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男堂的院子里,堆着刚运来的松木,散发着淡淡的木香。
林越站在木工区中央,手里拿着一个木盒胚子,对围过来的学员们说:“柳家要的木盒,得按‘三磨三查’的规矩来 —— 锯好胚子磨一遍,雕完花纹磨一遍,组装好再磨一遍;查雕花是否完整,查盒身是否方正,查边角是否光滑,一样都不能少。”
阿树站在最前面,手里攥着一把小刻刀,眼神里满是期待。
自从林越让他当 “品控”,他每天都提前半个时辰来木工区,把之前做坏的木盒拆开研究,琢磨怎么挑出问题。
此刻听到林越的话,他立刻点头:“先生放心,我肯定查仔细,不让一个残次品出去。”
林越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满是欣慰
阿树以前是奴籍,连说话都不敢大声,如今却能独当一面,这才是启男堂该有的样子。
他转身给老周递了张图纸:“老周,您经验足,负责教大家雕缠枝纹;阿铁力气大,锯胚子的活就交给您;阿顺,您帮着组装,注意榫卯要对齐。”
分工刚定,学员们就忙了起来。
锯木头的 “吱呀” 声、打磨的 “沙沙” 声、刻刀的 “笃笃” 声,在院子里交织成一片。
林越穿梭在各环节之间,偶尔停下来帮阿铁调整锯子的角度,或是教老周怎么让缠枝纹的转弯处更流畅。
他肤色通透,额角渗出细汗,却没顾上擦
心里想着得在十天内赶出 50 个木盒,既不能耽误合作,也不能让学员们太累。
午后,阿树捧着三个木盒走到林越面前,眉头皱得紧紧的:“先生,这三个不能要。”
他指着第一个木盒,“您看,这缠枝纹的末端缺了一小块,是刻刀滑了;第二个盒身歪了,组装时榫卯没对齐;第三个边角没磨干净,有小刺。”
林越接过木盒仔细看了看,确实如阿树所说,都是影响品相的问题。
他抬头看向阿树,眼底带着赞许:“做得好,这些残次品咱们自己留着当储物盒,装工具正好。记住,宁可多花时间重做,也不能把不好的东西给柳家 —— 咱们的手艺,不能砸在‘凑活’上。”
阿树用力点头,抱着残次品去角落堆放,路过阿澈身边时,还特意停下来教他:“你磨木勺的时候也得注意,勺柄的花纹要刻完整,不然容易掉。”
阿澈笑着点头,手里的木勺正刻着简单的条纹,比之前精致了不少。
爱吃排骨的雪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另一边,阿瑶正趴在小桌上画 “生产流水线表”。
她手里拿着木炭,在粗纸上画了西列:“锯胚子”“雕花”“打磨”“组装”,每一列下面写着负责的学员名字,还标注了每一步的耗时。
“先生,” 她举着表格跑过来,眼里亮晶晶的,“这样每个人只负责一步,不用来回换工具,我算过,以前一天做 5 个,现在能做 10 个!”
林越接过表格,看着上面歪歪扭扭却清晰的字迹,心里一阵暖意。
阿瑶刚来的时候只会写几个简单的字,如今不仅能记账,还能做流水线规划,这都是她自己偷偷练字、跟着周娘学记账的结果。
“做得好,” 他摸了摸阿瑶的头,“把表格贴在木工区墙上,大家都按这个来,效率能更高。”
傍晚时分,苏文彦提着一个布包走进启男堂。
他刚从城外采风回来,听说启男堂在赶制木盒,特意过来看看。
看到墙上的流水线表,又看到阿树在认真检查木盒,苏文彦忍不住赞道:“林兄,你们这‘分工协作’的法子真好,比零散做活效率高多了。我看可以写进《启男堂手工记》,帮其他奴籍义学参考,让更多人学会‘精细化做事’。”
林越笑着点头:“正有此意,只是我文笔不好,还得劳烦苏兄帮忙润色。”
苏文彦连忙摆手:“我只是记录,真正该被写的是你们 —— 阿树当品控,阿瑶做流水线表,这些都是学员们的成长,比我写的文字更有力量。”
两人走到木工区,看着老周教阿铁雕花,阿顺帮阿澈组装小木盒,苏文彦忽然叹了口气:“以前总觉得奴籍男性只能卖力气,没想到在你这里,他们能学手艺、学管理,甚至能当‘品控’。林兄,你这启男堂,真是在做一件改变世道的事。”
林越心里一动,望着院子里忙碌的身影,轻声说:“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不管是奴籍还是孤童,只要有手艺、懂规矩,就能靠自己活下去。这不是改变世道,是让他们找回该有的尊严。”
夜色渐浓,启男堂的灯还亮着。
阿树还在检查最后一批木盒,阿瑶在整理当天的生产记录,林越则在给第二天要用的木料做标记。
月光落在院子里,木盒上的缠枝纹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极了启男堂此刻的日子
虽然忙碌,却透着踏实的希望。林越知道,这些木盒不仅是给柳家的 “合作品”,更是学员们成长的见证,是启男堂 “不依附、靠手艺” 的底气。
(http://www.220book.com/book/MUO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