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的清晨,部队营区飘起了细碎的雪粒,落在院角的腊梅上,裹着一层薄薄的银霜,淡金色的花瓣沾着雪珠,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苏晴推开窗,一股清冷的香气扑面而来,夹杂着煤炉的暖烟,是七零年代春节前独有的气息。
“娘!雪!” 念安穿着厚厚的小棉袄,跌跌撞撞跑到窗边,伸出小手想接雪花,却被冷风呛得打了个喷嚏。苏晴赶紧把他抱回屋里,用厚毛巾裹住:“小心着凉,今天咱们要去镇上买年货,可不能生病。”
顾衍琛正蹲在煤炉边煮红薯,听到动静回头笑:“快来吃烤红薯,刚从灶膛里扒出来的,甜得很。” 他用筷子扎了个小孔,热气裹着红薯的甜香冒出来,念安凑过去闻了闻,小眼睛亮得像星星:“吃!娘喂!”
苏晴接过顾衍琛递来的红薯,剥掉焦脆的外皮,吹凉后喂给念安。软糯的红薯在嘴里化开,甜香满溢,念安吃得小嘴角沾满薯泥,顾衍琛拿着手帕,耐心地帮他擦干净,指尖偶尔碰到孩子温热的脸颊,满是温柔。
吃完红薯,一家三口开始收拾出门的东西 —— 顾衍琛背着帆布包,里面装着粮票、布票和钱;苏晴拎着空竹篮,准备装年货;念安被裹得像个小团子,怀里抱着刘翠花做的布老虎,牢牢抓着苏晴的衣角。
家属院的路上,不少人家己经开始扫尘 —— 妇女们拿着长扫帚,清扫屋檐下的蛛网和灰尘;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打闹,手里拿着自制的小灯笼框架,盼着晚上点蜡烛;张嫂站在院门口,看到苏晴一家,笑着招手:“去镇上买年货啊?帮我带两斤白糖呗,供销社的白糖总抢不到!”
“没问题!” 苏晴答应着,又接过李嫂递来的布包,“帮我买两尺红布,给明明做个新灯笼,他昨天还吵着要跟念安一起玩呢。”
到了镇上,供销社门口早己排起长队,队伍从门口一首延伸到街角,每个人手里都攥着票证和钱,脸上带着期待。顾衍琛让苏晴抱着念安在旁边的屋檐下等着,自己排队:“你别冻着,我很快就好。”
苏晴抱着念安,看着街上的热闹景象 —— 卖年画的摊位前围满了人,鲜红的 “福” 字和胖娃娃年画在雪地里格外显眼;炸糖糕的小摊冒着热气,甜香飘出老远;还有挑着担子卖鞭炮的小贩,手里拿着小鞭炮试放,“噼里啪啦” 的声响惹得孩子们围拢过来。
“娘,糕!” 念安指着炸糖糕的小摊,小手指着不停。苏晴笑着买了两个,吹凉后掰了一小块喂给孩子,酥脆的外皮裹着甜豆沙,念安吃得眼睛都眯起来:“甜!还要!”
顾衍琛排队半个多小时,终于买齐了年货 —— 两斤白糖、三尺红布、一斤水果糖、还有半斤花生和瓜子,都是春节必备的。他还特意买了张年画,画的是 “年年有余”,胖娃娃抱着大鲤鱼,色彩鲜艳,正好贴在客厅的墙上。
从供销社出来,他们又去了百货商店。苏晴选了两瓶雪花膏 —— 一瓶给王婶,一瓶给顾大娘;顾衍琛买了个新的搪瓷脸盆,上面印着 “劳动最光荣”,给念安洗脸用;还买了些针线和纽扣,准备给念安做新的春装。
回家的路上,念安趴在顾衍琛怀里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糖糕。苏晴拎着年货,走在雪地里,听着脚下 “咯吱咯吱” 的声响,心里满是暖意 —— 这是她在部队家属院过的第二个春节,有爱人、有孩子、有邻里,比去年更多了几分安稳与幸福。
刚进家属院,就看到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过来,车筐里放着几个包裹。“苏晴同志,你的包裹,从红星大队寄来的!” 邮递员递过一个沉甸甸的布包,上面还沾着雪粒,显然是刚从乡下寄来的。
苏晴赶紧接过包裹,拆开一看 —— 里面是王婶做的腊肉、年糕和红薯干,还有李大爷给的新磨的小米;刘翠花给念安做了件新的虎头棉袄,针脚细密,上面绣着 “长命百岁”;张奶奶还特意寄了双布鞋,是给苏晴的,鞋底纳得厚实,适合冬天穿。
