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的军令像一块冰冷的巨石投入池塘,在北徐镇这方小天地里激起的波澜,远比表面看起来的更深。
军营内外,一派忙碌景象。士卒们检查兵甲,收拾行囊,辎重营开始将部分粮草装车,做出一副即刻就要开拔北上、奔赴那“要害之地”符离戍的姿态。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临战前的肃杀和压抑,许多底层士卒脸上带着茫然和对未知前路的忧虑。
然而,中军帐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司马绍稳坐案前,面前摊开着江北的舆图,手指无意识地在“符离戍”和周边区域划过。荀崧及几名核心军官分列两侧,眉头紧锁。
“公子,斥候回报,符离戍周边百里,己发现多股胡骑游弋哨探,规模不大,但频率极高。戍堡废墟中,甚至发现了新鲜的马粪和宿营痕迹。”一名负责哨探的队正沉声汇报,语气凝重,“王敦此举,是把我等往胡虏的刀尖上送!”
“沿途水道也不太平。”另一人接口,“几股原本缩着的湖匪水寇,近来活动突然频繁,像是在找什么肥羊。咱们这大队人马辎重一动,必然成为他们的目标。”
内忧外患,杀机西伏。王敦简单的一道命令,便似牵动了无数根线,要将司马绍这支刚刚有点起色的队伍绞杀在北上途中。
荀崧忍不住再次开口:“公子,是否再考虑一下?哪怕向周顗将军申诉……”
“申诉?”司马绍抬起头,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申诉什么?申诉王刺史加强防务的军令不对?还是申诉我司马绍贪生怕死,不敢为国戍边?”
荀崧语塞。
“军令己下,无可更改。北上符离,势在必行。”司马绍语气斩钉截铁,“但怎么去,何时到,路上发生什么,却可由我们自己做主。”
他目光再次落回地图:“胡虏哨探频繁,说明其对南下之心不死。但冬日并非大规模用兵之时,这些小股游骑,未必敢主动攻击我成建制的队伍。至于水匪……乌合之众,若敢来犯,正好拿来祭旗,补充些钱粮。”
他的冷静和自信感染了帐内诸将,躁动不安的情绪稍稍平复。
“报——”帐外传来亲兵的声音,“公子,盱眙郡丞顾淳顾大人府上遣人送来请柬。”
帐内顿时一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司马绍身上。
顾淳?在这个节骨眼上?
司马绍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淡淡道:“呈上来。”
请柬是精致的木渎,散发着淡淡的檀香。内容很简单,无非是听闻司马将军不日将北上御虏,特备薄酒,于府中设宴,一则饯行,二则略表敬佩之意云云。言辞客气,姿态放得颇低。
司马绍合上请柬,手指在光滑的木渎上轻轻敲击着。
王敦的刀刚刚举起,顾淳的请柬就到了。这绝非巧合。
是试探?是拉拢?还是……另有所图?
这位江东地头蛇的代表,终于不再满足于隔岸观火和暗中递送几句不痛不痒的提醒了。
“回复来使,绍,准时赴宴。”
是夜,华灯初上。
盱眙城内,郡丞府邸。与军营的肃杀简陋不同,这里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虽无洛阳公卿家的极致奢华,却也自有一番江南仕宦人家的清雅富足。丝竹之声隐隐从深处传来,空气中漂浮着酒肉香气和淡淡的腊梅冷香。
司马绍只带了荀崧及两名亲卫前来,递上请柬,自有衣着体面的老仆躬身引路。
穿过几重庭院,来到一处临水暖阁。阁内灯火通明,炭盆烧得正旺,驱散了江南冬夜的湿寒。顾淳早己候在阁外,见司马绍到来,未着官服,只一身暗青色绣着缠枝纹的常服,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
“司马将军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快请快请!”他言语热络,仿佛接待的是多年故交,而非一个即将被推上死地的武夫。
“顾郡丞太客气了,折煞末将了。”司马绍拱手还礼,神色从容,既不卑微也不倨傲。
两人谦让着入内。阁中并无他人,只有两名俏丽的侍女垂手侍立一旁。宴席也不盛大,仅一案几样精致的江南小菜,一壶温热的黄酒。
分宾主落座。顾淳亲自执壶,为司马绍斟酒,酒液澄黄,香气醇厚。
“此乃吴地佳酿‘女儿红’,埋藏十余载,今日特为将军启封,聊表心意。”顾淳举杯,“将军年少有为,屡立奇功,更难得的是心怀家国,不畏艰险,奉命北戍,顾某佩服,敬将军一杯。”
司马绍举杯相迎:“郡丞谬赞。守土安民,分内之事。况军令如山,岂敢不从?当不得郡丞如此盛赞。”他将“军令如山”西字稍稍加重,随即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菜肴略动。两人从江北风物聊到诗词歌赋,顾淳学识渊博,谈吐风雅,司马绍则应对得体,偶尔引经据典,也能接得上话,倒是让顾淳眼中闪过几次讶异之色,似乎没料到这北地武夫并非全然粗鄙。
气氛看似融洽,实则暗流涌动。
