫂哭得说不出话。

苏晴摸了摸明明的额头,不发烧,但孩子呼吸急促,情况很危险。她心里一动,想起空间里有瓶小儿止咳平喘的药(是她穿越前囤的,一首没敢用),还有灵泉水。她赶紧对李嫂说:“李嫂,我远房亲戚寄来一种土方子,能治孩子喘不过气,你要是信我,我试试。”

李嫂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点头:“我信你!你快试试!”

苏晴跑回家,从空间里拿出药,倒出一点粉末,又舀了一勺灵泉水,调成糊状,跑回李嫂家,小心地喂给明明。顾衍琛正好训练回来,看到这一幕,赶紧帮忙按住明明的手,不让他乱动。

过了几分钟,明明的呼吸渐渐平稳了,脸色也恢复了红润,还睁开眼睛,小声说:“娘,我饿。”

李嫂激动得哭了起来,拉着苏晴的手:“谢谢你,苏晴妹子,你真是我们家明明的救命恩人!”

“别客气,都是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苏晴笑着说,心里松了口气 —— 幸好药和灵泉水管用,不然她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顾衍琛把苏晴拉到一边,小声说:“以后别这么冒险,要是被人发现了……”

“我知道,” 苏晴打断他,“我会小心的,这次是实在没办法,我不能看着孩子出事。”

顾衍琛没再多说,只是轻轻摸了摸她的头 —— 他知道苏晴的善良,也理解她的无奈,以后只能更小心地帮她守护空间的秘密。

十一月初,顾衍琛要去参加演习,为期半个月。出发前一天晚上,他给念安洗了澡,抱着他哄睡,然后坐在床边,对苏晴说:“我不在家,你要照顾好自己和念安,别太累了,有什么事就找张嫂或老班长帮忙。”

“我知道,你也要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 苏晴靠在他怀里,心里有些舍不得。

“放心吧,我会的。” 顾衍琛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玉佩,递给她,“这是我奶奶传下来的,你戴着,能保平安。等我回来,给你和念安带礼物。”

苏晴接过玉佩,是块温润的白玉,上面刻着个小小的 “安” 字。她戴在脖子上,心里满是温暖:“我等你回来。”

顾衍琛走后,苏晴每天都会给念安读信(给顾衍琛写的,还没寄出去),还会带着念安去小菜园。小菜园的菠菜和油麦菜又成熟了,她摘了些,给李嫂家和张嫂家送了点,剩下的给食堂送了去。老班长看到她,笑着说:“嫂子,顾排长不在家,你要是有什么事,就跟我说,我让战士们帮你。”

“谢谢老班长,我没事,你们训练忙,不用麻烦你们。” 苏晴笑着说。

半个月后,顾衍琛演习回来了。他刚进家门,就看到苏晴抱着念安在院子里等他。“我回来了。” 他快步走过去,接过念安,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演习顺利吗?有没有受伤?” 苏晴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着他。

“顺利,没受伤,还得了个三等功。” 顾衍琛笑着说,从帆布包里拿出两个布包,“这个是给你的,部队发的丝绸围巾,你冬天围上暖和;这个是给念安的,小木马,是我用木头做的。”

苏晴接过围巾,是块红色的丝绸,在七零年代格外珍贵;小木马做得很精致,上面还刻着个小小的 “念” 字。“谢谢你,我很喜欢。”

念安看到小木马,兴奋地伸手去抓,顾衍琛把他放在木马上,扶着他慢慢摇,念安笑得咯咯首响。

十二月初,天气越来越冷,营区里开始供暖。苏晴组织家属院的邻居们一起做棉衣,给部队的战士们 —— 有的战士家在南方,没带厚棉衣,冬天训练很辛苦。家属们都很积极,有的剪布,有的缝棉衣,有的纳鞋底,院子里热闹非凡。

苏晴从空间里拿出几匹布(是她穿越前囤的,一首没敢用),混在买的布里,分给大家:“这是我远房亲戚寄来的,大家别嫌弃,给战士们做棉衣正好。”

“这么好的布,怎么会嫌弃!” 张嫂笑着说,“苏晴妹子,你真是心善,战士们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很高兴。”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二十件棉衣终于做好了。苏晴和家属们一起把棉衣送到部队,战士们收到棉衣,都感动得说不出话,纷纷向她们敬礼:“谢谢嫂子们!”

顾衍琛站在旁边,看着苏晴,眼神里满是骄傲 —— 他的妻子,不仅善良,还这么有爱心,能娶到她,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年末,苏晴收到了王婶的来信,信里说,红星大队今年的收成很好,每户都分了不少粮食,乡亲们还特意给她留了一袋新米,让她明年回来拿;李大爷的膝盖彻底好了,还能下地干活;刘翠花也变好了,不再找事,还帮着村里照顾孤寡老人。

苏晴给王婶回了信,寄了几张念安的照片 —— 有念安坐在小木马的照片,有她和顾衍琛抱着念安的全家福,还有家属院和部队的照片,让乡亲们看看她的生活。她还寄了两斤部队的特供糖和一块新做的蓝布,让王婶做件新棉袄。

除夕夜,顾衍琛带着苏晴和念安去食堂吃年夜饭。食堂里张灯结彩,挂满了红灯笼,战士们和家属们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节目,热闹非凡。老班长给念安夹了块红烧肉,笑着说:“念安,多吃点,长大了像你爹一样,当一名好军人!”

念安拿着勺子,笨拙地往嘴里送肉,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苏晴看着身边的顾衍琛,怀里的念安,还有周围热情的战士和家属们,心里满是幸福。

零点钟声敲响时,营区里放起了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顾衍琛抱着苏晴,在她耳边轻声说:“新年快乐,晴丫头。谢谢你,给了我一个这么温暖的家。”

“新年快乐,衍琛。” 苏晴靠在他怀里,看着烟花,“有你和念安,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念安看着烟花,兴奋地拍手,小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叫着,像是在说 “新年快乐”。

夜深了,回到家,苏晴把念安哄睡,和顾衍琛坐在客厅里,看着窗外的月光。“明年念安就一岁了,该学走路了。” 苏晴笑着说。

“是啊,” 顾衍琛抱着她,“等他学会走路,咱们就回红星大队,让乡亲们看看他。”

“好。” 苏晴点点头,心里满是期待。

她知道,新的一年,会有新的希望 —— 念安会慢慢长大,她和顾衍琛的感情会越来越好,红星大队的乡亲们会越来越幸福,部队的战士们会越来越强壮。而空间里的灵泉,会像守护神一样,默默守护着这个小家,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让她在这个七零年代,继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日子会一天天过去,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但这份温暖和幸福,会一首延续下去,伴随着念安的成长,伴随着她和顾衍琛的相守,伴随着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七零年代生活录》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七零年代生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