王婶在信里写道:“晴丫头,腊肉是自家养的猪杀的,肥而不腻,蒸着吃最香;年糕是用新糯米做的,沾点红糖,念安肯定爱吃。刘翠花现在跟变了个人似的,每天都去菜地干活,还帮着照看张奶奶,乡亲们都夸她。明年开春,咱们就种你寄的生菜种子,盼着你有空回来看看……”
苏晴读着信,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顾衍琛走过来,轻轻擦去她的眼泪:“别难过,等开春我有空,咱们就回红星大队,看看乡亲们。” 他接过包裹里的虎头棉袄,给念安比划了一下,大小正合适:“刘翠花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棉袄真暖和。”
接下来的几天,家属院的年味越来越浓。苏晴和张嫂、李嫂一起炸丸子、蒸馒头 —— 苏晴从空间里拿出优质面粉,用灵泉水和面,蒸出来的馒头格外松软,还带着淡淡的麦香;炸丸子时,她又悄悄在肉馅里加了点灵泉水调的葱姜水,丸子外酥里嫩,香飘满院。
“你这馒头怎么这么香?” 张嫂咬了一口,惊讶地说,“比供销社卖的白面馒头还好吃,是不是有什么诀窍?” 苏晴笑着说:“是远房亲戚寄的面粉好,用温水和面,醒发时间长点,就能蒸出软馒头。” 她没提灵泉水,只把功劳归到 “面粉” 上,避免引起怀疑。
顾衍琛则忙着写春联、挂灯笼。他的毛笔字写得好,家属院的邻居们都来找他写春联,他从不推辞,一张张红纸在他笔下变成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念安在旁边拿着红纸碎片玩,偶尔还会蘸点墨,在纸上画个小圆圈,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腊月二十八那天,苏晴给红星大队寄了年货 —— 部队特供的奶糖、上海产的雪花膏、还有她亲手做的肉干和饼干;她还把空间里的生菜种子装在旧布袋里,附了张纸条,写着 “春播前用温水泡半天,发芽率更高”;给刘翠花寄了块蓝布,让她给孩子做新衣服;给张奶奶寄了两斤奶粉,补补身子。
顾衍琛帮着打包时,笑着说:“咱们这包裹,比过年的行李还重,乡亲们收到肯定高兴。” 苏晴点点头:“他们帮了我这么多,这点东西不算什么,希望他们能过个好年。”
除夕前一天,部队组织春节联欢会,营区的大操场上搭起了舞台,挂着红灯笼和彩带,战士们和家属们早早地就来了,找好位置坐下。苏晴抱着念安,坐在张嫂和李嫂旁边,顾衍琛则和战友们一起表演合唱《打靶归来》。
舞台上,战士们穿着整齐的军装,歌声洪亮,充满了军人的豪情;家属们表演了舞蹈《南泥湾》,张嫂也在其中,动作整齐,赢得了阵阵掌声;最热闹的是孩子们的节目,念安和明明一起,拿着小灯笼,跟着音乐晃悠,虽然动作笨拙,却惹得全场哈哈大笑。
联欢会结束后,部队给每家发了一斤猪肉和两斤饺子粉,还有一串小鞭炮。苏晴和顾衍琛抱着念安回家,路上,念安趴在顾衍琛怀里,小嘴里哼着刚学会的《新年好》,虽然跑调,却格外可爱。
除夕当天,苏晴一早起来就开始包饺子。她从空间里拿出新鲜的白菜和猪肉,还有几个鸡蛋,调了两种馅 —— 白菜猪肉馅和韭菜鸡蛋馅,顾衍琛则在旁边擀饺子皮,动作熟练,擀出来的皮又圆又薄。
念安坐在小凳子上,拿着一小块面团,捏成不规则的形状,说是 “给爹和娘包的饺子”,苏晴把他捏的 “饺子” 放在盘子里,笑着说:“咱们念安真能干,以后肯定是个好厨师。”
中午,顾衍琛带着念安去给部队领导拜年,苏晴则在家准备年夜饭。她做了满满一桌子菜:红烧肉、炖鸡肉、炒青菜、炸丸子、还有饺子,都是顾衍琛和念安爱吃的。空间里的灵泉水被她用来炖肉和煮饺子,肉炖得软糯入味,饺子煮得皮薄馅大,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
下午,顾衍琛带着念安回来了,手里拿着几个红包 —— 是领导给念安的压岁钱,虽然只有几分钱,却是满满的心意。念安拿着红包,开心地递给苏晴:“娘,钱!买糖!”
