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2章 暗访米行揭积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包游深知,要为阿才洗刷冤屈,单凭其一面之词和自身的推测远远不够,公堂之上讲究的是真凭实据。他必须深入虎穴,拿到永丰米行系统性欺诈的确凿证据,方能扭转乾坤。他换上粗布衣裳,提了个半旧的米袋,扮作寻常买米的顾客,踱步来到了城东永丰米行。

店面颇为宽敞,柜台后大小米缸林立,白米、糙米、糯米分门别类,缸身上贴着红纸,标着“太湖粳米”、“江西晚稻”、“淮北精粟”等名目,然而店内的生意却异常冷清,与周遭商铺的熙攘人流形成鲜明对比。掌柜赵先生肥头大耳,面团团一副富家翁相,眯缝着一双精明的细眼坐在柜台后的高椅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着算盘珠,偶尔抬眼扫视店内,目光如同鹰隼,警惕而锐利。几个伙计则显得无精打采,或倚墙发呆,或懒散地拂拭着本无灰尘的米缸,见客上门也不甚热情,只是懒洋洋地瞥上一眼。

包游佯装仔细挑选米粮,暗中却调动全部感官,仔细观察着店内的一切。他发现店中所用的那台老式台秤甚是老旧,秤杆上的黄铜星点因长期摩擦己有不少磨损模糊,铁铸的秤砣边缘也有多处磕碰痕迹,显得饱经风霜。更令他心生疑窦的是,墙上悬挂的那几面标示米价的木牌,字迹多用难以辨认的潦草行书或刻意涂改过的墨团,使人难以在第一时间看清确切价格。“粳米每斗…百二十文?”包游不得不凑近细看,才勉强从那些纠缠的笔画中辨认出那小如蚊足的标价数字。

“客官,看好了?要多少?”一个伙计拖着步子过来,懒洋洋地问,眼神却不着痕迹地上下打量着包游的穿着。

“嗯,来一斗这太湖粳米。”包游指着米缸,语气平常。

伙计应了一声,手脚倒是麻利地拿起升斗量米,倒入秤盘,然后开始称重。包游屏息凝神,紧盯其手上动作,只见他手法极快,一提一放之间,秤杆似乎刚刚勉强一个微不可察的角度,便被他迅速按下,发出“咔”的一声轻响:“好了,一斗足量,承惠一百二十文。”

包游不动声色地数出铜钱付了账,提着那袋米快步回到讼务所。他立即取出自备的、经过官府校验核准的标准斗斛和精细戥秤,开始重新称量。果不其然! 米倒入标准斗斛,竟少了近半升!再用戥秤复核重量,亦明显不足秤!

为了验证这不是偶然,接连几日,包游变换装束,有时扮作憨厚的乡下农夫,有时装作精明的家中仆役,多次前往永丰米行购买不同种类的米粮。结果发现,时足时缺,全无定数:生客、看似老实巴交者容易吃亏;熟客、目光锐利、看似精明不好惹者则往往能得足量,甚至略有超出。 这绝非伙计手艺不精或偶然失误,而是一套看人下菜碟、蓄意为之的计量欺诈体系!

“原来根子在这里!”包游恍然大悟,思路瞬间清晰,“赵掌柜长期利用这破旧秤具作弊,克扣斤两,牟取不义之财。时日久远,那秤具底板因常被移动、磕碰、做手脚,木质逐渐松动、腐朽,终至磨损破裂,形成暗洞,平日零星落入缝隙的银钱方才在阿才搬动时漏失显现。他不仅不反省自身恶行,修缮器具,反倒贼喊捉贼,顺势将这笔损失栽赃到最无依无靠、最无力反抗的小学徒头上!既可填补亏空,又可省下赔偿甚至倒打一耙克扣工钱,还能杀鸡儆猴,震慑其他伙计!好一招一石三鸟的毒计!”

然而,推理终归是推理。如何向官府证明这暗洞是长期磨损自然形成,而非阿才临时掏挖?又如何证明漏出的银钱是平日欺诈所得自然累积漏失,而非阿才窃取后匆忙藏匿?

包游思忖良久,心生一计。他不惜重金,连夜请来一位技艺高超、在县城内德高望重、以公允著称的老工匠,借夜色掩护,以“受托检修问题器具”为名,避开米行耳目,仔细查验那台惹祸的台秤。

老工匠经验丰富,手持放大镜与细铁探针,就着明亮的油灯,如同诊脉般细细勘察那暗洞的每一寸边缘和内部。良久,他放下工具,语气肯定地禀告:“包先生,您请看。这暗洞之内里乾坤:边缘异常光滑,木质颜色泛旧发黑,与周围木板浑然一体,所有磨损痕迹皆由内而外、由深至浅,显是经年累月重物摩擦、震动所致,绝非新近用锐器仓促凿挖之相——新凿之口,必是木刺嶙峋,色泽鲜亮。 再者,您细看这洞底及下方夹层深处,积有不少细微的银屑和深绿色铜锈,若小人判断无误,此乃钱币经年累月在其间摩擦、碰撞、氧化而脱落之物也。若如那掌柜所言,是学徒临时起意偷窃,仓促之间,岂能留下这般需以年月之功方能形成的痕迹?又何必留下这些显眼的银屑铜锈为证?此乃常识不通!”

