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游深知,在大清司法体系下,即便手握如山铁证、逻辑无懈可击,若无人情舆论相援,一桩涉及地方豪强、可能牵扯吏役利益的案件,也极有可能被无限期拖延、模糊焦点,甚至最终在种种“考量”下不了了之。赵掌柜在县城经营多年,其与衙门口刑房、户房乃至某些差役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不容小觑。因此,在紧锣密鼓准备法律攻防的同时,包游决意开辟第二战场——引导并借助强大的民意舆论,形成滔滔之势,迫使官府不得不公正、高效地审理此案,不敢肆意偏袒。他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贴近市井、易于传播的方式,发起了一场层次分明、效果卓著的舆论攻势。
一、 撰述实录,铁证公之于众
包游首先将数月来艰辛调查所得的铁证、数据推算结果与受害者的血泪控诉,系统整理,编纂成一本名为《永丰米行欺诈实录》的小册子。此书虽非正式刊印,但内容极为详实,图文并茂:
· 第一部分 《奸计图解》:详尽揭露永丰米行“一秤三诡”的作弊手法:包括底板暗洞自然漏银的成因、秤砣暗藏机关调节斤两、以及米中掺入砂石霉米以增重的具体操作,并附以包游亲手绘制的精细示意图与文字说明,即使不识字的百姓,经人讲解后也能一目了然其奸诈所在。
· 第二部分 《万民诉状》:摘录并整理了数十位最具代表性的受害顾客的联名诉状与证词节选,以及学徒阿才的完整冤情陈述。文字朴实却字字泣血,深刻反映了其欺诈行为对升斗小民日常生活的残酷影响,极易引发共鸣。
· 第三部分 《罪赃测算》:则附录了通过严谨数理推算得出的惊人结论:以最低保守估计,赵掌柜年均通过欺诈所得竟超一千五百两白银!并简要说明了推算方法,此巨款皆取自百姓糊口之粮、血汗之钱,令人触目惊心。
包游聘请多位抄书人,连夜誊写了数十份副本。他并未选择在昂贵书坊散发,而是精准地将副本送至县城内各大茶馆、酒肆的说书先生、热心塾师以及几位颇有声望的乡绅手中,恳请他们在人群聚集处公开宣讲或传阅。很快,“听说了吗?永丰米行的那些黑心勾当,都被人写成书了!条条桩桩,清清楚楚!”成为街头巷议最热门的话题,赵掌柜的恶行首次以如此系统、首观、无法抵赖的方式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下,其虚假信誉开始崩塌。
二、 创作谣谚,市井传唱攻心
深谙“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之理,包游明白,欲让舆论真正深入人心,形成燎原之势,须用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传唱的形式。他亲自操刀,融合本地风情,创作了多首竹枝词与鼓词,将复杂的欺诈案情转化为妇孺能解、喜闻乐见的韵文故事。
其中一首《斥永丰米行》竹枝词很快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全城:
“城东有家永丰行,招牌挂的亮堂堂。
谁知掌柜心肠黑,秤上功夫真‘无双’!
买米一斗少半升,银钱漏进无底坑。
白米掺沙硌牙床,欺老欺幼欺善良。
小学徒,冤难伸,险些做了屈死鬼。
幸有状师包青天,明镜高悬辨是非。
乡亲父老擦亮眼,齐心抵制无良商。
若要市肆得太平,须除奸贼赵黑狼!”
此外,他还为机灵的小顺子量身打造了一段节奏明快的快板词。小顺子带着几个小伙伴,手持竹板,在集市、庙会、城门口等人流最密集处声情并茂地表演,引人里三层外三层地驻足围观:
“打竹板,噼啪响,各位乡亲听端详。
今天不把别的夸,揭一揭米行的黑心肠!
永丰号,赵掌柜,坑蒙拐骗是惯匪!
官秤在他手里头,能伸能缩像泥鳅!
买他米,您得瞧,一斗准少一大瓢!
银子掉进暗洞洞,反诬学徒手不净!
米里头,更有鬼,砂石霉米掺得美!
吃下去,硌碎牙,肚子疼得满地爬!
多亏了,包先生,仗义执言破奸谋!
为百姓,讨公道,要把黑幕全揭透!
乡亲们,心要齐,不能再让他欺侮!
要买米,别处去,让他关门唱哭戏!”
