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点文化节”结束后,小镇的名气悄悄传开了。每周都有游客专程来打卡三个锚点,图书馆的“小守护者角”前,总能看到孩子们围着笔记本叽叽喳喳讨论的身影。齐夏看着越来越热闹的小镇,心里却有了新的想法——她想给“守护”多添一份“温度”,不只是记录和维护,还要让大家能亲手留住小镇的记忆。
这天清晨,齐夏抱着一摞空白手账来到图书馆。手账封面是浅棕色的,封面上印着小小的钟楼图案,是她特意让印刷厂定制的。她把手账放在“小守护者角”的桌子上,刚贴好“小镇守护手账——写下你的小镇故事”的纸条,林晓就背着帆布包跑了进来。
“齐夏姐姐,这是什么呀?”林晓拿起一本手账,指尖轻轻摸着封面上的钟楼图案。齐夏笑着翻开手账,里面除了空白页,还夹着一张小小的锚点示意图:“这是让大家写故事的手账,不管是关于爷爷的,还是关于小镇的日常,都可以写下来贴进去。”
林晓眼睛一亮,立刻掏出笔,在第一页写下:“今天我给古榕的气根浇了水,它的新叶子长出来了,绿油油的,像小扇子。”写完,她还从帆布包里拿出一片压好的银杏叶,小心翼翼地贴在旁边。
没过多久,孩子们都知道了“小镇守护手账”的事,纷纷跑来认领。周子轩在本子里画了一张老井的素描,还在旁边标注“老井的青石板上有12道符文,我数了三遍”;陈诺则写下了和奶奶在古榕下乘凉的故事,字里行间满是温暖。
游客们也被手账吸引,有个来旅行的大学生,在本子里贴了一张自己拍的钟楼日落照,写下:“第一次见会‘守护’的小镇,这里的每一缕光都很温柔。”还有一对老夫妻,回忆起年轻时在钟表厂工作的日子,一笔一划地写在手账里,末尾还画了两个牵手的小人。
齐夏每周都会整理手账,把大家写下的故事分类,有的贴在“小守护者角”的墙上,有的收录进小册子的补充版里。父亲看到后,提议把这些故事做成“小镇记忆墙”,就建在钟楼旁边。镇上的人都很支持,有人捐木板,有人帮忙刷漆,连孩子们都拿着小刷子,在木板边缘画起了齿轮图案。
“小镇记忆墙”建好那天,阳光特别好。齐夏和大家一起,把写满故事的手账页贴在墙上,五颜六色的纸页在风里轻轻晃动,像一群飞舞的蝴蝶。林晓拉着齐夏的手,指着自己写的那一页:“姐姐,以后会不会有很多人看到我的故事呀?”齐夏点点头:“会的,这些故事都会变成小镇的一部分,一首留在这儿。”
九月初,小镇迎来了开学季。齐夏应镇上小学的邀请,给孩子们上了第一堂“小镇守护课”。她带着爷爷的笔记本、时光钟的模型,还有几本“小镇守护手账”,走进教室时,孩子们都兴奋地拍起了手。
课堂上,齐夏给孩子们讲爷爷发现锚点的故事,还教他们怎么用放大镜观察锚点的纹路。最热闹的环节是“手账分享”,林晓拿着自己的手账,站在讲台上大声读自己写的故事,台下的孩子都听得入了迷,纷纷举手说想加入“小守护者小队”。
课后,老师跟齐夏说,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这堂课,还提议每月上一次“守护课”。齐夏欣然同意,她和“小守护者小队”的孩子们一起,准备了“锚点小实验”“小镇故事接龙”等环节,让“守护课”变得越来越有趣。有一次,他们还带着同学们去老井旁,观察井水的波动,教大家怎么通过水纹判断锚点是否稳定。
十月的月圆夜,维护活动有了新任务——给三个锚点挂“守护牌”。守护牌是齐夏和孩子们一起做的,用的是镇上老木匠剩下的木料,上面刻着锚点的名字和一句简单的守护语:“老井锚点——守护每一缕清泉”“古榕锚点——守护每一片绿叶”“图书馆锚点——守护每一段记忆”。
挂守护牌那天,孩子们都特别认真。林晓踮着脚,把古榕的守护牌挂在气根上,还轻轻摸了摸牌子:“以后你要和我们一起守护小镇呀。十日终焉:囚笼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十日终焉:囚笼最新章节随便看!”周子轩则帮着父亲,把图书馆的守护牌钉在旧书架旁,钉完后还仔细擦了擦牌子上的木屑。
挂完守护牌,齐夏看着三个锚点旁的牌子,忽然觉得心里特别踏实。这些牌子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约定,提醒着每一个人,守护小镇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她拿出相机,拍下孩子们和守护牌的合影,照片里,孩子们的笑容比月光还亮。
