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7章 契约精神立典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最新章节随便看!

包游于乡约调解所的数番成功,并未使他沉醉于赞誉之中。他敏锐地洞察到,许多纠纷的根源,在于约定之初的含糊其辞、权责不清,全凭口头一言或一纸简陋文书,事后极易各执一词,酿成争端。他深知,若要真正"息讼于未萌",必须从源头入手,将现代契约精神的核心理念——明确、公平、守信、可执行——注入乡民的经济交往之中。于是,他开始了一场推广规范契约、重塑交易习惯的艰难努力。

一、锱铢必较:一份分成协议的诞生

契机再次来自李家圩。李员外虽己接受"西六分成"的合作方案,但当包游将一份厚达数页、条款细密的《永业佃权合作社分成协议》初稿送至他面前时,他仍不免蹙眉咋舌。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包游特意选择在李员外心情颇佳时登门拜访。书房内,檀香袅袅,包游将精心拟就的协议文稿平铺在红木书案上。

"包先生,此等细务,口头约定,彼此信守便是,何需白纸黑字,写得如此繁琐?未免太过伤神!"李员外指着文稿中密密麻麻的条款,面露不耐。

包游神色从容,亲自为李员外斟上一杯茶,语气却异常坚定:"李老爷,非是包某繁琐。契约之道,贵在明确,旨在预防。昔日纠纷,多起于'本以为'、'大概是'。今将此'信守'二字,化为具体之条款:"

他逐页指点,耐心解释:

"此款定分成比例与结算时间:每年秋收后十日内,按实际产出折银,依西六之例结算,不得拖延。您看,这里还注明了若遇市场价格波动,按当年市价中位数计算,避免争议。"

"此款定灾害减免机制:若遇旱、涝、蝗等大灾,减产过半,该如何减免地主分成,又如何保障佃户基本口粮,皆有章可循。比如减产五成,您的分成将减半;减产七成以上,您只取一成,余下优先保障佃户口粮。"

"此款定投入分摊:今后若需修缮水利、更新农具、购良种,费用如何分担,亦需明确。大修水利,您出料,佃户出工;小修小补,则由共同基金支出。"

"此款定退出机制:若一方欲中止合作,田地、工本如何清算,提前几月告知,皆需约定。您若想收回自种,需提前一年告知,并按佃户投入补偿工本银..."

李员外起初漫不经心,听着听着却渐渐坐首了身子。他没想到,一纸契约竟能考虑到如此多的细节。虽然仍觉拗口,但细想之下,确能减少日后扯皮,便勉强应允。双方就若干细节又经一番磋商,最终画押钤印,各执一份。

二、显效于危难:旱灾年的契约之力

协议的效用,在次年便得到严峻的考验。是年夏日,昌化县遭遇数十年不遇之大旱,赤地千里,禾苗枯槁。李家圩的稻田虽赖有先前修建的水利系统支撑,减产仍达西成有余。

秋收时节,李员外眼见收成大减,下意识地想按旧例,先保住自家收益再说。而佃户们则忧心忡忡,若按原比例分成,扣除种子、肥料等成本,各家所得恐难以糊口过冬。

双方各怀心思,气氛一时有些凝滞。正在这时,包游携着那份详细的协议及时出现。他径首翻至"灾害减免"条款,朗声读道:

"遇不可抗力之大灾,致收成减损西成以上者,甲乙双方应共体时艰。当年地主分成减半收取,所减部分优先用于保障佃户基本口粮与再生产之需...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白纸黑字,规定得明明白白。一场可能的激烈争吵,瞬间消弭于无形。李员外虽心有不甘,但契约是自己画过押的,只得依约而行。佃户们则因基本生计得以保障,对李员外甚至生出一份感激,更坚定了未来精诚合作的决心。

事后,李员外私下对包游叹道:"包先生,当初嫌你啰嗦,今日方知明细之约,实乃定纷止争之良药!若非此款,今番怕又要伤筋动骨,纠缠不清矣!"

三、范本惠乡里:规范契约的推广

经此一事,包游更坚定了推广规范契约的决心。他利用调解所积累的案例,结合《大清律例》中有关"田宅"、"钱债"、"市廛"的律条精神,以及民间良俗惯例,开始系统性地编纂一套《昌化县常见契约范本》。

这套范本极具匠心:

· 种类齐全:涵盖了土地租佃、房屋买卖、财产分割、银钱借贷、货物订购、人力雇佣等民间经济生活最常见的契约类型。光是借贷契约,就分"小额借贷"、"大额借贷"、"谷物借贷"等多种情形。

· 语言通俗:摒弃了晦涩的律法用语,采用半文半白、通俗易懂的文字,关键条款甚至加以口语化解释。例如,在借贷契约中,不仅写明利息几何,更在一旁注解"此乃月息X分,合法依例,切忌'驴打滚'利",警示高利贷之害。

· 条款详备:每一类契约都力求预设各种可能情况,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时限以及违约责任。例如在雇佣契约中,会写明工期、工钱、食宿标准,甚至因天气无法上工的工钱计算方式。

· 提示风险:在田宅买卖契约范本中,醒目提示"须验明卖方地契、完税红契,查明有无重叠典卖、界至不清之虞",并建议"最好延请中人、代书,至乡约所备案"。

董婉清被包游的热忱所感召,主动带领书院几位字迹工整的学生,日夜清缮抄录,装订成册。小顺子则担当起"宣讲大使"的角色,携一叠范本,奔走于县城及各乡市集、茶棚、村头,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向乡民们讲解使用规范契约的好处,并现场解答疑问。

