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鸦峪的硝烟尚未被山风吹散,胜利的捷报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74军驻地乃至更远的战区底层官兵和百姓间悄然传开。士兵们走路时胸膛挺得更高,擦拭步枪的动作带着几分与有荣焉的轻快。附近村庄的老乡,胆子大的,甚至会揣上几个鸡蛋、一把青菜,偷偷送到军营外围,塞给站哨的士兵,嘴里念叨着:“老总,打得好!多杀几个东洋鬼子!”
然而,在这表面昂扬的士气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周远恒站在指挥部那幅略显斑驳的军事地图前,眉头微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地图上,代表74军位置的蓝色圆圈周围,那些红色的箭头虽然暂时退却或停滞,但新的、更粗壮的红色标记,正在更外围的区域隐隐生成。
赵怀民拿着一份电文,脚步匆匆地走进来,脸上没有了前几日的轻松:“军座,战区长官部急电。”
周远恒接过电文,快速浏览。电文先是例行公事地嘉奖了74军再次取得“重大战果”,但接下来的内容,却让他的眼神冷了下来。战区命令74军“趁胜追击”,“积极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势”,“配合友邻部队,寻求更大规模之歼敌机会”,甚至隐约指出74军此前“避战休整”有“保存实力之嫌”。
“哼,”周远恒将电文放在桌上,发出一声冷笑,“这是看我们稍微喘了口气,就又急着把我们往火坑里推啊。”
赵怀民叹了口气:“军座,战区也是压力巨大。鬼子在各条战线都施加了很大压力,他们肯定是希望我们能主动出击,牵制更多鬼子兵力。”
“牵制?”周远恒摇摇头,“用我们这点家当去跟鬼子主力硬碰硬,那不叫牵制,那叫送死!老鸦峪我们打赢了,是占了地利,打了鬼子一个措手不及。真要拉开阵势正面硬刚,鬼子的炮火、飞机,我们拿什么顶?”
他指着地图:“你看,北路那个鬼子大队,虽然因为吉田大队被歼而暂时后撤,但并没有远离,而是在三十里外的张家堡一带构筑工事,显然是在等待援兵。东面,鬼子从其他方向调集的部队正在向这一区域靠拢。如果我们现在听战区的,贸然出击,很可能一头撞进鬼子预设的包围圈里!”
李耀先、张定国、王本安等人也被召来。看了电文,李耀先第一个炸了毛:“他娘的!我们在前面流血拼命,他们在后面指手画脚!怎么打?让鬼子的大炮飞机教我们怎么打吗?”
张定国比较冷静:“战区的命令,也不能明着违抗。否则,补充、粮饷恐怕都会成问题。”
王本安沉吟道:“或许可以……阳奉阴违?我们象征性地向前推进一下,做做样子,但避免与鬼子主力接触。”
周远恒沉默片刻,摇了摇头:“不妥。鬼子不是傻子,我们虚张声势,他们很快就能看出来。到时候,不仅战区会追究我们抗命,鬼子也可能趁机抓住我们的破绽发动攻击。”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操练的士兵,缓缓道:“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时间用来消化战斗经验,整训部队,巩固防务,让伤员恢复。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时间,来搞清楚鬼子下一步的真正意图。”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我怀疑,鬼子接连在我们手上吃亏,其高层恐怕己经盯上我们74军了。下一次来的,恐怕就不是一两个大队规模的扫荡了。”
这句话让指挥部里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如果被鬼子主力盯上,以74军目前的实力和处境,后果不堪设想。
“那……军座,我们该如何应对?”赵怀民问道。
周远恒回到地图前:“第一,给战区回电。详细陈述我军连续作战,伤亡颇重,亟需休整补充,尤其是弹药消耗巨大,无力立即发动大规模攻势。但承诺一旦完成休整,必当主动寻机歼敌。语气要恭敬,理由要充分,既要表明困难,又要展现决心。”
“第二,”他的手指点在地图上几个关键点,“加大侦察力度。不仅要侦察当面之敌,还要把触角伸得更远。我要知道,鬼子究竟在周边集结了多少兵力,他们的后勤基地在哪里,指挥官是谁,作战习惯如何!情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铁血虎贲:穿越成74军军长 现在比子弹还重要!”
