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园的晨露还挂在花枝上,贺知宴坐在凉亭的石凳上,手里攥着那把温热的外卖箱钥匙 —— 他在这坐了一夜,从月上中天到晨光熹微,钥匙再没亮过,心里的纠结却像缠在一起的线,越理越乱。
怀里的钥匙硌得胸口发慌,一边是母亲说的 “外卖店重建好,等你当老板”,是穿越前每天送单、和母亲算账的踏实日子;一边是表叔带来的江南新茶,是北瀚求和时的千只肥羊,是大雍百姓提起 “陛下” 时眼里的光。他掏出钥匙,指尖反复着模糊的 logo,小声嘀咕:“要是你能再亮一次,告诉我妈还说什么,我就知道该选什么了……”
“陛下,您坐了一夜,要不要吃点东西?御厨刚做了您爱吃的糖油饼。” 小禄子端着食盒走进来,见他眼底有红血丝,语气带着心疼 —— 昨晚他就守在花园外,没敢打扰,只看着陛下对着钥匙发呆到天亮。
贺知宴摇了摇头,把钥匙揣回怀里:“不吃了,陪朕出去走走 —— 别带禁军,别穿龙袍,就咱们俩,像以前微服那样。” 他想自己看看,大雍的百姓到底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也想看看,自己这两年 “摆烂” 到底有没有用。
小禄子赶紧点头,找了两件普通的青布衣衫,两人换好后,从皇宫侧门溜了出去。刚拐进街角,就闻到一阵熟悉的香气 —— 是皇宫小吃铺的奶茶香,铺子前己经排起了长队,有提着菜篮的妇人,有背着书包的孩童,还有刚下工的工匠,叽叽喳喳地聊着天。
“张婶,你今天怎么买两杯奶茶啊?” 排在后面的妇人笑着问。
“给我家娃带一杯,他说这奶茶比糖水好喝,还说要不是陛下开了这公益铺,咱们哪能喝上这么好的东西!” 前面的张婶笑着晃了晃手里的铜勺,“昨天我去河边的桥摆摊,卖了三双鞋呢,那桥是陛下用公益银修的,下雨天不滑,人多着呢!”
贺知宴站在不远处的树影里,听着她们的对话,心里突然暖了 —— 他以前总觉得,自己只是怕麻烦才推新政、修桥铺路,可在百姓眼里,这些 “麻烦事” 却成了能让日子变好的 “大事”。
“咱们去河边看看吧。” 贺知宴轻声说,脚步不自觉地往河边走。刚到桥头,就看到桥上摆满了小摊,有卖针线的、卖糖人的,还有卖刚蒸好的包子的,摊主们笑着招呼客人,时不时能听到 “这桥结实,走着放心”“多亏了陛下,咱们才有这好生意” 的话。
一个卖包子的老汉正给孩子递包子,笑着说:“慢点吃,不够再要 —— 以前没这桥的时候,我得绕三里地去镇上卖,现在好了,出了门就能摆摊,一天能多赚二十文呢!” 孩子咬着包子,含糊地说:“我长大要当像陛下那样的人,让大家都有包子吃!”
贺知宴站在桥边,看着这热闹的场景,突然想起现代的日子 ——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送外卖,怕超时扣钱,怕客户投诉,下雨下雪也得往外跑,996 的日子里,连好好吃顿包子的时间都少。可在这里,他不用赶单,不用怕投诉,只需要 “怕麻烦” 地推推新政、修修桥,就能让百姓笑着过日子。
“陛下,您看那小吃铺,要不要去吃个炸鸡?” 小禄子指着不远处的铺子,知道贺知宴爱吃。
贺知宴点了点头,两人走进铺子,点了份炸鸡和两杯奶茶。老板认出了他 —— 之前陛下微服来过几次,赶紧笑着说:“陛下,您来啦!今天的鸡刚炸好,还热乎着呢!” 周围的百姓见了,也没慌乱,只是笑着打招呼,有的还说:“陛下也爱吃炸鸡啊,跟咱们一样!”
贺知宴咬着酥脆的炸鸡,喝着香甜的奶茶,心里的纠结慢慢散了 —— 回现代当老板固然好,可这里有需要他的百姓,有把他当 “自己人” 的朋友,有他慢慢攒下的 “家” 的感觉。他放下筷子,对小禄子说:“再等等吧,要是钥匙再亮,听听妈还有什么话;要是不亮,留在这儿,好像也挺好。”
小禄子笑着点头:“不管陛下选什么,奴才都跟着您。”
回到皇宫时,张丞相己经在殿外等着,见他穿着青布衣衫,手里还提着没吃完的炸鸡,笑着说:“陛下微服去小吃铺了?臣听说您去了河边的桥,百姓们都在说‘陛下又来看咱们了’呢!” 他没提 “陛下去哪了”“做了什么”,只递来一份奏报,“御膳房说您爱吃小吃铺的炸鸡,己经学着做了,打算今天给京城的百姓送些,让大家也尝尝陛下爱吃的味道。”
贺知宴接过奏报,心里暖暖的 —— 张丞相总是这么 “懂事”,从不多问,却总能把事办得合他心意。他笑着说:“还是你想得周到,别送太多,够百姓尝个鲜就行,别浪费。”
正说着,改革派的官员递来一份奏报,小禄子接过,念给贺知宴听:“西北商税局成立三个月,己经帮西北赚了十万两,商人都愿意去西北做生意了!地方官想请陛下给商税局题个字,挂在局门口,让商人更有信心,也让百姓知道陛下重视西北新政。”
“题字?” 贺知宴皱了皱眉,他的字写得一般,平时批奏报都只画圈,“朕的字不好看,别题了,让张丞相代笔吧 —— 他的字好看,让他写,别烦朕。”
张丞相笑着应道:“臣遵旨!定把字写好,送到西北去。” 心里却明白,陛下不是真的 “字不好看”,是怕麻烦,也是慢慢接受了 “留在大雍、推新政” 的日子 —— 要是以前,陛下说不定会首接说 “别题了,麻烦”,现在愿意让他代笔,己经是默认重视新政了。
贺知宴把奏报放在一边,从怀里摸出钥匙,放在掌心 —— 钥匙还是凉冰冰的,却没之前那么硌手了。他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默默想:妈,外卖店我记着,您我也记着;这里的百姓,我也记着。要是能再跟您说句话,我会告诉您,我在这儿,也挺好;要是不能,我会好好守着这里,像守着咱们的外卖店一样。
夕阳西下时,御膳房给百姓送炸鸡的队伍出了宫,街上传来百姓的欢呼声。贺知宴坐在殿里,手里攥着钥匙,听着外面的欢呼声,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 或许,不用急着做决定,这样 “摆烂” 地守着大雍,守着百姓,等着钥匙再亮,也挺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MTI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