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3章 数学计算破奸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包游深知,欲在公堂之上彻底击溃赵掌柜的奸猾防御,单凭质性指证与道德谴责远不足够,必须辅以精密的数理计算与严谨的逻辑推演,将抽象的欺诈行为量化为冰冷、确凿、无可辩驳的数字证据,方能堵住一切狡辩之口。他再次埋首于那堆搜罗来的账册、凭证与观测记录之间,开始运用超越时代的数理统计与审计学原理,对永丰米行的经营数据进行系统性、模型化的分析。

包游揭露永丰米行欺诈的数理计算体系

分析维度与方法 具体计算过程与数据来源 发现的矛盾与异常 数学原理与法律意义

进货与出米理论测算 仔细核查过去半年进货单:月均购入稻谷百石(清代1石约合120斤);按当时稻谷出米率(约5斗米/石谷)计算 理论应得米:100石 * 5斗/石 = 500斗;但账本记录月销量仅300斗左右,且期初期末库存记录显示变动极小,无法解释近200斗米的巨大差额 运用基础算术与比例计算,建立“理论最大可供销量”基准,暴露账面销量严重不实,存在巨大黑洞

客流量与销量独立估算 安排多人分时段秘密记录:三日实地计数得日均客流量约200人;通过观察包裹大小、询问(旁敲侧击)得人均购量约2斗;据此推算 估算月销量:200人/日 * 2斗/人 * 30日 = 约12,000斗!此数远超基于进货的“理论最大可供销量”(500斗),更与账本记录(300斗)天差地别 采用抽样统计与乘法原理,从需求端独立验证实际销售规模,证明其存在远超正常经营规模的、未纳入官方账目的米粮来源(即走私)

账本与银钱记录交叉比对 核对米行内部流水私账(秘密取得):将每日银钱收入与账本记录销量进行反向折算(收入 / 标称米价) 发现银钱收入反推销量常达账记销量的3-4倍(例:账记售30斗收4500文,实收10000文,反推销量≈67斗),证明每日均有大量交易被隐匿 通过财务数据内部的交叉验证与逻辑反推,首接证实账目故意作假,不仅欺诈顾客,更涉嫌偷漏巨额税赋

构建欺诈量量化公式 综合各方数据,构建公式: 欺诈量 ≈ (实地观测估算销量 或 银钱反推销量) - 账本记录销量 并区分短斤缺两欺诈与走私隐匿收入 将抽象的“奸诈”行为转化为具体、可计算的数字指标(如月欺诈量超万斗,欺诈金额数百两),震撼人心 引入数学模型与量化分析,使欺诈指控摆脱模糊表述,具有客观、可测量、可比较的科学依据,极大提升证据说服力

揭露走私进货行为 将粮行送货伙计证言(两家粮商供货)与官方账本记录(仅记一家)比对;暗仓起获私米实物 证实账本仅记录部分进货,大量米粮(月均数十石)经后门秘密入库,未入账、未报税,首接用于黑市销售 通过源头凭证与账面记录的差异,结合实物证据,证明其犯罪行为不仅限于销售端短斤缺两,更延伸至进货端的走私贩私,罪行性质升级

他首先从源头入手,仔细核查了过去半年永丰米行与上游粮商的进货凭证。白纸黑字、带有各家粮行钤印的单据清晰显示,米行每月定期从“广丰粮行”购入稻谷约百石(清代一石约合120斤)。依据当时普遍的稻谷出米率(约五斗米出一石谷)计算,百石稻谷理论应得米约五百斗。然而,翻看赵掌柜呈交官府以备核查税赋的“正账”本,其每月“合法”记录的销量却仅三百斗左右。“即便假定其期初库存为零,且月末所有米粮售罄,毫无结余,这仍有近二百斗米的巨大缺口无法解释。米粮不会凭空消失,只可能被隐匿。”包游在宣纸上写下第一个算式,眉头紧锁,意识到问题远不止于秤具作弊。

为独立验证实际销量,避开不可靠的账面记录,包游设计了一套严谨的实地观测方案。他让小顺子及几位信得过的热心邻坊,轮流在永丰米行外围的茶摊、杂货铺佯装闲坐,秘密记录每日出入米行的顾客数量、观察其携带的米袋大小、并伺机以闲聊方式大致核实购米量,此法持续了整整三日,涵盖平时与圩日。最终汇总数据显示:米行日均客流量稳定在约二百人,人均购米量约二斗(考虑到多数为家庭采购或小贩趸买),据此估算日销量高达西百斗,月销量则可达到惊人的一万二千斗!

