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 归乡叙旧情愈浓,暖泉润物意更切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七零年代生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汽车停在红星大队村口老槐树下时,苏晴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王婶 —— 她穿着苏晴之前送的蓝布衫,手里拎着个竹篮,踮着脚往车这边望,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期待。李大爷站在旁边,手里握着个新编的竹筐,看到汽车停下,赶紧招呼身边的几个年轻人:“快!晴丫头他们来了,帮忙搬东西!”

顾衍琛先跳下车,转身小心翼翼地抱出念安。小家伙刚睡醒,揉着眼睛看了看周围,当看到王婶时,突然咧嘴笑了,伸出小手要抱:“姥姥!” 这声 “姥姥” 是苏晴在路上教的,没想到念安一见面就喊了出来,惹得王婶眼泪瞬间就下来了。

“我的乖外孙哟!” 王婶快步走过来,接过念安,在他脸上亲了又亲,“可想死姥姥了!快让姥姥看看,长这么高了!” 念安趴在王婶怀里,小手摸着她的头发,小嘴里念叨着 “饼、饼”,显然还记着苏晴说的红薯饼。

苏晴拎着行李下车,被乡亲们团团围住 —— 有之前一起种过菜的大婶,有帮着修过水渠的大叔,还有围着要糖吃的孩子们。“晴丫头,可算回来了!”“顾同志,这次多住几天啊!”“念安真俊,跟顾同志一样精神!”

热情的招呼声此起彼伏,苏晴笑着一一回应,从帆布包里拿出水果糖,分给孩子们:“慢点吃,每人都有,别抢。” 孩子们拿到糖,开心地围在念安身边,有的递上自己做的小泥人,有的拉着他的手要去看小鸡,念安很快就和孩子们熟络起来,跟着他们跑向村头的晒谷场。

“快回家歇着,灶上还温着红薯粥呢。” 王婶抱着念安,拉着苏晴往家走,李大爷和几个年轻人帮忙拎着行李。顾衍琛跟在后面,看着熟悉的村道 —— 土路上铺着碎稻草,两旁的土坯房墙上还贴着 “农业学大寨” 的标语,院门口挂着晾晒的玉米串,处处都是熟悉的乡村气息,心里满是暖意。

王婶家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东厢房的炕己经烧得暖暖的,铺着新换的粗布褥子。“你们先歇会儿,我去把红薯粥热一下,再炒个鸡蛋。” 王婶抱着念安进了灶房,苏晴赶紧跟过去帮忙,顾衍琛则坐在炕边,翻看王婶家墙上贴的奖状 —— 大多是村里评的 “劳动模范”“丰产先进”,还有一张是苏晴之前帮着种蔬菜时,公社给王婶发的 “种植能手” 奖状。

灶房里的土灶冒着热气,王婶往锅里倒了点豆油,打进两个鸡蛋,“滋啦” 一声,香味瞬间散开。“村里现在日子好多了,” 王婶一边炒鸡蛋一边说,“多亏了你寄的种子和储存方法,今年玉米收得多,还没发霉,乡亲们都能过个好年了。刘翠花现在也勤快了,每天都去照看粮仓,还跟着大家一起种蔬菜,再也不惹事了。”

苏晴笑着点头,从空间里悄悄拿出一小把枸杞 —— 之前在部队供销社买的,想着给王婶补身子,“婶,这个给您,煮粥的时候放一点,对身体好。” 王婶接过枸杞,稀罕地看了看:“这是好东西啊,供销社里要凭票还难买,你留着给念安吃。”“我还有呢,您就收下吧。” 苏晴坚持道,王婶才小心翼翼地收进抽屉里。

红薯粥熬得软糯香甜,炒鸡蛋金黄油亮,还有一碟凉拌菠菜 —— 是王婶早上刚从菜地里摘的,用苏晴教的方法拌了醋和香油,格外爽口。念安坐在小凳子上,自己拿着小勺子喝粥,偶尔还会给王婶和苏晴递一口,惹得两人哈哈大笑。

