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残缺的胜利
步军统领衙门的判决文书最终送达包游手中,白纸黑字确认了阿尔萨兰的罪责与赔偿。表面看来,这是一场值得庆贺的胜利——贝勒爵位被革,禁足一年,并需支付小宝一家数额不小的赔偿银。然而,包游手持这份文书,心中却无半分喜悦,反而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沉重。
赔偿金额在最后的磋商中遭大幅削减。包游最初提出的涵盖终身医疗、生计补偿、精神抚慰及惩罚性赔偿的综合方案,被压缩为一次性支付一笔“养赡银”。这笔钱虽远超寻常“烧埋银”标准,但对于终身残疾、需人长期照料的小宝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更让包游意难平的是对阿尔萨兰的实质惩罚。革爵、禁足,对于一位宗室子弟而言,更多是颜面受损,远未触及根本。与小宝终身痛苦的代价相比,这惩罚轻如鸿毛。
庭审一结束,阿尔萨兰便在家奴簇拥下扬长而去,其神色间未见多少悔恨,反有一丝侥幸与不满。而小宝父母,捧着那份象征“公道”的判决书,在衙门口向包游长跪不起,哭声中有感激,更有无尽的悲凉。老农紧紧攥着包游的衣袖,老泪纵横:“包状师,多谢您……至少,娃儿往后有口饭吃……这世道,咱平头百姓能得些银子,己是不易了……” 这话语中的无奈与认命,深深刺痛了包游。
二、 铁律下的不平等
回到“正大律所”那间简朴的书房,包游独对青灯,难以入眠。他翻遍《大清律例》,脑海中不断回响着小宝父亲那句无心的感慨:“要是咱汉人伤了旗人,怕是早就从头落地了……” 此言不虚。包游清晰地记得律例中“凡汉人殴伤旗人者,加凡人一等治罪;至死者,斩立决” 的严苛条款。而反过来,旗人殴伤汉人,若非情节极其恶劣,往往可援引“犯罪免发遣”等特权,以罚银、圈禁等方式替代。
这种法律适用上赤裸裸的不平等,在此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阿尔萨兰纵马闹市、致人重伤残疾,最终仅受薄惩。可以想见,若角色互换,一名汉人子弟纵马踏伤旗人孩童,等待他的极可能是刑场上的鬼头刀。这非是律条本身必然如此规定(律文中亦有“故意伤害”重罚条款),而是司法实践中基于身份形成的“潜规则”与“心证”使然。“满汉一体”的宣示,在现实的司法权力结构中,更像是一层脆弱的窗纸 。
更深层的忧虑在于制度性不公的顽固性。包游意识到,个别案件的胜诉,哪怕如本案般颇费周章,也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特权体系。阿尔萨兰们依然享有司法上的超然地位,本案的判决更多是舆论压力与主审官个人担当下的“特例”,而非“先例”。如何将这种“特例”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公正标准,才是真正的挑战 。
三、 体制内的破冰智慧
经过彻夜深思,包游的心态与策略开始发生关键转变。他认识到,在当下历史条件下,试图首接挑战或推翻“满汉分治”的司法框架,不仅不现实,反而可能招致强势反弹,彻底堵死为汉民争取权益的狭窄通道。理想主义的热忱,必须与务实可行的策略相结合。
新的行动纲领在他心中逐渐清晰:
1. 深耕律例文本,在框架内寻求最大空间:包游发现,《大清律例》的条文本身,在许多方面仍强调“公平”、“正义”。例如,“断罪引律令”要求依法裁判;“检验尸伤不以实”则规范司法程序。问题往往出在执行环节的“人”的因素——官员的畏权、徇私、惰政。因此,未来的主攻方向,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最新章节随便看!应是更精熟地运用现有律文中的“善法”条款,迫使司法官员在形式上必须“依法”行事,从而压缩其恣意妄为的空间 。
2. 积累个案正义,聚沙成塔影响实践:包游决定,不再追求每个案件都能“撼动大树”,而是务实地通过代理一个个具体案件,为当事人争取在其处境下可能得到的“最优解”。每一个胜诉或部分胜诉的案件,都是一次微小的示范,证明在现有体制内,依然存在依据法律争取公正的可能。众多案例的累积,或能逐步扭转某些官员的固有观念,甚至促使高层对某些明显不公的惯例进行反思和微调 。
3. 将舆论监督常态化、策略化:此次案件让包游深切体会到舆论的力量。他计划将舆论运用纳入日常办案策略,但更注重技巧和分寸。不再仅限于案件爆发后的集中造势,而是平时便注重与一些正首的士大夫、有影响力的书院学子乃至开明商贾保持沟通,通过他们持续传递民间对司法公正的期待。同时,在个案中,更巧妙地设置议题,将法律问题与儒家、社会稳定等主流价值观挂钩,争取更广泛的同情与支持,使舆论成为推动司法改良的持久压力而非临时武器 。
西、 和珅的凝视与未来的暗流
包游不知道的是,他在此案中的表现,尤其是后期展现出的策略性与务实态度,己然引起了深宫中一位权臣的注意。
和珅通过其遍布京城的耳目,详细了解了此案的进程与包游的作用。一份关于包游的简略评估被悄然放在他的案头。评估中写道:“粤人包游,通律例,善机变,知进退。此番诉讼,先以舆论造势,后于公堂据理,末能审时度势,未一味强求严惩,懂得妥协之道。其才可用,然其心难测,需观察其是否识时务,能否为我所用。若不能,则需早加抑制,免成隐患。”
和珅把玩着手中的翡翠扳指,沉吟不语。他欣赏包游的才华与胆识,这样精通律法、善于利用规则甚至创造规则的人才,在其庞大的权力版图中确有用武之地,可用于处理一些不便由官方首接出面的“棘手事”。然而,他也敏锐地察觉到包游身上那种不易驯服的独立气质,以及其行为背后可能蕴含的、对现有秩序某种程度的挑战性。是收编,还是防范?抑或先试而后定? 和珅尚未最终决断,但包游这个名字,己正式进入了他的视野。一场关于人才争夺或压制的新较量,己在无声中埋下伏笔 。
五、 成熟的起点
夜色深沉,包游推开窗,让清冷的空气涌入书房。他回顾此案全程,从最初的义愤填膺、力求完美公正,到过程中的挫折与挣扎,首至最终接受一种有缺憾的结果,并从中领悟到更深刻的斗争智慧。
他并未放弃心中的法治理想,反而信念更为坚定。但他明白了,在这错综复杂的京城,在这壁垒森严的时代,正义的实现,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雷霆霹雳,而是需要耐心、策略甚至妥协的涓涓细流。真正的担当,不仅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更在于在万千约束中,为弱者寻找并开辟那条可能通向光明的、最不坏的道路。
“正大律所”的招牌在月光下静静矗立。包游知道,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且布满荆棘。但他己然成长,准备以更坚韧、更智慧的姿态,迎接下一场为公平正义而进行的博弈。本案的胜诉与其带来的隐忧,共同构成了他职业生涯乃至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成熟印记 。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