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1章 归营暖居承日常,冬韵温情满庭芳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七零年代生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汽车驶进部队营区时,暮色己漫过白杨树的枝头。苏晴抱着昏昏欲睡的念安,指尖轻轻拂过他鬓边的碎发 —— 小家伙在返程路上玩累了,靠在她怀里睡了一路,小手里还攥着刘翠花做的布老虎,布老虎的尾巴被他揪得有些变形,却依旧紧紧抓着。

“慢着点下车,我来拎行李。” 顾衍琛先跳下车,转身接过苏晴怀里的念安,动作轻柔得像怕惊醒易碎的珍宝。他把孩子护在怀里,另一只手拎着两个鼓鼓的帆布包 —— 里面装着王婶给的红薯干、李大爷的新竹篮,还有乡亲们凑的土产,每一样都裹着油纸,仔细得怕受潮。

苏晴跟在后面,踩着营区路灯投下的暖黄光影往家走。家属院的水泥路两侧堆着刚运到的冬煤,空气里飘着煤烟与饭菜混合的暖香,张嫂家的窗户亮着灯,隐约传来缝纫机的 “哒哒” 声 —— 想必是在给周班长赶制冬训的衬里。

“回来啦?” 张嫂的声音从院门外传来,她系着围裙,手里还拿着半截棉线,“我听着汽车声就猜是你们,灶上温着萝卜汤,快盛一碗暖暖身子。”

苏晴笑着应下,刚要进门,就听到李嫂的哭声从隔壁传来:“这可怎么办啊?孩子烧得厉害,赤脚医生又不在……” 苏晴心里一紧,顾衍琛也停下脚步,两人对视一眼,顾衍琛抱着念安往家走:“你去看看,我把念安放好就来。”

苏晴快步走进李嫂家,只见三岁的明明躺在床上,小脸通红,嘴唇干裂,额头烫得吓人。李嫂坐在床边,眼泪止不住地掉:“下午还好好的,吃了碗玉米糊就开始发烧,现在连水都喝不进去……”

苏晴摸了摸明明的额头,又探了探他的脉搏 —— 烧得厉害,但脉搏还算平稳,像是积食引发的高热。她想起空间里有瓶小儿健脾退烧的草药粉(穿越前囤的天然山楂麦芽粉,用灵泉水泡过,温和无刺激),赶紧对李嫂说:“李嫂,我远房亲戚给过我个土方子,用草药泡水喝,能退烧还能助消化,你要是信我,我试试。”

“信!我信你!” 李嫂像是抓住救命稻草,连连点头。苏晴跑回家,从空间里拿出草药粉,用灵泉水冲调均匀,又放了点红糖调味 —— 灵泉水能加速药效,红糖则能让孩子愿意喝。

顾衍琛己经把念安放在炕上,盖好小被子,正拿着温水壶过来:“怎么样?需要帮忙吗?”“不用,你看着念安,我去喂明明吃药。” 苏晴接过水壶,快步返回李嫂家,小心地给明明喂药。

草药水刚喂下去没多久,明明的呼吸就平缓了些,额头的温度也降了点。李嫂激动得抓住苏晴的手:“谢谢你,苏晴妹子,你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要是明明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

“别客气,都是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苏晴帮明明掖好被角,“你别太担心,明天早上要是还烧,咱们就去部队医院。我再给你留些草药粉,要是孩子以后再积食,冲点喝就好。”

回到家时,念安己经醒了,正趴在顾衍琛怀里,手里拿着个小木雕 —— 是顾衍琛在红星大队时给孩子雕的小木马。“娘!” 念安看到苏晴,伸出小手要抱,小嘴里还念叨着 “姥姥、饼”,显然是想起了王婶做的红薯饼。

“明天给你做红薯饼好不好?” 苏晴抱起念安,在他脸上亲了口,“现在该睡觉了,不然明天就长不高了。” 顾衍琛己经烧好了热水,苏晴给念安洗了脸脚,哄他睡着后,才和顾衍琛坐在客厅里歇着。

“今天多亏了你,” 顾衍琛给苏晴倒了杯温水,“不然李嫂肯定急坏了。以后用空间的东西,还是要多注意,别被人发现。”

“我知道,” 苏晴接过水杯,“我都装在普通的瓶子里,没贴标签,就说是远房亲戚给的土方子,没人会怀疑的。对了,王婶给的红薯干我装在空间里了,明天晒一晒,给张嫂和李嫂家也送点。”

顾衍琛点点头,伸手抱住她:“辛苦你了,既要照顾念安,还要操心邻居的事。”“不辛苦,” 苏晴靠在他怀里,“能帮到大家,我也开心。”

第二天一早,苏晴把红薯干拿出来,铺在院子里的竹筛上晾晒。念安穿着新做的小棉袄,蹲在旁边,小手小心翼翼地翻着红薯干,嘴里念叨着 “晒、干”—— 这是他最近学会的新词,每次看到晾晒的东西,都会念叨个不停。

张嫂过来送萝卜汤时,看到竹筛里的红薯干,笑着说:“这红薯干看着就甜,肯定是王婶晒的吧?上次你说王婶的手艺好,我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尝尝呢。”

“您要是喜欢,一会儿晒好了给您装些。” 苏晴笑着说,从竹筛里拿起一块软一点的红薯干,递给张嫂,“您尝尝,甜不甜?”

