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部队营区,晨霜在白杨树的枝桠上凝成细小的冰晶,风里带着初冬的凉意,吹得院角的腊梅枝轻轻晃动。苏晴坐在堂屋的煤炉旁,手里捏着针线,正给念安缝一件新的厚棉袄 —— 布料是上个月从供销社抢的深灰色细棉布,里子垫了两层新棉花,是顾衍琛从后勤处领的特供棉,蓬松又暖和。
“娘,针!” 念安穿着件小夹袄,蹲在煤炉边的小凳子上,手里攥着根顶针,踮着脚往苏晴手边递。小家伙最近学说话越来越利索,还总爱模仿大人干活,苏晴缝衣服时,他就拿着小针线在旁边戳布块,虽然每次都把线绕成一团,却学得格外认真。
苏晴笑着接过顶针,套在手指上,又从竹篮里拿出一小块碎布,递给他:“咱们念安也来缝,小心别扎到手。” 念安接过碎布,立刻学着苏晴的样子,把针往布里戳,小眉头皱得紧紧的,惹得苏晴忍不住笑出声。
“娘俩在忙呢?” 院门外传来顾衍琛的声音,他穿着加厚的作训服,肩上搭着军帽,额角还带着薄汗 —— 冬季训练强度大,即使天冷,训练下来也浑身是汗。他走进屋,先凑到煤炉边烤了烤手,才伸手摸了摸念安的头:“今天有没有听话?有没有给娘捣乱?”
“没捣乱!” 念安立刻挺起小胸脯,举起手里的碎布,“爹,缝!” 顾衍琛接过碎布,看到上面歪歪扭扭的针脚,笑着点头:“咱们念安真厉害,以后能给爹缝衣服了。”
苏晴从锅里端出温着的小米粥,是用王婶上次寄来的玉米糁熬的,软糯香甜,还加了点空间里的红枣,补血又暖身。“快喝碗粥暖暖身子,” 她把碗递到顾衍琛手里,“今天训练累不累?我给你留了红薯干,在灶台上晾着呢。”
顾衍琛接过粥碗,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驱散了训练的疲惫:“还行,就是战术匍匐的时候,地上的霜化了有点滑,几个战士摔了跤,不过没大碍。对了,后勤处说下周要组织家属给边防的战友们缝棉衣,你要是想参加,我帮你报个名。”
“好啊,” 苏晴立刻答应,“咱们也给边防的同志们尽点力,天这么冷,他们守在边境更辛苦。我明天去看看家里的布够不够,要是不够,再去供销社买点。”
第二天一早,苏晴带着念安去供销社买布。初冬的镇上比平时冷清些,路上的行人都裹着厚棉袄,缩着脖子快步走。供销社门口排着长队,大多是来买棉花和布的家属,冬季棉衣是刚需,晚了就抢不到。
苏晴抱着念安,在队伍末尾排队,顾衍琛本来要陪她来,却临时接到训练任务,只能让她自己来。“娘,冷。” 念安往苏晴怀里缩了缩,小脸蛋冻得红红的。苏晴赶紧把他的小脸埋在自己的棉袄里,又从布包里拿出个热水袋 —— 是用橡胶做的,里面灌了热水,是她从空间里翻出来的旧物,“抱着这个,就不冷了。”
排了近一个小时,终于轮到苏晴。布柜的售货员是个中年妇女,手里拿着算盘,头也不抬地问:“要什么布?多少尺?布票带够了吗?”“要两尺蓝色的粗布,给孩子做棉裤,” 苏晴递过布票和钱,“再要一斤棉花,最好是新到的。”
售货员接过布票,麻利地扯了布,又从柜台下拿出一包棉花,扔在柜台上:“就这些了,下一个!” 苏晴赶紧接过布和棉花,抱着念安往外走 —— 供销社里人多拥挤,空气不好,怕念安着凉。
刚走出供销社,就看到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过来,车筐里放着几个包裹。“苏晴同志,你的包裹,红星大队寄来的!” 邮递员递过一个沉甸甸的布包,上面还沾着点玉米须,显然是从乡下刚寄来的。
苏晴赶紧接过包裹,拆开一看 —— 里面装着大半袋玉米糁、一筐晒干的红薯干,还有刘翠花给念安做的棉鞋垫,绣着小小的老虎图案;王婶还在包裹里放了封信,字迹歪歪扭扭,却是一笔一划写的。
信里说,红星大队的玉米卖了好价钱,每户都分了不少钱,公社还奖了他们队两头牛,以后种地更方便了;刘翠花因为秋收时表现好,被评为 “公社劳动模范”,还得了块奖状,她特意把奖状寄了张照片过来;张奶奶的身体也好了很多,每天都能去菜园里摘菜,还说等明年春天,要给念安做生菜鸡蛋羹。
苏晴看着信,心里满是暖意,抱着念安坐在路边的石阶上,给孩子读信里的内容,念到刘翠花得奖状时,念安还拍着小手喊:“刘阿姨!棒!”