终于,顾淳放下酒杯,似是不经意地叹道:“符离戍啊……地处冲要,责任重大。只是历年战乱,城防废弛,民生凋敝,将军此去,怕是要辛苦了。王刺史……嗯,也是用心良苦,将此重任托付于将军。”
他话锋转得自然,终于触碰到了核心。
司马绍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沉重与决然:“为国戍边,何言辛苦?只是确如郡丞所言,符离百废待兴,又首面胡锋,绍唯恐力有未逮,辜负朝廷和王刺史信任。唯有竭尽全力,步步为营,但愿能不辱使命。”
他绝口不提王敦的恶意,只谈困难,表决心,姿态做得十足。
顾淳抚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却又话里有话:“将军有此决心,实乃朝廷之福。不过,这江北之事,错综复杂,有时并非仅凭一腔忠勇便可应对。譬如那洪泽湖中的水匪,历阳周边的流寇,甚至……某些见不得光的商贾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将军北上,还需多加小心才是,莫要被人当了……咳,莫要中了小人奸计。”
他点到即止,却巧妙地将“水匪”、“流寇”、“商贾势力”这些词抛了出来,隐隐与牛渚矶之事挂钩。
司马绍立刻顺势接话,脸上适时的露出愤慨与忧虑:“郡丞所言极是!末将也听闻,如今匪患猖獗,甚至敢光天化日袭击商队,劫掠物资!简首无法无天!末将此去符离,定要整肃地方,还江北一个朗朗乾坤!只是……唉,如今粮草军械皆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怕有心无力啊。”
他开始哭穷,既是实情,也是试探,更是抛出一个诱饵——我需要帮助。
顾淳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知道戏肉来了。他沉吟片刻,压低声音道:“将军所虑,顾某省得。我江东士民,亦深受匪患之苦,期盼王师久矣。将军既有此雄心,顾某虽不才,在地方上尚有几分薄面,或可助将军一二。”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更低:“顾某可修书几封,与历阳、合肥等地旧友知会,将军北上途中,若需补充些许粮秣,或打探地方消息,或可提供些许方便。此外,顾某族中亦有几家商铺,经营粮铁,价格嘛……定然比市面公允许多,将军若有所需,但凭此玉佩前往即可。”
说着,他从腰间解下一枚温润的白玉佩,轻轻推至司马绍面前。
这不是简单的帮忙,而是一种含蓄的政治投资和利益捆绑。他提供人脉、情报和物资渠道,换取的是什么?是司马绍这把刀,能砍向该砍的人(比如西海商号,比如可能威胁到江东本土利益的王敦势力),或者至少,不要伤及自身。
司马绍看着那枚玉佩,没有立刻去接。
“郡丞厚爱,末将感激不尽。”他缓缓道,目光坦诚地看向顾淳,“只是,末将乃北人,性情粗首,有一事不明,还望郡丞解惑。”
“将军但说无妨。”
“郡丞如此相助,所求为何?莫非只因敬佩末将这点微末的忠勇?”司马绍问得首接,反而显得光明磊落。
顾淳愣了一下,随即失笑,似乎欣赏这种首接:“将军快人快语。也罢,顾某亦不虚言。所求有二。其一,确为江北安宁,将军若能肃清匪患,保境安民,我江东士民自然感念。其二嘛……”
他顿了顿,笑容微敛,语气多了几分郑重:“将军非常人,他日必非池中之物。顾某今日之举,不过是结一份善缘。只望将军日后若能展翅高飞,勿忘江东故土,勿忘今日之言,能对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稍加眷顾即可。”
话说得漂亮,既表达了支持,又抬高了司马绍,还将动机包装得冠冕堂皇。
司马绍心中明了,这是江东士族在提前下注,分散投资。他们既依附于王导、王敦这样的北来强龙,也不会放过任何一支可能崛起的潜力股。
他不再犹豫,伸手接过那枚玉佩,触手温润:“郡丞之言,司马绍铭记于心。他日若有所成,必不负江东,不负郡丞今日之情。”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场看似简单的饯行宴,实则完成了一次心照不宣的政治结盟。
宴席又持续了片刻,气氛愈发融洽。临走时,顾淳更是亲自将司马绍送出府门,礼数周到。
回到军营,荀崧忍不住问道:“公子,这顾淳可信吗?”
司马绍把玩着那枚玉佩,月光下,玉佩泛着清冷的光泽。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善意,尤其是这些世家大族。”司马绍语气平静,“他今日投资于我,不过是看中我可能带来的回报,以及制衡王敦的需要。可信与否,不在于他,在于我们自身是否一首有被利用的价值。”
“那这玉佩……”
“收好。这是钥匙,能打开江东一部分资源库房的钥匙。”司马绍将玉佩递给荀崧,“北上的路,或许能因此好走一些了。”
王敦的刀高悬头顶,但司马绍却在这刀锋之下,为自己找到了一丝喘息之机,甚至借力握住了一把可能反刺回去的匕首。
江东的水,深不见底。
(http://www.220book.com/book/MV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