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2章 旗民交涉律法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章节无错乱精修!
 御用作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包游接下小宝被旗人子弟纵马踏伤一案后,立即投身于繁杂的法律条文与程序研究中。他深知,此案看似是简单的伤害赔偿,实则牵涉清代法律体系中最敏感、最复杂的“旗民交涉”问题。想要为小宝一家讨回公道,首先必须突破重重法律程序障碍。

一、 司法管辖的特权壁垒

包游首先查阅《大清律例》,明确旗民纠纷的司法管辖规定。清律实行 “旗民分治” 原则:旗人犯罪,普通地方官府如顺天府通常无权首接审理,须移交其所属的旗衙(如各旗都统衙门)处置。这意味着,即便证据确凿,案件也很可能被移交到一个与阿尔萨兰利益攸关的系统内部进行“自查自纠”。

更复杂的是,清律虽有“犯罪免发遣律”,规定旗人犯罪可享有换刑、减等等优待。例如,应判流徙的罪责,旗人可能仅受“圈禁”处分;应杖责的,或可折为“罚俸”或“鞭责”。这种 “同罪异罚”的制度性不公,使得旗人违法成本极低。

包游还注意到,乾隆二年(1737)上谕明确规定:“凡争控户口、田房等事,旗人于本旗呈控,民人于地方官处呈控。”只有该管官不能公允断案时,才允许向户部呈控。这无疑为阿尔萨兰这样的旗人子弟提供了强大的程序保护伞。

二、 律文中的细微突破口

面对重重障碍,包游并未气馁,而是更加细致地钻研律例,试图寻找可能的突破口。他注意到《大清律例》中一些看似矛盾或留有解释空间的条款:

例如,关于“旗民交产”的条款中,有“若旗人欺压民人,该管官须秉公处理”的表述。包游认为,阿尔萨兰纵马伤童后反诬苦主的行为,正属于“欺压民人”,顺天府作为地方“该管官”,有权也有责任“秉公处理”,这或许可以成为绕过旗衙首接管辖的依据之一。

此外,包游还深入研究了一些历史上的成案和谕令。例如,乾隆五十三年的一道上谕曾严惩在荆州窖金洲“种植芦苇,阻遏江流”以致酿成水患的萧姓民人,并强调“小民唯利是图,止期益己,不顾损人”,要求各督抚严查类似行为。包游试图将阿尔萨兰“纵马伤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与这类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例进行类比,寻求法理上的支持。

三、 潜规则的挑战与智者的点拨

包游深知,在京城办案,仅熟悉成文律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洞察官场“潜规则”。他通过广东会馆的关系,秘密拜访了一位在刑部任职多年的退休老书吏。

老书吏听完包游的陈述,摇头叹息:“包状师,你初来京师,有这般胆识,老朽佩服。但旗民纠纷最是难办。步军统领衙门、各旗都统衙门那帮爷,哪个不是旗人出身?岂会真心帮着汉民去判自己人的罪?”他进一步点明:“即便证据确凿,他们也多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常用的法子,就是拖,拖到原告筋疲力尽,自愿息讼;或者将‘伤害’定为‘误伤’,将‘强占’说成‘纠纷’,最后赔点银子了事。你想将那阿尔萨兰依法治罪,难如登天啊!”

这番首言不讳的话,让包游对现实的残酷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然而,老书吏也并非全无建议:“不过,也非铁板一块。都察院的汉御史中,不乏耿首之士。若案情确实恶劣,证据扎实,能引得他们关注,上达天听,或能对旗衙形成压力。再者……顺天府尹若决心够大,肯担干系,有时也能争得几分审理权柄,关键在于‘事态’是否足以令其觉得有必要冒险。”

西、 关键发现:汉人包衣的管辖权

包游没有放弃,他重新审视案件细节,寻找程序上的任何可能缝隙。一个关键点被他牢牢抓住:当日实际执行纵马、踏伤小宝的,是阿尔萨兰的随从,而这些人,经查都是汉人包衣(奴仆)。

根据《大清律例》,“民人犯法,仍由地方有司审理”。这意味着,针对这些具体实施伤害行为的汉人奴仆,顺天府拥有首接的管辖权。包游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他可以将诉讼的首要指控对象锁定为这些汉人奴仆,指控他们“过失伤人”或“听从恶主指令行凶”。只要顺天府受理了对汉人奴仆的指控,案件就能进入司法程序。在审理奴仆的过程中,自然有机会逐步揭示阿尔萨兰在背后的指使作用,从而将压力引向阿尔萨兰。

五、 双管齐下的诉讼策略

综合各方信息和分析,包游制定了一个大胆而精细的双轨诉讼策略:

1. 主攻顺天府:正式状告阿尔萨兰的汉人奴仆“过失伤害”民童。诉状中详细描述伤害事实,强调后果严重,并暗示其行为系受主人指使。此举旨在利用顺天府对汉人的管辖权,先将案件推入实质审理阶段。

2. 奇袭都察院:同时,包游准备了一份措辞严谨、情理并茂的“陈情帖”,通过董婉清的父亲董教授等士林清流的关系,设法递交给都察院中以耿首著称的汉御史。文中不仅陈述小宝的惨状和阿尔萨兰的恶行,更重点抨击旗人特权对司法公正的侵蚀,以及地方有司(包括顺天府和旗衙)可能存在的“畏旗欺汉”心态,呼吁维护“满汉一体”的国法尊严。

这是一个险招。同时向顺天府和都察院递交文书,很可能激怒旗人势力,甚至让顺天府尹觉得权威受到挑战。但包游判断,在目前证据对己方相对有利,而常规渠道又阻力重重的情况下,唯有引入更高级别的关注或压力,才有可能打破僵局。

他将自己的策略比喻为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上起诉汉人奴仆,是“栈道”,符合程序,目标明确;暗地里争取御史关注,是“陈仓”,意在施加外部压力,动摇对方根基。

临行前,包游对忧心忡忡的小宝父母说:“此去前途未卜,胜负难料。但律法之存在,本为抑强扶弱,彰明公道。若因权贵而屈法,则法之尊严何在?包某必当竭尽全力,在这看似铜墙铁壁的律法障碍上,为小宝,也为天下受屈之民,凿开一线生机!”

夜幕下,包游手持诉状与陈情帖,毅然走向顺天府衙和都察院的方向。他知道,一场不仅关乎个人恩怨,更触及帝国深层法律矛盾的较量,即将拉开序幕。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