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约定的“非遗手艺进校园”还有一周,齐夏的书桌就被各种方案堆满了。有镇上小学老师发来的“古榕气根科普课”PPT,有张爷爷手绘的“简易书签制作步骤图”,还有陈诺整理的“中日孩子作品展示流程”,最显眼的是一张贴满便签的白纸——上面记着孩子们提前提的问题,“气根能做小船吗?”“町屋的木头会开花吗?”,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满是好奇。
“得让孩子们先熟悉彼此的手艺,不然线上交流容易冷场。”齐夏把想法跟小学的王老师一说,两人立刻定了“预热小任务”:让中国孩子收集落在地上的气根碎段,用砂纸打磨光滑;日本那边则由佐藤带着,让孩子捡町屋修缮时剩下的小木片,清理掉木屑。
出发去学校的前一天,齐夏特意去了张爷爷家。老人正坐在院子里,把打磨好的气根切成五厘米长的小段,旁边放着装草木颜料的小碗——有用艾草煮的绿色,用栀子染的黄色,还有用石榴皮泡的红色。“我琢磨着,让孩子们用这些颜料在书签上画画,既用了咱们的草木手艺,又能让他们自由发挥。”张爷爷拿起一段气根,对着阳光照了照,“你看这纹理,每一段都不一样,就像每个孩子的想法,各有各的好。”
另一边,京都的町屋工作室里也满是热闹。佐藤找来了浅棕色的木蜡油,山田则把孩子们捡来的小木片分类:宽点的适合画町屋的屋顶,窄点的能画门前的石灯笼。“要告诉孩子们,不用画得多好看,哪怕只画一道木纹,也是自己的心意。”山田蹲下来,给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示范:“你看,这道弯弯曲曲的线,像不像町屋房檐上的瓦片?”小女孩眼睛一亮,立刻拿起铅笔,在木片上画了起来。
终于到了交流当天,镇上小学的多媒体教室被布置得格外温馨。黑板上贴着“古榕与町屋的小约定”的横幅,桌上摆着气根段、草木颜料、小木片和画笔,每个孩子面前都放着一个写有自己名字的名牌。齐夏调试电脑时,孩子们己经按捺不住兴奋,有的拿着气根段互相比较,有的偷偷用指尖蘸着颜料,在纸上画小太阳。
下午两点,视频准时接通。屏幕里的日本孩子坐在铺着蓝色桌布的桌子旁,面前摆着小木片和画笔,看到中国孩子手里的七根段,都好奇地凑了过来。“这是古榕的气根吗?摸起来是不是软软的?”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举着小木片,对着镜头问。中国这边的小男孩乐乐立刻拿起气根段,对着麦克风大声说:“摸起来有点硬,但是很光滑,我们还能用它做书签呢!”
交流正式开始,先由张爷爷和佐藤分别演示。张爷爷拿着气根段,教孩子们怎么握笔:“颜料要少蘸点,顺着气根的纹理画,这样颜色才均匀。”他一边说,一边在气根上画了一小棵古榕,气根垂下来,刚好落在书签的边缘。佐藤则拿起小木片,用铅笔轻轻勾出町屋的轮廓:“町屋的屋顶是斜的,就像我们平时画的三角形,大家可以试着画一画。”
孩子们立刻动手,教室里只剩下画笔摩擦的沙沙声。乐乐选了绿色颜料,在气根上画了一只小鸟,翅膀张开,像是要飞到屏幕里;旁边的小女孩朵朵则用黄色和红色,画了一朵太阳花,花心正好对着气根上的一个小疙瘩,她说:“这是太阳花的花蕊,这样它就有生命啦。”
屏幕里的日本孩子也很有创意。刚才提问的小男孩,在小木片上画了一座町屋,旁边还画了一棵小榕树,他举着木片说:“我想让町屋和古榕做朋友,这样它们就能一起长大。”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则画了一个小钟表,表盘上的指针指向两点——正是他们交流的时间,“这是上次山田叔叔教的钟表,我想把它送给中国的小朋友。”
最让人惊喜的是五年级的浩浩,他没首接画画,而是拿着气根段跑到齐夏身边:“齐夏姐姐,能不能用之前的草木药剂给气根上色?这样颜色会不会更持久?”齐夏眼睛一亮,立刻把浩浩的想法告诉屏幕里的佐藤。佐藤笑着点头:“这是个好主意!我们下次可以试试,用草木药剂代替颜料,这样书签能保存更久。”
交流到一半,齐夏提议“作品互换”。中国孩子把画好的七根书签举到镜头前,日本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日本孩子也把小木片画举起来,中国孩子则喊出自己想要的作品。乐乐选了画有町屋和榕树的木片,他说:“我要把它放在书桌上,每天都能看到町屋。”屏幕里的小男孩则选了乐乐画的小鸟书签,“这只小鸟很可爱,我要把它夹在我的故事书里。”
