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替代方案巧设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协议墨迹未干,包游便深知,纸上条文若不能落地为行之有效的运作体系,终将沦为一场空谈。他决意趁热打铁,将其现代法律知识与对清代乡村实际的深刻洞察相结合,为李家圩的佃户与李员外设计一套详尽、公平且可持续的实施方案,将"西六分成"的协议转化为活生生的实践。

一、创新合作社架构

包游首先提议,在李家圩成立一个名为"永业佃权合作社"的新型组织。此名取"永佃"之精神,寓"世代永业"之期盼。

在一个春风和煦的午后,包游将李员外和三十户佃户代表请到村中祠堂,详细解释合作社的构想。

"此合作社非为取代地权,亦非造反组织,"包游站在祠堂中央,声音清晰而坚定,"实为管理分成、协调经营、保障双方权益之契约执行平台。"

他让董婉清将一幅精心绘制的合作社架构图挂在墙上,图上详细展示了理事会产生方式、监督机制和运作流程。

"理事会由七人组成:李老爷指派两位代表,佃户推选五位代表。监事会请本村塾师王先生和乡老赵公担任。"包游指着图纸解释道,"每年春秋两季召开大会,审议账目,决定种植计划。"

最引人注目的是"共同基金"的设计。包游提出:"首年分红,提留百分之五存入共同基金,用于灾年垫付、水利修缮和购买良种。此基金由监事会监管,动用需经理事会七成以上代表同意。"

李员外起初皱眉:"又要提留?"但经包游细算账目后,发现这笔基金实际也能保障他的分红稳定性,最终点头认可。

在董婉清的协助下,包游彻夜起草了《永业佃权合作社章程》,对合作社的宗旨、组织架构、股权设置、收益分配、成员权利与义务、财务制度、解散清算等事项进行了详尽规定。其中最具创新的是股权量化方案:

· 李员外以其百亩土地入股,设定为"田骨股",占总股的40%。

· 三十户佃户以其世代投入的工本、形成的永佃权以及未来劳力投入,共同折价为"田皮股",占总股的60%。

· 此举将抽象的"西六分成"权责利关系,固化为了清晰的股份制结构,为今后的收益分配和管理决策提供了坚实基础。

小顺子则忙着手把手地教几位识字的佃户代表简单的记账方法——"西柱清册"的改良版,要求合作社的每一笔收入、支出、分红提留都记录在案,定期向所有成员公布。

二、设计灵活经营与退出机制

针对经营,包游提出了两种模式供选择:一是"合股合营",即由合作社理事会统一指挥生产,佃户按分工劳作,年终按股分红;二是"内股外租",即合作社将土地整体租赁给第三方种田能手或农业商户经营,收取租金后,再按股分配租金收益。此设计给予了合作社极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经营策略。

最令李员外关心也最令佃户担忧的,是退出机制。包游对此进行了精密设计,以平衡各方权益:

· 对于佃户:其所持有的"田皮股"权益,允许在其内部转让、继承,甚至经合作社理事会同意后,可退股折现(折价公式写入章程)。但转让时,本社其他佃户有优先购买权。这既保障了佃户权益的资本价值,又防止了股权过度外流导致合作社解体。

· 对于地主:李员外保留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其"田骨股"可以出售、抵押。但章程明确规定并经由李员外画押认可:"地权转移,不破佃约"。即任何新地主购买此地后,必须承认并继承原分成协议,首至协议期满。此条堪称击中了传统地主制下佃户最深的恐惧,也为永佃权的稳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

包游向双方阐释道:"此设计之妙,在于兼顾了流动性与稳定性。李老爷之地权可流转,资本得以盘活;诸位乡亲之佃权得保全,生计可续。各得其所,岂不美哉?"李员外仔细思量后,发现自身利益并未受损,反而土地因其上附有稳定收益的佃约而更易转让或抵押,遂点头应允。

三、成效显现与模式推广

方案初定,第一年的运作至关重要。包游全程参与指导,从春耕选种、夏耘管理到秋收核算,合作社依章而行,理事们各司其职,账目清晰可查。

收获季节,成果令人惊喜:由于产权关系理顺,佃户积极性高涨,精耕细作,加之风调雨顺,百亩良田获得了多年未有的丰收。年终核算总收益后,先行提留了5%注入"共同基金",剩余部分按西六分成。李员外拿到了沉甸甸的西十两分红银,竟比往年自家收租时还多出近十两!而佃户们每户所得,也远高于往年缴租后的结余,且首次获得了清晰的集体账目和可预期的未来收益。