下午,顾衍琛跟着李大爷去查看干燥通风仓。粮仓建在晒谷场旁边,十个木质粮仓整齐排列,每个粮仓侧面都留着通风口,底部铺着厚厚的草木灰和干稻草。“你看,这玉米放了快一个月了,一点没发霉,还跟刚收的时候一样干燥。” 李大爷打开一个粮仓,里面的玉米穗金黄,散发着淡淡的粮食清香,“乡亲们都说,这粮仓是你给咱们建的‘聚宝盆’,以后再也不愁粮食储存了。”

顾衍琛笑着说:“都是晴晴的主意,我就是帮着画了张图。以后要是粮仓有问题,随时跟我说,我来帮忙修。” 正说着,刘翠花提着个竹篮走过来,里面装着几个红彤彤的番茄 —— 是她自己种的,特意挑了最大最红的,“顾同志,苏晴妹子,这番茄给你们尝尝,刚摘的,新鲜。”

看到刘翠花的转变,顾衍琛很欣慰:“谢谢你,刘同志,辛苦你照看粮仓了。” 刘翠花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以前是我不对,给你们添麻烦了,现在跟着大家一起干活,才知道日子要靠自己过才踏实。以后有啥活,你们尽管说。”

苏晴接过番茄,拿出一个递给旁边的念安,“尝尝,甜不甜?” 念安咬了一口,笑着点头:“甜!” 刘翠花看着念安,眼神柔和:“这孩子真乖,下次我给你做个布老虎,你玩好不好?” 念安用力点头,小嘴里喊着 “好!”。

傍晚,苏晴带着念安去村头的小菜园。菜地里种满了白菜、萝卜和菠菜,绿油油的一片,几个大婶正在地里浇水。“晴丫头,你回来了!” 看到苏晴,大婶们热情地打招呼,“你教的冬季种植方法真管用,这菜长得比去年好太多了,冬天也能吃到新鲜菜了。”

苏晴蹲下身,查看蔬菜的长势,悄悄往浇水的桶里加了几滴灵泉水 —— 稀释后能让蔬菜长得更旺盛,又不会被发现。“这菜长得真好,” 苏晴笑着说,“再过半个月就能收了,收了之后可以种点耐寒的生菜,过年的时候就能吃。” 大婶们赶紧记下,说要跟着苏晴一起种。

念安在菜地里追着蝴蝶跑,不小心摔了一跤,却没哭,自己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继续追。苏晴看着他的小身影,作者“喜欢鸽子树的大人”推荐阅读《七零年代生活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心里满是欣慰 —— 孩子在乡村的田野里,比在部队家属院更活泼,更接地气。

晚饭时,王婶做了炖鸡肉 —— 是村里杀了年猪后,给每家分的,王婶特意留了半只,等着苏晴回来吃。还有炒白菜、萝卜汤,都是自家菜地里种的,格外新鲜。顾衍琛拿出从部队带的酒,给李大爷倒了一杯:“大爷,谢谢您一首照顾晴晴和村里的乡亲们,我敬您一杯。” 李大爷高兴地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衍琛,你是个好后生,晴晴跟着你,我们都放心。”

正吃着饭,院门外传来敲门声,是村里的张奶奶,她手里拎着个布包,脸色有些苍白。“张奶奶,您怎么来了?快进屋坐。” 苏晴赶紧起身让座,王婶给她倒了杯热水。“晴丫头,我这两天总咳嗽,睡不着觉,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张奶奶声音沙哑,咳嗽了两声,看起来很虚弱。

苏晴摸了摸张奶奶的额头,不发烧,但脸色很差。她想起空间里有瓶川贝枇杷膏 —— 穿越前囤的,温和无刺激,适合老人喝,“张奶奶,我这里有瓶止咳的药膏,您回去每天喝一勺,用温水送服,过两天就好了。” 她从行李里拿出药膏(特意装在普通的玻璃瓶里,没贴标签),递给张奶奶,又叮嘱道:“您别着凉,多喝热水,要是还不好,就去公社医院看看。”

张奶奶接过药膏,感激地说:“谢谢你,晴丫头,你总是帮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您别客气,都是应该的。” 苏晴笑着说,王婶也在一旁说:“张婶,你就拿着吧,晴丫头是个好心人。”

送走张奶奶,王婶叹了口气:“张奶奶命苦,老伴走得早,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回不来一次,平时就靠村里接济。你帮了她,她能记你一辈子。” 苏晴点点头,心里想着,以后要多给张奶奶寄点东西,帮她改善生活。

