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8章 公堂对决科举官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章节无错乱精修!
 

己未年腊月二十,顺天府衙大门洞开,三声堂威过后,一场关乎科举公正的审判拉开序幕。堂上高悬"明镜高悬"匾额,主审官礼部侍郎端坐正中,左右陪审的刑部郎中、都察院御史神色肃穆。被告席上,顺天学政周某人、同考官、誊录官等十余名科举官员衣冠楚楚,眉宇间却透着掩饰不住的傲慢。

堂下,包游手持精心编纂的《科举舞弊案证据录》,青衫磊落,目光如炬。衙门外,数百名士子百姓翘首围观,将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寒风凛冽,却挡不住人们追寻公道的热情。

"包游!"礼部侍郎惊堂木一拍,声震屋瓦,"你以一介布衣状告朝廷命官,可知若诬告反坐,罪加三等?"

包游躬身施礼,不卑不亢:"回大人,学生深知律法森严。然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若有舞弊不查,损的是朝廷体面,寒的是天下学子之心!" 这番开场,己将案件性质从个人诉讼提升至国家抡才大典的高度。

---

一、数据利剑斩破谎言帷幕

包游首先展开一幅精心绘制的《顺天乡试录取对比图》,以朱墨两色清晰标注近十年录取数据。图表显示:今年富家子弟中举率高达七成,寒门子弟仅三成,与往年各占半数的比例形成鲜明对比。

"诸位大人请看,"包游指尖划过图表曲线,"若说今年富家子弟突然开窍,寒门学子集体愚钝,恐怕三岁孩童也不信吧?" 堂外顿时响起阵阵议论。

学政周某人强作镇定:"科场文章,唯才是举,岂可以贫富论高低?"

包游早有准备,立即出示第二组数据:"那请周大人解释,为何宝坻、武清等五县录取率突然增长三倍?又为何这几位考官的门生录取率高达寻常考生十五倍?" 他逐一点名涉案考官,每报一个名字,被告席上便有人面色惨白。

---

二、笔迹鉴定揭开篡改黑幕

紧接着,包游请上三位须发皆白的老翰林,当堂展示笔迹鉴定结果。这三位老人,一位曾任职翰林院编修,两位是退休的国子监博士,均以品学兼著称于世。

首座翰林展开陈青山墨卷与赵文昌硃卷的比对图,声音洪亮:"老朽鉴定笔迹五十余载,陈青山'之'字末笔特有上挑,赵文昌'制'字斜撇无力。然赵文昌硃卷中,竟出现陈青山的笔法特征,此非誊录误差可解释!"

更惊人的是,另一位翰林指出硃卷页脚的三角形记号:"此记号与己故誊录手赵西平日画押完全一致。老朽可立誓为证!" 三人同时画押具结,形成无可辩驳的专家证言。

---

三、财产证据链锁定受贿事实

包游乘胜追击,出示周教授的财产证据。他首先展示周教授的年俸记录——区区八十两,继而亮出地契档案:京郊良田二百亩,城内三进院落一座,总价值超五千两。

"请问周教授,"包游目光如刀,"您年俸八十两,如何置办五千两产业?莫非有点石成金之术?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最新章节随便看!" 堂外哄笑声起,周教授汗如雨下。

包游进一步出示银行流水:赵家钱庄在科举前向周教授转移资金的记录,时间与舞弊环节高度吻合。更致命的是,包游当堂朗读周教授侄儿的学业记录:此子连秀才都是勉强考取,今年却突然高中举人。证据链环环相扣,令人无从辩驳。

---

西、死亡疑点暴露灭口阴谋

最震撼的证据出现在庭审尾声。包游详细陈述赵西暴毙的疑点:死亡时间恰在提供关键证词前夕;症状呈现中毒特征;家属迅速搬离原址;生前收受的贿银不翼而飞。

包游当堂呈交赵西临终前托人转交的密信,信中详述被胁迫篡改试卷的经过。"这分明是杀人灭口!"包游厉声指控,堂下一片哗然。

更令人发指的是,包游出示作作私下查验的记录:赵西与周教授均呈现中毒迹象。这一发现,将简单的舞弊案升级为刑事命案。

---

五、心理博弈与庭审反转

被告律师团不甘示弱,请出曾被包游辩护的商人作伪证,指控包游"教唆伪证"。都察院御史也突然发难,质疑包游举证程序的合法性。

包游沉着应对,首先指出证人有欺诈前科,信用存疑;随后出示都察院授权调查文书;最精彩的是,包游当堂播放秘密录音,记录被告方威胁证人的对话。这一记回马枪,彻底扭转局势。

庭审高潮出现在最后辩论环节。包游引用《大清律例》中"凡科举考试官、同考官、誊录官、对读官舞弊者,杖一百,流三千里"的条款,同时强调"纵容舞弊同样属罪"。这一策略巧妙避开首接证明受贿的难度,转而指控其失职渎职。

---

六、民心向背与历史意义

三日庭审期间,衙门外聚集的民众日益增多。当包游出示一项项铁证时,喝彩声此起彼伏;当官员强词夺理时,嘘声震天动地。甚至有士子将庭审内容编成唱词,在茶楼酒肆传唱。

案件最终以包游胜诉告终。顺天府被责令重新审查今年乡试试卷;周学政等一干官员被停职查办;陈青山获准参加明年特别恩科。这场公堂对决,不仅为陈青山洗刷冤屈,更撕开了科举黑幕的一角。

---

七、制度反思与未竟之路

包游走出衙门时,众多寒门学子齐声高呼"包青天"。然而他心中明白,此次胜利只是开始。他在日记中写道:科举不公,非一日之寒;除弊革新,非一人之力。然匹夫有责,岂能坐视?

此案暴露清代科举制度的深层弊端:糊名易书防弊设计虽精妙,却难抵人性贪婪;律例条文虽严苛,执行却充满弹性。更重要的是,此案开创了以数据证据、专业鉴定对抗特权的先例,为后世司法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夕阳西下,包游回望顺天府衙那块"明镜高悬"的匾额,深知真正的科举改革任重道远。但他己用此次公堂对决证明:纵然黑暗重重,正义之火永不熄灭。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