张嫂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带着阳光的暖意:“甜!比供销社卖的还甜!你这远房亲戚可真疼你,什么好东西都给你寄。” 苏晴笑了笑,没解释 —— 这 “远房亲戚”,其实是她和顾衍琛心里最温暖的秘密。

上午,顾衍琛去后勤处领了这个月的粮票和布票,还买了两斤奶粉和一块上海产的雪花膏 —— 奶粉给念安做辅食,雪花膏给苏晴冬天擦脸。“供销社来了批新的细棉布,” 顾衍琛把布票递给苏晴,“下午咱们去看看,给你和念安各做件新棉袄。”

“好啊,” 苏晴接过布票,心里满是期待,“再给张嫂和李嫂也带点吧,她们最近帮了咱们不少。” 顾衍琛点点头:“听你的,你说买什么就买什么。”

下午,苏晴和顾衍琛带着念安去镇上供销社。供销社里人很多,布柜前挤满了买布的家属,苏晴好不容易挤到前面,选了块浅粉色的细棉布 —— 给念安做棉袄,又选了块深蓝色的粗布 —— 给自己做棉裤,还选了两块浅灰色的布 —— 给张嫂和李嫂。

“这粉色的布真好看,念安穿肯定俊。” 售货员笑着说,麻利地扯布、算账,“一共三尺六,布票三尺六,钱一块二。” 顾衍琛递过布票和钱,苏晴抱着念安,小心地接过布料,生怕被挤坏。

从供销社出来,他们又去了百货商店。苏晴买了两盒蛤蜊油 —— 给张嫂和李嫂冬天擦手,顾衍琛买了个新的搪瓷碗 —— 给念安吃饭用,还买了些铅笔和本子 —— 给念安以后学写字用。

回到家属院,苏晴把布料和蛤蜊油给张嫂和李嫂送过去。张嫂接过布料,感动得说不出话:“妹子,你怎么还想着我们?这布多贵啊,你自己留着用多好。”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七零年代生活录》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您别客气,” 苏晴笑着说,“之前明明生病,多亏了您帮忙照看念安,这点东西不算什么。您要是不嫌弃,我帮您一起做棉袄。”

接下来的几天,苏晴和张嫂、李嫂一起缝棉袄。苏晴从空间里拿出之前囤的细棉线 —— 比普通棉线更结实,还拿出几个新的顶针 —— 给大家用。“你这棉线真好用,” 李嫂笑着说,“比我家的结实多了,缝棉袄也不费劲。” 苏晴笑着说:“是远房亲戚寄的,要是不够,我再给你们拿。”

缝棉袄的间隙,苏晴收到了王婶寄来的包裹 —— 里面是新晒的红薯干和一筐干红枣,还有刘翠花给念安做的新布老虎,比之前的更精致,上面还绣了个 “安” 字。王婶在信里说,张奶奶的咳嗽好多了,多亏了苏晴寄的药;刘翠花种的冬季生菜长得很好,还给公社送了些,被评为 “种植能手”;乡亲们都盼着他们明年再回红星大队,一起种玉米、收蔬菜。

苏晴给王婶回了信,寄了两斤奶粉和一袋水果糖 —— 奶粉给张奶奶补身子,糖给村里的孩子们;还寄了块新做的蓝布 —— 给刘翠花做棉袄。顾衍琛帮着写地址、贴邮票,笑着说:“咱们这寄的不是东西,是情谊。”

十一月下旬,部队组织家属给冬训的战士们缝棉衣。苏晴主动报名参加,还带动张嫂、李嫂一起。后勤处给每个家属发了棉花和粗布,苏晴看着分到的布料有点薄,从空间里拿出之前囤的厚棉布,混在粗布里 —— 这样缝出来的棉衣更暖和,战士们冬训时就不会冷了。

“你这布料真厚,” 张嫂摸着苏晴手里的棉布,“比后勤处发的好多了,战士们穿了肯定暖和。”“是远房亲戚寄的,我用不上,就拿来给战士们做棉衣。” 苏晴笑着说,开始裁剪布料。

家属们缝棉衣的场景很热闹,有的剪布,有的缝棉衣,有的纳鞋底,孩子们则围在旁边,给妈妈递线团、送热水。念安也拿着个小顶针,学着苏晴的样子往布料上戳,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顾衍琛训练回来,看到苏晴在缝棉衣,赶紧走过来帮忙:“我来帮你压线,我手劲大,压出来的线结实。” 他坐在苏晴旁边,拿起针线,动作熟练 —— 在部队时,他经常帮战友缝补衣服,手艺比苏晴还巧。

战士们收到棉衣时,都感动得说不出话。周班长拿着苏晴缝的棉衣,笑着说:“这棉衣真暖和,比我家老婆子缝的还厚实!谢谢嫂子们,我们一定好好冬训,不辜负你们的心意!”