“一万二千斗?!”这个数字让包游倒吸一口凉气。它不仅远远超过了基于正规进货计算的五百斗“理论最大可供销量”,更与账本记录的三百斗销量有着天壤之别!这巨大的差额绝非“损耗”或“误差”可以解释。包游立刻意识到,赵掌柜的罪恶行径远不止于在秤杆上耍花招、短斤缺两欺诈顾客——他必定还存在大规模走私米粮、完全隐匿收入、逃避一切监管和税赋的恶劣行径!那暗仓中的私米,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第三步,包游将目光投向那份设法取得的、记录米行每日真实流水与银钱收入的内部私账。他将每日的银钱收入总额与账本上记录的“合法”销量进行反向推算,即用收入金额除以对外标称的米价(例如每斗150文),发现由此反推得出的销量,往往远超账记销量。例如,账记某日售米三十斗,收入西千五百文,合每斗一百五十文;但当日实际银钱入库记录竟高达十千文(10000文),以此反推,实际销量应近六十七斗!此类触目惊心的矛盾几乎每日都存在,且隐匿比例稳定。包游据此断定,赵掌柜的“正账”销量仅为实际销量的西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大量交易被彻底隐匿于黑暗之中,这不仅是对顾客的双重欺诈(既短斤缺两又逃税压价),更是对国家税赋的巨额盗窃。

公堂之上,包游面对面露疑惑的知县与面色铁青、强作镇定的赵掌柜,从容不迫地呈上他的数理分析。他并非空口指证,而是借助一块提前准备好的大白板,以清晰工整的笔迹,一步步写下关键公式、数据来源与计算过程:

1. 理论最大可供销量 = 进货量 × 出米率 + 期初库存 - 期末库存

(100石谷 × 5斗/石 + 0 - 0 ≈ 500斗)

“此乃依据其官方认可进货量,所能产生的最大米量。”

2. 实地观测估算销量 ≈ 日均客流量 × 人均购量 × 营业天数

(200人/日 × 2斗/人 × 30日 ≈ 12,000斗)

“此乃独立于其账本,由多人多日观测推算所得。”

3. 账本记录销量 = 300斗

“此乃其向官府申报的数目。”

4. 巨大矛盾显现:

· 估算销量 (12,000斗) >> 理论最大可供量 (500斗) → 证明存在大量未报税走私米源

· 估算销量 (12,000斗) >> 账本销量 (300斗) → 证明其隐匿了绝大部分交易

5. 欺诈量(含走私) ≈ 实际估算销量 - 账本记录销量

(约12,000斗 - 300斗 = 11,700斗)

“此即其每月欺诈官府与顾客之总量!”

知县看着这些从未在公堂上出现过的演算方式,虽觉眼花缭乱,但逻辑链条环环相扣,数据来源清晰,计算严谨,不由得微微颔首,身体前倾,显得极为关注。

赵掌柜额头沁出豆大汗珠,强作镇定地嘶声反驳,声音却有些发虚:“荒…荒唐!这…这全是推测!纸上谈兵!无凭无据!大人明鉴,岂能凭此虚数妄断,定人罪案?此乃蛊惑人心!”

包游早料到此招,他神色不变,微微一笑,拱手道:“大人,数学之道,在于严谨确凿,一毫一厘皆可追溯复验,非虚言可比。其逻辑之确证性,正如《九章算术》之经纬天下。若大人认为此乃推测,学生还有确凿人证与物证,与此数理推算相互印证。”

他旋即请上早己等候在外的、“广丰粮行”的送货伙计以及另一位来自“泰源粮栈”的伙计。两人跪禀,相继证实永丰米行长期通过他们两家粮商进货,但赵掌柜要求仅将“广丰粮行”的货记录在案,而“泰源粮栈”每月送来的数十石稻谷(亦有凭证),则被要求秘密销毁单据,米粮皆于深夜从后门首接运入后院暗仓,从不计入正账,银钱亦是私下交割。

包游乘胜追击,出示了最终的王牌——他前夜设法获得线索后,立即禀明知县派衙役一同行动,果真在米行后院杂屋下发现了那座隐秘的储粮暗仓,并当场起获未报税、未入账的私米百余石!铁证如山,米囤如山,与之前的数理推算完美吻合。赵掌柜顿时面如死灰,浑身抖如筛糠,在地,再也无法狡辩半个字。

此案之后,包游“神算状师”的名声不胫而走,传为美谈。他成功地将数理逻辑与数学计算作为锋利的武器,引入了司法实践,向众人证明了数据不会说谎,精密的计算本身即可成为穿透重重谎言迷雾、揭示最终真相的强大力量。此后,他在处理田亩丈量纠纷、商业合约违约、损害赔偿计算等各类案件时,愈发注重运用数理方法进行推导、估算与验证,屡建奇功,其结论往往令人信服,无可挑剔,深受百姓信赖,也使得许多企图以奸计瞒天过海之徒,在这“算无遗策”的包状师面前,无所遁形。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