“第三,加快整训。以老鸦峪战斗为案例,各部队展开复盘总结。特务营和侦察连要把敌后破袭、渗透侦察的经验,尽快推广到各师侦察分队。我们要让74军不仅是一头猛虎,更要变成一群嗅觉灵敏、爪牙锋利的狼!”
“第西,”周远恒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一些,“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参谋长,你秘密拟定几个预备转移方案,要隐蔽,要快。”
众人领命,都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胜利的喜悦被严峻的现实冲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紧迫感。
接下来的日子,74军驻地表面平静,内里却紧张忙碌。士兵们的训练更加刻苦,重点是夜间作战、急行军、土木作业和防空疏散。军官们则沉浸在战术研讨和沙盘推演中。周远恒亲自给各级军官上课,讲解现代步兵战术要点,强调班组火力配合、疏散队形、战场机动的重要性,这在这个普遍崇尚“密集冲锋”的时代,显得颇为另类,但也让军官们受益匪浅。
侦察部队像撒出去的鹰隼,不断带回各种信息。情况确实不容乐观。鬼子在周边区域的兵力调动频繁,规模远超之前。更令人不安的是,有侦察兵报告,发现了疑似鬼子特种部队或便衣侦察兵的踪迹,这些人行动诡秘,装备精良,与普通鬼子兵明显不同。
“看来,鬼子是派了高手来了。”周远恒看着孙绍元带回的报告,眼神凝重。孙绍元在一次外围侦察中,与一股这样的敌人短暂交火,对方枪法精准,战术娴熟,若不是孙绍元身手了得,差点吃了亏。
“这些人很难缠,不像一般的鬼子。”孙绍元言简意赅地评价。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天深夜,军部电台接收到一段微弱而急促的求救信号,信号源来自西南方向百里外的一个游击区。一支活跃在那里的友军游击队,似乎遭到了鬼子重兵围剿,情况危急。
“救不救?”赵怀民拿着译电文,看向周远恒。
指挥部里一片沉默。自身难保,还要分兵去救百里之外的游击队?这似乎很不明智。
周远恒盯着地图上那个求救信号发出的位置,大脑飞速运转。那片游击区,地理位置重要,像一根钉子楔在鬼子的一条重要补给线上。如果这支游击队被消灭,鬼子就能腾出手来,集中更多兵力对付像74军这样的正规军。而且,见死不救,不仅在道义上说不过去,也会寒了其他抗日武装的心,使74军陷入孤立。
但派兵远征,风险极大。路途遥远,容易被鬼子发现和拦截。兵力派少了,杯水车薪;派多了,老家空虚。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周远恒沉思良久,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救!但不能硬救!”
他看向王本安:“王师长,你带58师一个精锐团,再加强一个侦察连和一个迫击炮排,组成快速支队,轻装简从,连夜出发。你们的任务不是去正面解围,而是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
他的手指点向地图上另一个点:“这里是鬼子围剿部队的一个重要临时补给点。你们长途奔袭,打掉它!鬼子后勤一乱,围剿自然难以持续。记住,快打快撤,绝不恋战!行动代号‘闪电’!”
王本安眼睛一亮:“明白!军座放心,我一定把鬼子的后院搅个天翻地覆!”
“行动要绝对保密!电台静默,途中遇到鬼子小股部队,尽量避开,实在避不开,就迅速歼灭,不留活口!”周远恒再三叮嘱。
王本安领命而去,很快,一支精干的队伍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驻地。
周远恒站在指挥部外,望着西南方向的夜空,心中并不轻松。这是一步险棋,但他不得不走。抗战本就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才能最大限度地消耗敌人,保存自己。
暗流己然汹涌,74军这艘船,必须小心翼翼地驾驭,才能避开暗礁,驶向彼岸。他深知,更大的风暴,或许就在不远处等待着他们。
(http://www.220book.com/book/MVK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