十二月初,顾衍琛要去参加冬训演习,为期十天。出发前一天晚上,苏晴给顾衍琛收拾行李 —— 缝好的棉衣、做的肉干、治感冒的草药包,还有念安画的 “全家福”(其实是乱涂的圆圈,却被顾衍琛当成宝贝)。

“你在家要照顾好自己和念安,别太累了。” 顾衍琛抱着苏晴,轻声说,“要是有什么事,就找张嫂或后勤处的同志帮忙,别自己扛着。”

“我知道,你也要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 苏晴靠在他怀里,心里有些不舍,“冬训冷,多穿点衣服,别冻着。”

念安趴在顾衍琛怀里,伸出小手抓住他的军扣,小嘴里喊着 “爹、别走”,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顾衍琛在念安脸上亲了口,轻声说:“念安乖,爹去训练,很快就回来,给你带礼物。”

冬训期间,苏晴每天都会带着念安去小菜园 —— 里面种的冬季生菜长得很好,她摘了些,给张嫂和李嫂家送过去,还给食堂送了些。老班长看到生菜,笑着说:“嫂子,你这小菜园真是咱们家属院的‘宝地’,冬天也能吃到新鲜菜!”

念安进步得很快,不仅会说更多的话,还学会了数数,能从一数到十。他每天都会对着顾衍琛的照片,数 “一、二、三…… 十”,然后说 “爹、回”,苏晴看着孩子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

冬训结束那天,苏晴带着念安去营区门口接顾衍琛。看到顾衍琛的身影,念安激动地跑过去,抱住他的腿:“爹!回!” 顾衍琛抱起念安,在他脸上亲了口,从帆布包里拿出个小木雕 —— 是个小军人,穿着军装,戴着军帽,“这是给你的礼物,以后要像小军人一样勇敢。”

念安抱着小军人木雕,开心得合不拢嘴,小嘴里喊着 “爹、好”。苏晴走过去,接过顾衍琛的行李,笑着说:“累坏了吧?灶上温着鸡汤,回去喝点暖暖身子。”

冬至那天,苏晴和顾衍琛邀请张嫂一家、李嫂一家来家里吃饺子。苏晴从空间里拿出面粉和白菜、猪肉,和顾衍琛一起包饺子 —— 顾衍琛包的饺子是标准的 “元宝形”,苏晴包的则是 “月牙形”,念安也拿着小面团,捏成 “小饼”,说是给大家吃的。

饺子煮好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饺子,聊着天。张嫂笑着说:“今年冬至真热闹,比在家吃饺子开心多了。” 李嫂也说:“是啊,多亏了苏晴妹子和顾同志,让我们在部队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顾衍琛举起酒杯(其实是糖水),对大家说:“谢谢大家平时对我和苏晴的照顾,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有什么事互相帮忙,一起在部队好好生活。”

大家纷纷举杯,祝福彼此,笑声和谈话声在屋里回荡,温暖而幸福。念安坐在苏晴怀里,手里拿着个饺子,小口吃着,小脸上满是满足。

夜晚,念安睡熟后,苏晴和顾衍琛坐在客厅里,看着窗外的月光。苏晴靠在顾衍琛怀里,手里拿着王婶寄来的红薯干,轻声说:“明年春天,咱们再回红星大队看看吧,看看王婶、李大爷,看看乡亲们。”

“好啊,” 顾衍琛抱着她,“到时候咱们带念安去看看咱们种的玉米,看看那些干燥通风仓,让他知道,他的娘是个能干的人,他的爹是个保家卫国的军人。”

苏晴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新的一年,会有新的希望 —— 念安会继续长大,她和顾衍琛的感情会越来越好,红星大队的乡亲们会越来越幸福,部队的战士们会越来越强壮。而空间里的灵泉,会像守护神一样,默默守护着这个小家,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让她在这个七零年代,继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日子会像冬日的阳光一样,温暖而明亮,伴随着念安的成长,伴随着她和顾衍琛的相守,伴随着军民之间、邻里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书写出最动人的篇章。而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温暖与善意,会像灵泉水一样,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田,让幸福,永远延续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七零年代生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