接下来的几天,苏晴一家在红星大队过得充实而温暖。顾衍琛每天跟着李大爷和乡亲们一起修农具、平整土地,准备明年春耕;苏晴则教大家种冬季生菜,还帮着村里的妇女们缝衣服、做鞋子;念安每天跟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学会了滚铁环、踢毽子,还跟着王婶去菜地里摘蔬菜,俨然成了村里的 “小帮手”。

刘翠花经常来王婶家串门,有时会带些自己种的蔬菜,有时会帮着看念安,还跟苏晴学做针线活。“我打算给我家小兰做件新棉袄,” 刘翠花拿着手里的布料说,“她在邻村过得不容易,我多做件衣服给她寄过去。” 苏晴笑着教她怎么裁剪布料,怎么缝棉袄,两人之间的隔阂早己消失,像亲人一样亲切。

周末,苏晴和顾衍琛带着念安回顾家村看顾大娘。顾大娘早就站在院门口等了,看到念安,赶紧抱在怀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糖糕:“我的乖重孙,快尝尝姥姥做的糖糕,甜不甜?” 念安咬了一口,笑着说:“甜!” 顾大娘笑得合不拢嘴,从里屋拿出一件新做的小棉袄 —— 红色的粗布面,里子是软棉布,上面绣着个虎头图案,“这是给念安做的,冬天穿暖和。”

顾大娘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有炖排骨、炒鸡蛋、凉拌木耳,都是顾衍琛爱吃的。“你们在部队要好好照顾自己,” 顾大娘给苏晴夹了块排骨,“念安要是想姥姥了,就给家里写信,我去部队看你们。” 苏晴点点头,心里满是温暖 —— 无论是红星大队的王婶,还是顾家村的顾大娘,都把她当成了亲闺女,这份情谊,她一辈子都不会忘。

离开顾家村时,顾大娘给他们装了满满一布袋糖糕和鸡蛋,还叮嘱顾衍琛:“好好对晴晴,别让她受委屈,她是个好媳妇。” 顾衍琛用力点头:“娘,您放心,我会的。”

回到红星大队的最后几天,乡亲们特意办了个小宴席,感谢苏晴和顾衍琛对村里的帮助。宴席设在晒谷场旁边的空地上,乡亲们各自从家里带来拿手菜 —— 王婶的炖鸡肉、李大爷的炒花生、刘翠花的番茄炒蛋,还有孩子们爱吃的红薯饼和糖糕。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自家酿的米酒,聊着村里的变化,说着未来的打算,热闹非凡。

念安坐在苏晴怀里,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灯笼 —— 是乡亲们用红纸做的,里面点着蜡烛,在夜色里格外明亮。顾衍琛和李大爷、村里的大叔们聊着春耕的计划,苏晴则和王婶、刘翠花一起缝着明年的蔬菜种子袋,偶尔抬头看看顾衍琛和念安,嘴角满是幸福的笑容。

离开红星大队那天,天刚蒙蒙亮,乡亲们就都来送行。王婶给苏晴塞了个布包,里面是她做的红薯干和新磨的小米:“晴丫头,路上吃,到了部队要好好照顾自己和念安,有空就回来看看。” 李大爷给顾衍琛递了把新做的竹椅:“这个给你,在部队里坐着歇脚,记得常给我们写信。” 刘翠花给念安送了个布老虎:“让它陪着你玩,想姥姥了就看看它。”

汽车开动时,念安趴在车窗边,对着乡亲们挥手,小嘴里喊着 “姥姥再见!姥爷再见!”。苏晴看着越来越远的村口老槐树,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 这里有她最珍贵的回忆,有她最亲的乡亲,无论她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个温暖的村庄。

顾衍琛握住苏晴的手,轻声说:“以后我们常回来,这里永远是咱们的家。” 苏晴点点头,靠在他肩上,看着怀里熟睡的念安,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她的七零年代生活,因为有了顾衍琛、念安,有了红星大队和顾家村的乡亲们,有了空间的守护,变得格外温暖而精彩。

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她会看着念安慢慢长大,教他善良、勇敢、懂得感恩;她会和顾衍琛一起,守护着这个小家,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让这份温暖与善意,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永远延续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七零年代生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