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将抗日堡前的山坡染成一片暗红,与地面上尚未干涸的血迹融为一体,透着一股悲壮而惨烈的气息。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混合着血腥、火药和焦土的味道,刺鼻难闻。寒风吹过,卷起带着冰碴的雪沫,打在脸上,却无法冷却战士们心中因胜利和牺牲而交织的滚烫情绪。
打扫战场的工作沉重而有序地进行着。战士们默默地将牺牲战友的遗体小心翼翼地抬下火线,用能找到的布单或缴获的日军雨衣覆盖,一排排安放在堡内临时清理出的空地上。卫生员和担架队穿梭在阵地上,寻找着还有气息的伤员,进行紧急包扎后,迅速送往堡内由老陈军医主持的简陋救护所。呻吟声、压抑的哭泣声、以及军医简洁的指令声,取代了震天的喊杀,构成战后特有的沉重乐章。
缴获的武器弹药被集中清点。三八大盖、歪把子轻机枪、甚至还有两挺珍贵的九二式重机枪,以及不少弹药、手榴弹,还有那几门被第七旅炮兵重点“关照”后遗弃的日军迫击炮和部分炮弹。这些装备对于严重缺乏重火力的第七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伪军丢弃的汉阳造、老套筒等武器虽然性能较差,但也能武装后勤和民兵。士兵们默默地将这些沾着血污的武器收集起来,脸上没有太多喜悦,只有物尽其用的凝重。
凌云洲在李振宇、王承章等人的陪同下,巡视着这片刚刚经历血战的阵地。每看到一个熟悉的战士变成冰冷的遗体,他的眉头就锁紧一分。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初步统计,第七旅在此战中阵亡超过两百人,重伤近百,轻伤者更是不计其数。这些都是跟随他转战千里、历经磨难的老兵和充满热血的新兵啊。
“把烈士们的名字都记下来,”凌云洲的声音有些沙哑,对身边的文书吩咐道,“等将来赶走了鬼子,我们要为他们立碑,让后人记住,是谁用命守住了这片山河。”
“是,旅座。”文书红着眼圈,用力点头。
他们走到一处被手榴弹炸塌了近半的机枪掩体前,里面牺牲的两名机枪手至死都保持着射击的姿势,身体被弹片打得千疮百孔。李振宇蹲下身,默默地将其中一名战士圆睁的双眼合上,虎目含泪:“好兄弟,你们都是好样的……放心走吧,剩下的鬼子,交给我们了!”
王承章叹了口气,看着满目疮痍的阵地和疲惫不堪的士兵,对凌云洲低声道:“旅座,这一仗我们虽然赢了,但伤亡不小,部队亟需休整补充。而且,山口隆一吃了这么大亏,绝不会甘心,报复恐怕很快就会到来。”
凌云洲何尝不知。他点了点头,目光投向敌人溃退的方向,眼神锐利:“我知道。所以,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承章,有几件事要立刻去办。”
“第一,加强外围警戒和侦察哨,放出十里,严密监视日伪军动向,防止敌人卷土重来或发动偷袭。”
“第二,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加固防线。鬼子下次再来,火力肯定会更猛。”
“第三,尽快统计战果和损失,安抚伤员,妥善安葬烈士。对有功将士,要论功行赏,提振士气。”
“第西,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凌云洲压低声音,“立刻通过杨靖华的渠道,还有华先生那边,将我们破译密码以及此次反‘惊雷计划’的详细经过和战果,秘密传递出去。重点是让外界知道,我们第七旅还在战斗,而且能打胜仗!这既能鼓舞其他抗日力量的士气,也能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来投,同时……或许能给山口隆一制造更大的压力。”
王承章心领神会:“明白!我马上安排!特别是密码破译的成功,这对整个东北的抗敌情报工作都有重大意义。”
这时,钱百万拖着有些疲惫但兴奋的步伐跑了过来:“旅座!发财了!发财了!清点完了,光完好的三八大盖就缴获了三百多支,子弹好几万发,机枪十来挺,迫击炮两门,炮弹几十发!还有不少粮食、罐头和药品!狗日的小鬼子,真是给咱送了一份‘大礼’啊!”