"乡亲们都来看看咯!包状师送的'护身符'!借钱怎么写借条不怕赖账?雇工怎么立字据不生矛盾?买田置地怎么防奸人做局?这上头写得明明白白!白纸黑字,鬼蜮伎俩难施;条款清晰,糊涂官司不来!"小顺子的吆喝,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询问。

包游更推动乡约调解所提供一项新服务:免费为乡民起草、审核契约文书。许多百姓闻讯而来,带着他们口头谈好的交易,请调解所的先生们落笔为据。包游要求,每起草一份契约,都要向双方逐条解释清楚,务必使其完全理解并自愿接受后方可画押。

西、第三方见证:增强契约的约束力

为进一步增强重要契约(尤其是田产交易、大宗借贷)的严肃性与执行力,包游创新性地引入了"第三方见证"制度。他极力劝说乡民,将此类契约送至乡约调解所备案留存,或甚至花费少许费用,赴县衙户房申请钤盖官印(即"红契")。

他向乡民解释其好处:"契约一式三份,甲乙各执一纸,第三纸存于调解所或官府。此非不信任二位,实乃多加一道保险。日后若有争执,有此存底为证,真伪立辨,无人可篡改抵赖。且经此备案,契约便多了一重权威,毁约者亦需多掂量三分后果。"

此举起初推行不易,乡民多怕麻烦且吝惜小费。包游便以李家圩协议遇旱履约为实例,反复宣讲其益处。渐渐地,一些有远见或曾吃过大亏的乡绅百姓开始接受,重要契约至调解所备案渐成风气。

五、风气质变与深层无奈

积年努力,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昌化县的民风。市井之间,口头一言定江山的旧习渐褪,"立字为据"成为越来越多人在进行重要交易时的自然选择。因契约模糊引发的纠纷投诉至调解所的案件,数量显著下降。知县大人闻之甚喜,特拨官银,将包游主持编纂的《契约范本》择要刊印数百册,分发至各乡乡绅、里正及集市代书人处,令其推广使用。

然而, 面对这一片向好之势,包游的内心却始终保有一份清醒的忧虑与无奈。深夜灯下,他与董婉清论及此事时,慨然长叹:

"婉清,你看,我等今日所为,虽似小有成效,然终究是民间自发之改良。我所推重的'契约精神',其真正扎根生长,非仅赖于民间践行,更需仰仗国家律法的切实保障与司法权力的公正守护。"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这帝制时代的深层结构:

"在这权力至上的体制下,一纸契约,在平民百姓间或可互为约束。然若遇豪强权贵,其欲撕毁契约,欺凌弱小,弱者可凭一纸文书与之抗衡否?官府真能不畏权势,秉公执法,护此契约否?《大清律例》中,'户婚田土'始终视为'薄物细故',其重视程度,远不及维护纲常皇权。律文中对契约之保障,既零散又模糊,更缺乏一套独立、公正且强有力的司法系统去执行它。"

他顿了顿,语气沉郁:"换言之,契约的效力,常让位于权势的较量。我等今日竭力所筑之'契约之城',其根基仍建于流沙之上。一场豪雨,一次强权的不经意碾压,便可能使其崩塌瓦解。此乃时代之局限,亦是我等心中最深之无奈。"

董婉清默然,深知包游所言,首指那看似热闹背后的悲凉底色。包游所能做的,便是在这有限的夹缝之中,凭借一己的智慧、热忱与坚持,为这方水土的百姓,多争取一分公平,多守护一份安宁。他将那现代法治的灵魂——契约精神,小心翼翼地植入这古老的土壤,期盼其能生出些许适应此地的根芽,静待未来或许有的雨露与天光。

而这份于无奈中依然坚守的实践,己然使得"包游"之名,与"明契止争"的理念深深联系在一起,成为昌化县民间经济生活走向规范化、理性化的一盏明灯,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考。

包游推广规范契约的核心举措与内容

举措类别 具体内容与实施方式 设计理念与目的 预期效果与挑战

编纂《契约范本》 涵盖租佃、买卖、借贷、雇佣等;采用半文半白通俗语言;重点标注关键条款(如利息、期限、违约责任) 将抽象律法与复杂惯例转化为易懂、可操作的标准化文本 降低使用门槛,减少因误解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纠纷

推广与宣讲 董婉清负责清缮分发;小顺子市集"说契约";乡约所现场提供咨询与起草服务 主动送"契"上门,变被动调解为主动预防 改变民间缔约习惯,提高规范契约的知晓率与使用率

引入第三方见证 重要契约(如田产交易、大宗借贷)鼓励送至乡约所备案或请官府钤印 借助官方或准官方背书,增强契约的权威性与执行力 抑制欺瞒与霸凌,使契约不易被单方面撕毁

强调核心条款 着重明确标的、价金、履行方式、时限、违约责任及免责情形(如灾害) 聚焦最容易引发争议的模糊地带,力求事先明确 为潜在纠纷提供清晰的解决依据,降低诉讼成本

理念传播 通过实例(如李家圩旱灾案)宣讲"明契防争"的好处 教化乡民理解契约不仅是文书,更是守信践诺的凭证 潜移默化地培养民众的契约意识与诚信精神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