回到家,苏晴把玉米糁和红薯干分装在陶罐里,又把棉鞋垫拿出来,比了比念安的小棉鞋,大小正合适。顾衍琛训练回来,看到鞋垫,笑着说:“刘翠花的手艺越来越好了,看来是真的变好了。”“是啊,” 苏晴点点头,“她现在踏实肯干,乡亲们都夸她,这样的日子才过得有奔头。”
接下来的几天,苏晴忙着给边防战友缝棉衣。她从空间里翻出几块之前囤的厚棉布,比供销社卖的更结实保暖,混在自己买的布里,缝出来的棉衣又厚又软。张嫂和李嫂也来帮忙,张嫂踩缝纫机,李嫂纳鞋底,苏晴则负责裁剪和缝领口,三人一边干活一边聊天,院子里满是欢声笑语。
“你这布真厚实,” 张嫂摸着苏晴手里的棉布,“比我买的好多了,战士们穿了肯定暖和。” 苏晴笑着说:“是远房亲戚寄的,之前一首没舍得用,给边防的同志们穿正好。” 她没提空间的事,只把功劳归到 “远房亲戚” 身上,避免引起怀疑。
念安则和张嫂家的明明、李嫂家的妞妞一起玩,三个孩子拿着小碎布,在旁边假装缝衣服,偶尔还会给她们递线团,虽然经常递错,却给大家添了不少乐趣。“你看这三个孩子,” 李嫂笑着说,“以后肯定都是热心肠,跟他们爹娘一样。”
缝棉衣的间隙,张嫂突然着急地跑回家,没过一会儿又跑回来,脸色发白:“苏晴妹子,不好了!明明突然发烧,还咳嗽,赤脚医生不在家,这可怎么办啊?”
苏晴心里一紧,赶紧放下针线:“别慌,我这里有‘感冒药’,是远房亲戚给的,效果好,你先拿去给明明喝。” 她跑回家,从空间里拿出一小瓶小儿感冒糖浆 —— 是穿越前囤的,用灵泉水稀释过,温和无刺激,装在普通的玻璃瓶里,没有标签。
她把糖浆递给张嫂,叮嘱道:“每隔西小时喝一次,一次喝一小勺,多给孩子喝温水,发发汗就好了。” 张嫂接过糖浆,感激地说:“谢谢你,苏晴妹子,每次都麻烦你,你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第二天一早,张嫂就来报喜,说明明的烧退了,也不咳嗽了,精神头好了很多,还能跟念安一起玩了。“你这药真是太管用了,” 张嫂笑着说,“我给你带了点鸡蛋,自家鸡下的,你给念安补补。” 苏晴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松了口气 —— 幸好空间里的药管用,不然她真不知道该怎么帮张嫂。
十二月初,部队组织冬季慰问活动,苏晴和其他家属一起,把缝好的棉衣送到后勤处。后勤处的领导看着堆得像小山似的棉衣,笑着说:“谢谢各位家属,有你们的支持,战士们在边防肯定能过个暖和年!”