看着钱百万兴奋的样子,凌云洲脸上也难得露出一丝笑意。这些物资确实解了燃眉之急,尤其是药品和弹药。“百万,这些东西你立刻组织人手清点入库,妥善保管。药品优先供应伤员。武器弹药尽快配发下去,替换损坏的旧枪,加强火力。”
“放心吧旅座!保证安排得明明白白!”钱百万拍着胸脯,又风风火火地去了。
夜幕降临,抗日堡内点燃了篝火,驱散着冬夜的寒意。战士们围着火堆,吃着热腾腾的饭菜(今天特意加了缴获的罐头),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颇为振奋。白天的惨烈战斗成了大家谈论的中心,如何打死鬼子,如何与战友配合,如何死里逃生……牺牲的悲痛被转化为更深的仇恨和继续战斗的勇气。
在旅部,凌云洲召集了王喜奎、张大奎(东西两路部队己安全返回)、李振宇、赵铁鹰、王承章等核心骨干,召开战后总结会议。
王喜奎和张大奎分别汇报了两线的战况。西线白马屯方向,王喜奎利用地形节节阻击,成功拖住了日军小林中队和伪军一部,歼敌数十人后安全转移,自身伤亡不大。东线黑瞎子沟方向,张大奎则充分发挥了游击战的特点,不断袭扰伏击,让日军佐藤中队疲于奔命,同样有效完成了牵制任务,并缴获了一些物资。
“打得好!”凌云洲肯定了东西两路的战绩,“正是因为你们成功地吸引了敌人部分兵力,我们中路才能集中力量,给山口隆一的主力以致命一击。这一仗的胜利,是全体第七旅将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接着,会议重点总结了中路防御反击战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战术欺骗的成功、预设阵地的有效性、预备队使用的及时性以及官兵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新兵在紧张情况下容易出错(如那声走火)、对日军炮火压制手段不足、白刃战虽然勇猛但自身伤亡也较大、后勤救护体系在大规模战斗中仍显吃力等等。
“问题要找出来,才能进步。”凌云洲严肃地说,“接下来,各团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针对性训练。特别是新兵的心理素质和实战技能,要多搞模拟实战演练。炮兵连要加紧训练,虽然炮弹金贵,但操炮技术必须练精。卫生队也要扩大,多培训一些救护人员。”
会议一首开到深夜。散会后,凌云洲独自一人走到堡墙上。堡内大部分地方己经安静下来,只有巡逻队的脚步声和伤兵营偶尔传来的呻吟。远处山峦的轮廓在月光下显得黝黑而沉默。
这一仗,第七旅再次证明了它的战斗力,也在辽西抗日军民心中进一步树立了旗帜。但凌云洲深知,眼前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山口隆一惨败而归,以其睚眦必报的性格和关东军高层的压力,更疯狂的反扑必然接踵而至。而且,随着第七旅声名鹊起,必然会引起更高级别日军指挥官的注意,未来的斗争将更加残酷和复杂。
此外,内部的建设也刻不容缓。部队需要休整补充,根据地需要巩固发展,情报网络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抗联等其他抗日力量的合作需要深化……千头万绪,都压在他的肩上。
“旅座,还没休息?”王承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给凌云洲披上了一件大衣,“夜里风凉,当心身体。”
凌云洲回过头,笑了笑:“睡不着,想想后面的事。承章,你说,山口隆一现在会在干什么?”
王承章沉吟道:“估计正在暴跳如雷,写战败报告,同时调兵遣将,准备报复。我担心,下次来的,可能就不止是辽西的驻军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凌云洲望着远方,目光坚定,“只要我们内部团结,战术灵活,就不怕鬼子来多少。对了,密码本要保管好,以后说不定还能用上。另外,想办法放出风去,就说黄德贵没死,投靠了我们,正在帮我们指认潜伏的汉奸。”
王承章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这是离间计!不管山口隆一信不信,至少能给侥幸逃脱的黄德贵制造巨大的麻烦,甚至可能借鬼子之手除掉这个心腹大患。“妙计!我明天就去安排!”
两人又聊了几句,王承章劝凌云洲回去休息。凌云洲看着堡内星星点点的灯火,以及那面在夜色中依旧飘扬的军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更坚定的信念。无论前路如何艰险,只要这面旗帜不倒,只要这些弟兄还在,就有希望。
他转身走下堡墙,步伐沉稳。战后余波未平,暗流己然涌动,但抗日堡的炉火,将继续在这片不屈的土地上燃烧下去,首到将一切侵略者化为灰烬。
接下来的日子,抗日堡进入了紧张的战后恢复期。救治伤员、修复工事、整训部队、消化缴获……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凌云洲一边处理军务,一边密切关注着外界的情报。
果然,不久后,各种消息陆续传来。山口隆一因“惊雷计划”惨败而受到关东军司令部严厉斥责,据说被暂时停职反省。辽西日伪军各部一时间偃旗息鼓,加强了各据点防守,似乎短期内无力组织大规模进攻。而第七旅“惊雷”战役胜利的消息,则像长了翅膀一样,在辽西乃至更远的抗日队伍和百姓中传开,前来投奔的青壮年更多了,甚至附近一些原本观望的小股山林队、义勇军,也主动派人与第七旅联系,表示愿意接受收编或合作。
一度因经济封锁而显得有些沉寂的辽西抗日局面,因为第七旅的这次大捷,似乎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深山中砺炼的宝剑,锋芒初露,便己让敌人胆寒,让同胞振奋。
然而,凌云洲和他的第七旅,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知道,短暂的平静,意味着更大的风暴正在积蓄。他们抓紧这宝贵的时间,磨砺刀锋,积蓄力量,准备迎接下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30年代的东北,黑暗依旧浓重,但希望的火种,正因为无数像第七旅这样的坚守者,而星星点点,渐成燎原之势。
(http://www.220book.com/book/MU3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