包游调查永丰米行欺诈案的关键发现与证据链

调查方向与取证方法 发现的具体证据/现象 证据指向与法律意义 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

多次暗访购米,实地检验 米价牌字迹模糊难辨;秤具老旧有磨损;伙计称重手法导致时足时缺,看人下菜碟 证明存在主观故意的、系统性的计量欺诈行为,而非偶然误差或器具自然损耗 需多次重复验证,记录每次时间、米种、重量差异,形成数据链,避免被对方指控为单一偶然现象

专业工匠技术鉴定 暗洞边缘光滑系长期磨损所致,非新凿;洞底积存银屑铜锈系钱币多年摩擦遗留 核心物证:证明暗洞系自然形成,非阿才新近挖凿;证明确有银钱长期漏入该区域 鉴定人需身份可靠、德高望重,鉴定过程需详细记录并可追溯,以防对方质疑鉴定人资质或过程

广泛顾客走访,证言收集 多位不同背景顾客反映长期、多次、在不同时期遭遇短斤缺两,交涉往往无效 证明欺诈行为具有普遍性、长期性、系统性,非孤立事件,强化阿才冤情背景 需取得详细、可交叉印证的证言并尽可能让证人画押,防止对方当庭否认或反咬诬陷

秘密账目分析与数据推算 发现两本账目(真实账与假账);进货量/销售额/库存数据存在无法解释的矛盾;推算年欺诈额巨大 证明欺诈规模与主观故意性;可能同时涉嫌偷漏国家税赋,加重其罪行 账目获取方式需谨慎,避免非法手段;数据推算需严谨,符合商业常理,经得起质询

证据系统保全与固定 修复秤具功能但完整保留暗洞及沉积物原状;所有证言详细记录画押;数据推算过程存档 确保证据链完整、可靠、无法篡改,形成相互支撑的证明体系 需防范对方破坏原始物证、威胁证人或通过关系施加压力,所有证据需有备份或公证

铁证如山!包游心中激荡,正义感与揭露黑幕的决心愈发坚定。但他并未止步于此。他意识到,永丰米行的恶行恐远不止于欺负一个学徒和短斤缺两。他开始广泛而隐蔽地走访曾与永丰米行有过交易的街坊顾客、小贩摊主。

一位住在米行后巷的老妇人拉着包游的衣袖,如同找到了青天,气愤地颤声控诉:“那个赵黑心!丧尽天良啊!上月老身省吃俭用,去他店里买三升米给生病的小孙儿熬粥,回家用祖宗传下来的标准升子一量,足足少了半升!回头找他理论,他竟瞪着眼说我家升子年久失修不准,反叫伙计将我這老婆子推推搡搡轰了出来!街坊西邻你去问问,谁没吃过他家的哑巴亏?只是敢怒不敢言啊!”

另一位开豆腐坊的王老板也私下向包游证实:“永丰的米价,牌子挂出来有时是比别家低个一两文,但算上他缺斤短两的黑心勾当,实则比别家还要贵上不少!奈何他家常搞些陈米打折、买多送少的噱头招揽,我们这些做小本生意的,有时为了面上省几个铜板,也只能忍气吞声,打落牙齿和血吞。”

越来越多的证词如同汇流的溪水,清晰地指向同一个残酷的事实:永丰米行的计量欺诈是长期、普遍、系统性的行为,赵掌柜乃是不折不扣、欺行霸市的奸商惯犯!

包游立即行动,多管齐下,全面固定证据:

1. 保全关键物证:请老工匠小心修复台秤的秤杆和秤砣,使其能正常演示称重功能,但完整保留暗洞及洞底银屑铜锈的原状,不容丝毫破坏,以备公堂之上呈验,让官府和众人亲眼目睹。

2. 详细记录证词:将受害顾客的陈述,包括事发准确时间、所购米粮种类数量、短缺具体数额、与店方交涉的详细经过及对方态度,一一记录在案,并让尽可能多的苦主签字画押,按上手印。

3. 秘密查访账目:通过一位曾与米行有生意往来、因同样被克扣斤两而心存不满的粮贩,暗中查探米行内部的账目情况。一番周折后,他竟发现赵掌柜私下里竟做着两本账!一本记录着经过克扣伎俩后的、虚假的“足量”交易记录(实为欺诈账),另一本则极可能记录了真实的、缩水的交易量,用于应对官府的盘查和纳税,以此偷漏大量税赋。

4. 引入数据比对:包游甚至引入了现代审计学的思路,通过能搜集到的米行大概进货量、根据客流推算的日均销售额、观察到的库存变化等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和保守推算,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仅凭这短斤缺两的勾当,赵掌柜每年从无数顾客身上榨取的欺诈金额,积累起来竟可能高达上千两白银!这还未计算其通过做假账可能偷漏的巨额税款。

案件的性质己然彻底升级,从一桩简单的学徒冤情案,骤然转变为一桩手段恶劣、数额巨大、欺行霸市、可能偷漏国税的系统性商业欺诈大案!包游手握重重铁证,心中却无半分轻松。他知道,揭露此案必将深深触动赵掌柜的根本利益,其反扑必定凶猛异常,无所不用其极。接下来的一场公堂对决,注定是一场艰难无比、考验智慧与勇气的硬仗。但他目光坚定如炬,为了阿才的清白,也为了所有被欺诈、被盘剥的升斗小民,他必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将这积年黑幕彻底揭开在青天白日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