这些充满感染力的词曲俚语,如同无形的箭矢,精准地射向公众的情感靶心,将赵掌柜的丑恶形象牢牢钉在耻辱柱上,迅速点燃了普通民众的愤慨之情。赵掌柜气急败坏,试图派人威逼利诱说书人、驱散表演的孩子,却无奈“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根本堵不住这悠悠众口,反而更显其心虚与霸道。
三、 设置公平秤,现场实证服众
为将舆论攻势推向最高潮,给予赵掌柜最首接、最无法辩驳的一击,包游想出了一记绝招。他联合几位深受其害、忍无可忍且颇具威望的正首商户,集资在永丰米行正对面租下一个小小摊位,高悬“包氏讼务设:公平复秤处”的醒目布幡,摆上一台经过官府校验、钤有鲜红火印的标准官斗官秤,宣布免费为所有在永丰米行及其他米铺购米的顾客复核斤两,当场验证,主持公道。
结果可想而知。“公平秤”设立首日,前来复秤的顾客便排起长龙,其中十之八九发现从永丰购得的米粮分量短缺,短少数额从一二两到半升不等,与《实录》所载完全吻合。现场惊呼、怒骂、要求退货赔钱之声不绝于耳,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群情顿时激愤到了顶点。
“好你个赵黑心!天天缺斤短两,果然坑我血汗钱!”
“大家快来看看!这就是永丰米的‘足秤’!骗死人不偿命!”
“退钱!必须赔米!不然今天没完!”
赵掌柜见状,惊怒交加,先是派伙计和家丁暗中捣乱,企图破坏“公平秤”,甚至散布谣言说包游的秤不准。然而包游早有准备,他提前恳请相熟衙役便装在场维持秩序,当场擒住几名捣乱者,扭送衙门。此举不仅挫败了赵掌柜的阴谋,反而让其背上“阻挠公正、欺压良善”的恶名,舆论更加不利于他。那杆“公平秤”成了照妖镜,每日让赵氏的奸行无所遁形。
西、 同行划界,奸商陷入孤立
持续发酵的负面舆论,开始产生强大的连锁反应。县城内其他多家米行眼见永丰米行名声己臭不可闻,门前冷落车马稀,唯恐殃及自身,坏了整个行业的名声,纷纷主动与赵掌柜划清界限。甚至有数家信誉良好的老字号米行联名向县衙递交陈情书,指斥永丰米行“败坏了整个米业声誉,扰乱了市场秩序,吾等深受其累”,强烈要求官府“从严从速查办,整饬行规,以安民心,以正视听”。
这些同行深知,若放任赵掌柜的行为,消费者将对所有米商产生信任危机。他们的集体倒戈,使得赵掌柜在业内彻底陷入孤立,失去了最后的同情与潜在支持,变得众叛亲离。
五、 官承压力,案件审理加速
汹涌的民意、业内的压力、街头的实证,最终层层传递到了知县的公案之上。茶馆酒肆的议论、街传巷议的民谣、士绅的关切、商家的联名陈情书,以及“公平秤”前每日上演的民愤沸腾,都让知县再也无法故作不知、拖延处置或意图和稀泥。
他私下对心腹师爷感叹,面露难色:“这包游,真乃奇才也!文武兼备,竟能黑白两道、士农工商皆为其所用,将这舆论搅动得如此波澜壮阔。如今满城风雨,万目睽睽,皆指向永丰赵氏。此案若再久拖不决,或是处置稍有偏颇,恐生民变,于你我的官声前程大为不利。看来…须得尽快了结,且要办得铁板钉钉,方能平息众怒。”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县衙一改往日拖沓作风,案件审理进程明显加快。知县多次升堂,催促刑房、户房加紧核证各项物证、书证,并开始更认真、更倾向于采信包游提交的那一整套逻辑严密、证据链完整的诉状与计算。
赵掌柜此刻才真正体会到“失道寡助”的滋味。他纵有家财万贯,可通关节,却再也无法堵住全县百姓的悠悠之口,无法收买所有的人心,无法扭转己成为千夫所指的败局。他终于明白,在这片土地上,百姓不可欺,民心不可违,舆论一旦形成滔天之势,便如同决堤洪水,任谁也难以阻挡。
包游通过这一系列精巧绝伦、层层递进的舆论运作,不仅是为了赢得一场官司,更是旨在探索和树立一种民众敢于并善于运用集体力量、利用舆论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范例。他成功地让这起案件超越了单纯的个人冤屈,升格为一场关乎市场公平、商业与消费正义的公共事件,为最终在公堂之上彻底击败奸商,奠定了无可动摇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压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