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官府调解显成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章节无错乱精修!
 

李家圩佃权纠纷的圆满解决,其影响远超个案本身。包游所展现出的精湛法律素养、高超谈判技巧与务实创新精神,不仅赢得了佃户们的衷心爱戴,更引起了知县大人的深切关注。

这日清晨,知县特意换上一身常服,只带两个贴身随从,悄悄来到李家圩。站在高处望去,只见层层梯田如碧波荡漾,新修的水渠在阳光下闪着银光,田间地头尽是忙碌而有序的身影。几个老农认得知县,连忙上前行礼,言语间满是感激:"多亏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包状师想出这等好法子,今年收成眼看着比往年好上三成不止哩!"

知县抚须颔首,心中己有计较。回衙后立即特召包游至二堂叙话。

一、乡约调解所:官民协力的新机制

二堂内茶香袅袅,知县亲手为包游斟上一杯明前龙井,慨然道:"包先生处理李家圩一案,情理法兼顾,官民两安,实乃难得。如今县内词讼繁多,多为田宅、沟渠、商贸细故,然积少成多,亦成顽疾。先生可有良策,能于讼争初萌之时便予以化解,免其酿成巨案,拖累公堂?"

包游早有思考,闻言拱手道:"老父母明鉴。学生以为,讼争之起,多因沟通不畅、规则不明、信任不足。若能在官府主导下,汇聚乡绅耆老之威望、行业翘楚之专长及百姓信服之代表,成立一常设之'乡约调解所',于讼状递入县衙之前,先行介入调解。其决议经官府核验后,赋予一定约束力。或可收'息讼于萌芽,止争于乡里'之效。"

知县闻之,大为赞赏,茶盏在案上重重一顿:"妙策!此事便由先生牵头试办,本县给予全力支持!所需人手、场地、文书,皆可提供。"

得了知县首肯,包游立即与董婉清、李文及几位素有清望的乡绅着手筹办。不出半月,一座设在县衙偏院、门口悬挂"昌化县乡约调解所"木牌的机构便正式成立。调解所正堂悬挂"息讼止争"匾额,两侧楹联写道:"理断是非明如镜,调解纠纷暖似春"。

调解所成员由县衙刑名师爷、户房书吏、乡绅代表、各业行首及包游这样的专业人士共同组成。其运作经费一部分由县衙拨付,一部分则由受益商户及乡民自愿捐助。

调解所订立了详细的章程:凡民间田土、钱债、户婚、行业竞争等纠纷,皆可申请至调解所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不收取费用,以"自愿、公平、息讼、互助"为原则。调解员需先行调查取证,然后召集双方听证,最后提出能为双方接受的解决方案。若调解成功,则签订《调解协议》,报请县衙钤印备案,赋予其"官批民调"的效力;若调解不成,则仍可向县衙提起诉讼。

二、首战告捷:化解两村水源世仇

调解所成立后接手的第一个重大案件,便是困扰官府多年的张家村与李家村争夺灌溉水源的积怨。两村共用一条青龙溪,为争水,年年发生械斗,死伤频仍,结怨极深。

包游并未急于评判是非,而是亲自带领小顺子及调解所成员,冒着酷暑,实地勘察青龙溪流域。他们用水平仪测量水位高低,用绳尺丈量渠道宽窄,绘制出精细的水系图,并详细记录两岸田地面积与作物种类。

"先生您看,"小顺子指着图纸说,"张村在上游,有良田二百亩;李村在下游,有田一百五十亩。往年干旱时,上游截水,下游就颗粒无收。"

包游点头,又在图纸上标注了几处关键节点。接着,他们走访两村老农,听他们讲述历代用水惯例与冲突往事。一位八十高龄的张村老人拉着包游的手老泪纵横:"我这条腿就是三十年前争水时被李村人打瘸的,可我孙子去年又被他们打破了头...这冤冤相报,何时是个头啊!"

掌握了大量一手数据后,包游将两村族长及代表请至调解所。他并未先谈分水,而是在堂上挂起水系图,向众人展示勘察结果:"诸位请看,这是青龙溪全图。张村地处上游,占有地利;李村在下游,常受缺水之苦。但若长久相争,两败俱伤,何如共谋发展?"

起初双方情绪激动,互相指责,包游耐心倾听,并不时引导:"若如此年复一年争下去,除了增添新仇,耽误农时,损毁庄稼,于两村子孙后代,可有半分好处?"

待情绪宣泄稍缓,包游依据实地数据,提出了一套精密的分水方案:

1. 分时用水:依据节气与农作物生长周期,划定不同的用水优先级。插秧时节优先保证下游用水,抽穗期则兼顾上下游。

2. 定量分配:在旱季用水紧张时,依据两村实际耕地面积与作物需水量,计算每日可分配水量,按比例分配。

3. 共建共享:由两村共同出工出资,修缮、拓宽引水主渠,并在渠首共建一座分水闸门,由两村推举的公正之人共同管理。

4. 监督惩戒:订立《青龙溪用水公约》,若有偷水、毁渠行为,一经查实,罚其出资修渠或减少其用水份额。

双方代表闻言,虽觉方案公道,但积怨己久,疑虑难消。张族长嗤道:"说得轻巧!他李家村凭啥信得过?到时又强占水头,如之奈何?"

包游早料到有此一问,微微一笑:"口说无凭,眼见为实。诸位若有余虑,不妨随包某去一地方亲眼看一看。"

他亲自带领两村代表,来到了李家圩。指着那片如今梯田层叠、渠网纵横、稻浪翻滚的景象,包游将昔日李员外与佃户们如何从激烈对抗走向合作共赢的经过娓道来:"...当初,他们亦是互不信赖,势同水火。然,只要规则公正、利益共享、相互制约,仇敌亦可化为伙伴。如今之李家圩,御用作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可还有半分昔日争斗之相?"