傍晚,张嫂和李嫂一家来串门,还带来了她们做的糖糕和花生。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零食,聊着天,念安和明明一起玩灯笼,院子里满是欢声笑语。
晚上八点,春节晚会开始了(部队用发电机供电,能收到少数几个频道),大家围在电视机前,看着节目,时不时讨论几句。到了零点,营区里响起了鞭炮声,顾衍琛也拿出部队发的小鞭炮,在院子里点燃,“噼里啪啦” 的声响中,念安吓得躲在苏晴怀里,却又好奇地探出头,看着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小脸上满是兴奋。
苏晴给王婶打了个电话(公社有公用电话,需要提前预约),电话里,王婶的声音格外亲切:“晴丫头,新年快乐!念安还好吗?我们刚吃了饺子,你寄的奶糖孩子们都抢着吃呢!”
“王婶,新年快乐!” 苏晴笑着说,“念安很好,正在看烟花呢。您和李大爷要注意身体,开春我们就回来看您。”
挂了电话,顾衍琛抱着苏晴,轻声说:“新年快乐,晴丫头。谢谢你,给了我一个这么温暖的家。”
“新年快乐,衍琛。” 苏晴靠在他怀里,看着窗外的烟花,“有你和念安,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念安己经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红包,嘴角带着笑,显然是在做甜甜的梦。苏晴和顾衍琛坐在客厅里,看着熟睡的孩子,看着墙上的年画,心里满是幸福。
大年初一,苏晴和顾衍琛带着念安去顾家村给顾大娘拜年。顾大娘早就站在院门口等了,看到他们,赶紧迎上来,抱住念安:“我的乖重孙,新年快乐!” 她给念安发了个红包,还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有炖排骨、炒鸡蛋、还有念安爱吃的红薯饼。
顾大娘拉着苏晴的手,小声说:“衍琛他爹要是还在,看到你们这么幸福,肯定会很高兴。明年开春,你们要是有空,就把念安带来住几天,我带他去地里挖野菜,让他尝尝乡下的味道。”
苏晴点点头,心里满是温暖 —— 无论是红星大队的王婶,还是顾家村的顾大娘,都把她当成了亲闺女,这份情谊,她一辈子都不会忘。
大年初三,苏晴收到了刘翠花寄来的信,信里说,她种的冬季生菜长得很好,春节期间,她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了些,大家都夸她善良;她还说,苏晴寄的蓝布很合身,她给孩子做了件新棉袄,孩子穿着很开心;最后,她祝苏晴一家新年快乐,盼着开春能再见到他们。
苏晴给刘翠花回了信,鼓励她好好生活,还说要是遇到什么困难,随时跟她说。顾衍琛看着信,笑着说:“刘翠花能有这么大的转变,真是不容易,以后红星大队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春节过后,天气渐渐转暖,营区里的雪开始融化,腊梅谢了,柳枝抽出了嫩黄的新芽。苏晴开始准备春播的种子 —— 她从空间里拿出优质的玉米和大豆种子,用灵泉水浸泡后,晾干装在布袋里,打算寄给红星大队,让乡亲们开春播种。
顾衍琛也开始忙碌起来,部队的春训开始了,他每天早出晚归,训练虽然辛苦,却总是精神。晚上,他会陪着念安玩一会儿,教他数数和背童谣,念安学得很快,没多久就能背出《小星星》,虽然有些字发音不准,却让苏晴和顾衍琛格外开心。
二月底的一天,苏晴收到了王婶的来信,信里说,公社决定推广她寄的生菜种子,让红星大队作为试点,还让李大爷负责教其他村的乡亲们种植;刘翠花因为种的生菜产量高,被公社评为 “劳动模范”,还得了个奖状;乡亲们都盼着开春,种上苏晴寄的玉米和大豆种子,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苏晴拿着信,心里满是期待。顾衍琛走过来,从身后抱住她,轻声说:“等春训结束,我申请探亲假,咱们回红星大队,看看乡亲们,看看咱们种的庄稼,好不好?”
“好啊!” 苏晴笑着点头,转身抱住顾衍琛,“我早就想回去了,还想看看刘翠花的奖状,看看公社的试点田。”
念安趴在旁边的地毯上,听到 “回” 字,抬起头,小嘴里喊着 “姥姥、回”,伸出小手要顾衍琛抱。顾衍琛抱起他,在他脸上亲了口:“咱们很快就回姥姥家,让姥姥给你做红薯饼,好不好?”
“好!” 念安用力点头,小脑袋在顾衍琛肩膀上蹭了蹭,一副期待的样子。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洒在院子里的小菜园里,苏晴知道,春天就要来了,红星大队的田野里,很快就会种满新的种子,长出绿油油的庄稼;她和顾衍琛、念安,也会回到那个充满温情的村庄,和乡亲们一起,迎接新的丰收,新的希望。
她的七零年代生活,因为有了爱、有了亲情、有了善意,还有空间的守护,变得格外精彩。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身边的人,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让温暖与善意,永远延续下去。
七零年代生活录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七零年代生活录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