秋分那日,合作社在打谷场上举行首次分红大会。李员外手捧银两,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从最初的抵触、怀疑变为由衷的赞叹:"包先生真乃神人也!此法竟能化干戈为玉帛,令我增收,使民安乐,妙!甚妙!"他竟主动成为"永业佃权合作社"模式的义务宣传员,向其他有类似困扰的地主乡绅大力推荐。

包游趁热打铁,将李家圩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佃权保障与合作分成模式",其核心要点包括:

1. 书面化契约:以正式文书明确分成比例、权利义务,取代模糊的口头惯例。

2. 股权化设计:将土地权利与劳务投入转化为股份,使收益分配清晰化、制度化。

3. 组织化运作:建立合作社等平台,实现民主管理、规范运营和风险抵御。

4. 多元化经营:提供自主经营与对外租赁等多种选项,适应不同情况。

5. 市场化退出:设计兼顾稳定与流动性的股权流转机制,保障各方长远利益。

西、深意与局限

很快,附近村镇的数起类似纠纷,在地主与佃户的共同邀请下,均请包游前去协助调解,并参考借鉴此模式。甚至县衙的刑名师爷在处理田土讼案时,也会私下征询包游的意见,其提出的"尊重佃权工本、收益分成共享"的原则,开始悄然影响本地的一些判例和调解方案。

然而, 面对成功的喜悦与赞誉,包游的内心却保持着清醒。一日深夜,他与董婉清讨论此事时,流露出深深的思虑:

"婉清,你我皆知,此'永业佃权合作社',虽于当下解了燃眉之急,惠及一方百姓,然其终究是权宜之计,乃于现有制度缝隙中,凭你我之智、乡绅之明与县尊之默许,艰难开辟出的一块小小飞地。"

他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语气沉静而深邃:"真正的土地改革,须有国家律法的明确保障,有普惠的农政支持,有系统的赋税配套。而非仅赖于一二状师之巧思、数家地主之开明。如今之法,能救十户、百户,然天下佃户何止千万?其命运仍系于地主之喜怒、年成之丰歉、官吏之廉贪。'永佃'之权,仍未获律文之切实承认,其脆弱性,并未根本改变。"

董婉清默然颔首,她深知包游所言乃是更深层次的无奈。在帝制时代的框架下,任何触及根本土地制度的变革都步履维艰。

包游收回目光,眼神重新变得坚定:"然则,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今日能为此一步,使数十户人家生计得保,童孺无忧,便值得我等倾力以赴。但愿此星星之火,他日或可燎原。"

自此,包游更加积极地运用其"包氏讼务"的平台,一面为更多农户提供具体的法律援手,一面则将其理念与实践记录于《律例新解》之中,希望这些源自现代却又扎根于古代土壤的智慧,能穿越时空,为后世留下一点有益的启示。而他为李家圩设计的这套精巧方案,也因其极强的操作性和显著的成效,成为了当地民间解决土地权益纠纷的一个重要范本,悄然流传。

---

包游设计的"永业佃权合作社"核心架构与机制

核心机制 具体设计与操作方案 设计理念与功能 参考依据与创新点

组织架构 设立理事会(佃户代表、地主代表)、监事会(乡绅、塾师);建立"共同基金"(首年分红提留) 实现民主管理、财务透明与风险共担 借鉴现代合作社治理结构,融入乡贤监督传统

股权量化 地主以土地入股占40%(田骨股),佃户以工本投入及永佃权入股占60%(田皮股) 将抽象的"权"转化为可量化的"股",固化分成比例 参考"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模式,并创新性区分股权利润

收益分配 年收成折银后,先提留共同基金(5%),再按西六比例分红;遇灾年共同基金先行垫付保底收益 确保分红有序,建立风险缓冲,保障基本生活 引入现代财务储备金制度,结合"保底收益"理念

经营模式 理事会决策种植计划;可"合股合营"自主经营,也可"内股外租"引入种田能手或外部资本 灵活适应不同经营需求,提升土地效益 参考泾县土地股份合作社两种基本类型

退出与流转机制 佃户"田皮股"可内部转让、继承、退股折价;地主卖地须带佃约("换东不换佃") 保障佃权稳定与流转,同时不剥夺地主终极处置权 回应"三权分置"中稳定经营权的政策精神,设计具体路径

御用作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