活动接近尾声时,王奶奶突然提着一个竹篮走进教室,里面装着她编的小竹筐,每个筐里都放着一颗用草木糖做的糖果。“给孩子们的小礼物,甜丝丝的,就像咱们的友谊。”王奶奶把竹筐分给中国孩子,让他们举到镜头前。屏幕里的佐藤也拿出了准备好的小点心——用町屋形状做的饼干,“这是我们自己烤的,希望大家喜欢。”
视频挂断前,孩子们一起对着镜头喊:“下次还要一起做手工!”乐乐还跑到镜头前,晃了晃手里的小木片:“我会好好保管它,下次给你们看我新画的书签!”屏幕里的孩子们也挥着手,声音里满是不舍。
走出教室时,夕阳正好照在古榕上,气根在风里轻轻摇晃。齐夏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背影,手里还攥着浩浩刚才画的太阳花书签——花瓣上的颜料虽然还没干,但己经能看出孩子的用心。她突然明白,非遗的传承从来不是单向的,就像这些孩子,他们用自己的创意,给老手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跨越国界的友谊,在彼此心里扎了根。
第二天,齐夏把孩子们的作品整理好,拍照发给了佐藤。很快就收到了回复,里面是日本孩子拿着七根书签的照片,还有一张佐藤写的便签:“孩子们回去后,都把书签夹在了自己最喜欢的书里,还说要跟同学分享古榕的故事。下次我们可以试试用草木药剂上色,让孩子们的创意更持久。”
齐夏把便签贴在“锚点维护日志”里,旁边放着浩浩画的太阳花书签。她写下:“第一次非遗进校园很成功,孩子们的创意比想象中更精彩。接下来要准备草木药剂上色的试验,让下次的交流更有趣。”
窗外的古榕依旧挺拔,钟楼上的钟声又响了起来,清脆的声音传遍小镇。齐夏知道,这场关于非遗和友谊的故事,还会在孩子们的创意里,继续写下去,就像古榕的气根,慢慢生长,慢慢蔓延,终将在更多人的心里,开出新的花。
后章·新程(二十八)
自从上次“非遗手艺进校园”后,镇上的孩子们就总追着齐夏问:“什么时候再和日本的小朋友一起做手工呀?”就连张爷爷也常来图书馆,打听草木药剂上色的进展:“得赶紧把方法试出来,别让孩子们等急了。”
齐夏和陈诺早就开始了试验。她们把之前调配的草木防锈油做了改良,减少了油脂的比例,加入了更多的植物染料——用薄荷煮出淡绿色,用紫茉莉泡出淡紫色,还用桑葚熬出深紫色。“既要保证颜色能附着在气根上,又不能让气根变得太硬,不然孩子们拿着不舒服。”陈诺拿着涂了薄荷色的气根段,放在阳光下晾晒,“得等它完全干了,看看会不会掉色。”
试验进行到第三天,齐夏收到了佐藤的邮件。里面附着几张照片:日本孩子正在收集花瓣和树叶,准备提取新的颜料;还有一张是山田画的“草木上色步骤图”,详细写了怎么煮染料,怎么控制温度。邮件里说:“孩子们听说要试验新的上色方法,都特别积极,每天都来工作室问进度。”
齐夏立刻把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图书馆的公告栏里。孩子们看到后,都围过来看,有的说“我家院子里有玫瑰花,可以用来做红色颜料”,有的说“我奶奶种了紫苏,能煮出紫色”。没过多久,齐夏的桌上就堆满了孩子们送来的花草,有带着露珠的玫瑰,有新鲜的紫苏叶,还有晒干的菊花。
“不如让孩子们也参与到试验里?”齐夏跟王老师商量。王老师立刻同意:“这样既能让他们了解草木染色的过程,也能让他们更有成就感。”两人定了时间,每周三下午,让有兴趣的孩子来图书馆,和齐夏、陈诺一起做实验。
第一次试验时,孩子们都特别认真。乐乐负责洗紫苏叶,他小心翼翼地把叶子上的泥土冲掉,生怕弄坏了;朵朵则拿着小勺子,把煮好的紫苏水倒进小碗里,眼睛盯着水面,生怕洒出来。齐夏教他们怎么把气根段放进染料里:“要轻轻放进去,让染料没过气根,这样颜色才均匀。”孩子们按照教的方法做,看着气根段慢慢变成淡紫色,都兴奋地叫了起来。
可没过多久,问题就出现了。晾干后的七根段,颜色虽然好看,但一碰到水就会掉色。孩子们看着自己做的七根段,都有点失落。乐乐拿着掉色的气根段,小声说:“怎么会这样呀?是不是我们哪里做错了?”
齐夏摸了摸乐乐的头,安慰道:“试验就是这样,总会遇到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她立刻给佐藤发了邮件,说了调色的问题。第二天就收到了回复,佐藤在邮件里说:“可以在染料里加一点明胶,这样颜色就能固定住,我们之前做木片染色时试过,很管用。”
齐夏赶紧买了明胶,带着孩子们重新试验。这次,她让孩子们自己加明胶,看着明胶在热水里慢慢融化,再倒入染料中。“要搅拌均匀,不然明胶会结块,颜色就不均匀了。”齐夏一边说,一边帮
(http://www.220book.com/book/MTJ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