顾衍琛的部队也收到了边防战友寄来的感谢信,信里说棉衣很暖和,还说要好好守边防,不辜负家属们的心意。顾衍琛把信读给苏晴听,苏晴心里满是自豪 —— 能为边防的同志们做点事,她觉得很有意义。
中旬的一天,李嫂突然来找苏晴,眼眶红红的:“苏晴妹子,我婆婆咳嗽得厉害,晚上都睡不着觉,去公社医院看了,开的药不管用,你能不能想想办法?”
苏晴赶紧跟着李嫂去她家,李嫂的婆婆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咳嗽得浑身发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苏晴摸了摸老人的额头,不发烧,但呼吸有些急促,像是慢性支气管炎犯了。她想起空间里有瓶川贝枇杷膏,是用灵泉水泡过的,对慢性咳嗽很有效,赶紧说:“李嫂,我这里有瓶止咳的药膏,您给婆婆试试,说不定能好。”
她跑回家,从空间里拿出药膏,装在普通的瓷碗里,用温水调开,给老人喂了两勺。没过多久,老人的咳嗽就轻了些,呼吸也平稳了。李嫂激动得抓住苏晴的手:“谢谢你,苏晴妹子,你真是个好人!以后你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我肯定帮忙!”
苏晴笑着说:“别客气,都是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这药膏还有些,您留着,要是婆婆再咳嗽,就给她喂两勺。” 李嫂赶紧接过药膏,小心地收起来,像是捧着宝贝。
冬至那天,苏晴邀请张嫂、李嫂两家来家里包饺子。她从空间里拿出新鲜的白菜和猪肉,还有之前囤的面粉,和顾衍琛一起和面、调馅。张嫂和李嫂也带来了自家的鸡蛋和韭菜,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擀皮,有的包饺子,有的哄孩子,热闹非凡。
念安和明明、妞妞坐在小桌子旁,拿着小面团,捏成各种形状,说是 “给大家包的饺子”。苏晴把他们捏的 “饺子” 放进锅里煮,虽然煮出来不成样子,孩子们却吃得格外香,小嘴里还喊着 “好吃!”。
饺子煮好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聊着天。张嫂笑着说:“今年冬至真热闹,比在家过年还开心。” 李嫂也说:“是啊,多亏了苏晴妹子和顾同志,让我们在部队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顾衍琛举起酒杯(里面是糖水),对大家说:“谢谢大家平时对我和苏晴的照顾,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有什么事互相帮忙,一起在部队好好生活。” 大家纷纷举杯,祝福彼此,笑声和谈话声在屋里回荡,温暖而幸福。
晚上,念安睡熟后,苏晴和顾衍琛坐在煤炉旁,看着窗外的月光。苏晴靠在顾衍琛怀里,手里拿着王婶寄来的照片,照片上的红星大队覆盖着一层薄雪,王婶、李大爷和刘翠花站在晒谷场旁,笑得格外灿烂。
“明年春天,咱们再回红星大队看看吧,” 苏晴轻声说,“看看乡亲们,看看咱们种的玉米地,再让念安跟村里的孩子们玩。” 顾衍琛紧紧抱住她,点点头:“好,等我春天训练结束,咱们就回去,再帮乡亲们种蔬菜,让他们今年也能有个好收成。”
煤炉里的火苗跳动着,映得两人的影子在墙上晃动。苏晴知道,她的七零年代生活,因为有了顾衍琛、念安,有了红星大队的乡亲们,有了部队家属院的邻居们,还有空间的守护,变得格外温暖而精彩。
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她会看着念安慢慢长大,教他善良、勇敢、懂得感恩;她会和顾衍琛一起,守护着这个小家,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让这份温暖与善意,像冬日的煤炉一样,驱散寒冷,带来温暖,像春天的种子一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窗外的腊梅悄悄绽放,淡金色的花瓣在月光下泛着光,香气顺着窗户缝飘进来,满是春天的希望。苏晴知道,冬天总会过去,春天很快就会到来,而她和顾衍琛、念安的幸福生活,也会像春天的暖阳一样,永远温暖明亮。
(http://www.220book.com/book/MSN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