亲眼见到这"化干戈为玉帛"的活生生榜样,两村代表深受震撼,沉默良久。李村族长长叹一声:"若我两村能如此...何必世代为仇,流血不止?"张族长亦面露惭色,缓缓点头。

趁热打铁,包游当场请两村代表在《青龙溪用水及共同维护调解协议》上签字画押,并即刻呈报知县。知县大喜,当即钤印批准,并拨付少许官银资助修渠。一场绵延数十年的械斗纷争,终得圆满解决。

三、再下一城:规范手工业行规

水源纠纷的成功调解,使"乡约调解所"声名大噪。不久,县城内数家纺织作坊的业主联袂前来求助。原来,因行业无序竞争,各家竞相压价抢客、互挖熟练工匠、以次充好,导致整个行业利润微薄,品质下滑,口碑受损,濒临崩溃。

"包先生您评评理,"永丰布行的东家愤愤道,"我家的老师傅都被对面挖走了,还带走了染布的独门配方!这生意还怎么做?"

包游与调解所内精通商贸的成员仔细调研后,决定从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入手。他们召集了全县大小纺织作坊主、资深工匠代表以及布商代表,共同商议。

包游首先分析了恶性竞争的危害:"诸位可知,如今昌化县的布匹在外口碑如何?价低质次!长此以往,不仅诸位无利可图,便是想买好布的客商,也不会再来昌化了!"

继而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理念,并协助他们拟定了一份详细的《昌化县纺织业经营公约》:

1. 统一质量标准和分级:对各类布匹的经纬密度、染色牢度、幅宽等制定明确标准,并分等定级,按级定价。

2. 约定合理利润空间:设定主要产品的最低限价,防止恶性压价。

3. 规范用工行为:约定工匠流动需提前告知,禁止互挖墙脚,鼓励作坊自主培养学徒。

4. 建立监督与惩戒机制:成立行会公所,负责抽查质量、受理投诉。对违反公约者,予以行业内通报、罚款首至提请官府究治。

起初,有小作坊主担心统一标准后成本增加,难以生存。包游便请大作坊主承诺,在采购原料、技术培训上给予小作坊一定支持,并鼓励小作坊发展特色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最终,各方在调解所的主持下,签署了公约。此后,昌化县的纺织业风气为之一新,逐渐恢复了声誉和活力。

西、声名远播与冷思考

接连成功的调解案例,使得昌化县"乡约调解所"及核心人物包游的声名远播至周边州县。不时有外县的百姓或商户,慕名而来,请求包游协助调解他们本地无法解决的纠纷。

这日,邻县几个茶农赶来,恳请包游帮忙解决与茶商的纠纷。包游仔细听完情况,提笔写下一封长信,详细说明了调解此类纠纷的方法要点,让茶农带回给当地的乡绅参考。

然而, 面对赞誉与追捧,包游始终保持着难得的清醒。一日深夜,他与董婉清复盘近日调解的案例时,流露出深刻的思虑:

"婉清,你看,调解虽能高效、平和地解决许多表面纠纷,然许多矛盾之根源,在于田赋不均、律法缺位、吏治不清。调解如同扬汤止沸,虽可暂缓沸腾,却未抽去灶下之薪。若不能推动更深层的制度改良,今日调解之案,明日或又复生,甚至酿成更大祸端。"

他举例如今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新政在地方的执行偏差,以及某些胥吏借机盘剥,才是许多民间积怨的深层根源。"调解,可治标;法治,方为本。我等今日所作所为,不过是于这沉沉夜色中,多点起几盏微弱的灯火,照亮一隅,温暖一方。然欲普照天下,非革新制度、清明政治不可。"

董婉清深以为然,亦感叹道:"先生所言极是。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若无先生今日之灯火,又何来他日之普照?能救一时一地,护一方百姓安宁,己是莫大功德。"

包游颔首,目光再次投向案头堆积的卷宗,眼神坚定而执着。他知道,前路漫长,但每一步,都算数。这"乡约调解所"的点点星火,或许终有一日,能汇入那革新时代的洪流之中。

---

包游推动建立的"乡约调解所"运作体系

机制层面 具体设计与安排 功能与目的 创新性与挑战

组织架构 成员包括刑名师爷、户房书吏、乡绅代表、行会首领、专业人士(如包游) 融合官方权威、民间威望与专业智慧,提升调解公信力 打破传统官府独揽或乡绅自治的二元模式,形成合力

调解流程 1. 纠纷方申请或官府移交 2. 调查取证(含实地勘查) 3. 召集各方听证 4. 提出调解方案 5. 达成协议并报官府备案 确保过程公正、方案合理、结果有保障 引入初步的调查与听证程序,弥补传统调解随意性

效力保障 调解协议经双方画押后,报县衙用印备案,赋予其"官批民调"效力 借助官府背书,增强协议执行力,避免反复 为民间调解结果寻求官方认可,形成制度性衔接

范围与原则 主要处理田土、钱债、户婚、行业纠纷;遵循"自愿、公平、息讼、互助"原则 聚焦民间常见纠纷,强调实质解决而非程序对抗 明确受理范围,体现服务民间需求的导向

成功案例 成功调解两村水源纠纷、手工业行会内部竞争纠纷等多起案件 验证机制有效性,积累口碑与经验 通过实际成效赢得官府与民众的进一步信任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