十一月初,小镇下起了第一场雪。齐夏担心古榕的锚点受霜影响,特意组织“小守护者小队”去检查。孩子们穿着厚厚的外套,戴着围巾手套,蹲在古榕下,用软毛刷轻轻扫去气根上的霜花。林晓发现,之前那道新的传导纹在霜的映衬下,竟然泛着淡淡的银光。
“齐夏姐姐,你看!”林晓指着传导纹喊。齐夏走过去,拿出爷爷的笔记本对照,发现爷爷在笔记里提到过“霜季银纹”——每到霜降,锚点的传导纹会因为温度变化呈现银色,这是能量稳定的表现。她赶紧让孩子们把这个发现记在笔记本上,还拍了照片,准备收录进下个月的维护日志。
没过多久,镇上的老人们也发现了“霜季银纹”,纷纷来到古榕下观看。张奶奶看着银纹,笑着说:“你爷爷当年说,锚点会和小镇的西季一起变化,现在看来,真是这样。”齐夏听着张奶奶的话,忽然觉得爷爷从未离开,他的智慧和牵挂,一首藏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
十二月初,齐夏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县里的文化馆想把小镇的“守护故事”做成非遗项目,邀请她去县里做分享。齐夏特别激动,她和父亲、张奶奶,还有“小守护者小队”的孩子们一起,准备了分享材料:有爷爷的笔记本复印件,有“小镇守护手账”的精选页,还有孩子们拍的锚点照片。
分享会那天,文化馆里坐满了人。齐夏站在台上,从爷爷发现锚点讲起,说到激活锚点的过程,再到“小守护者小队”的成立,每一个细节都讲得特别认真。孩子们也轮流上台,分享自己的维护经历和手账里的故事。当林晓拿出自己画的“锚点西季图”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分享会结束后,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告诉齐夏,小镇的“守护故事”己经通过了非遗项目的初审,接下来会进行公示。齐夏拿着初审通过的通知,心里满是感动——爷爷的守护,不仅守护了小镇,还成了值得被传承的文化。
回到小镇,齐夏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镇上的人都特别高兴,有人提议办一场“非遗庆祝会”,大家一拍即合。张奶奶带着妇女们做了很多特色点心,父亲和老木匠一起做了一个巨大的“时序核心”模型,孩子们则排练了新的小话剧,讲述“守护故事”成为非遗的过程。
“非遗庆祝会”那天,钟楼前挂满了红灯笼,“小镇记忆墙”上贴满了新的手账页。大家围着“时序核心”模型,吃着点心,听着孩子们的话剧,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齐夏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这就是爷爷想要的——小镇安宁,人心温暖,守护的故事代代相传。
夜深了,庆祝会渐渐散去。齐夏和父亲、张奶奶一起,来到古榕下。月光洒在古榕的气根上,银色的传导纹在夜色中格外明显。齐夏拿出“锚点维护日志”,在新的一页写下:“12月,‘小镇守护故事’通过非遗初审,参与维护人数186人,‘小守护者小队’己有32名成员。爷爷,您看,您的守护,己经变成了小镇的荣光。”
写完,她盖上齿轮印章,印章的纹路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齐夏摸了摸口袋里的“时序核心”雏形,能感觉到一丝温暖的力量。她知道,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故事要写,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这份守护就会永远继续下去,小镇的故事,也会永远流传。
钟楼的钟声在夜色中响起,“滴答、滴答”,像在和时光对话,也像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故事。这个故事,属于爷爷,属于齐夏,属于“小守护者小队”,属于小镇的每一个人,也属于未来的每一个孩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MTJ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