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恒“发动群众、建立情报网”的决策,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老君洞营地激起了层层涟漪。对于大多数习惯了正规阵地战的军官和士兵来说,这是一种陌生而新奇的思路。
“军座,咱们是堂堂正正之师,跟泥腿子打交道……能行吗?”李耀先挠着头,第一个提出了疑虑。在他传统的观念里,军队就是打仗的,跟老百姓搅和在一起,难免束手束脚。
王本安则考虑得更实际:“派谁去?怎么接触?老百姓被鬼子汉奸吓破了胆,轻易不会相信陌生人。万一遇到告密的,我们派去的人就危险了。”
张定国沉吟道:“想法是好的。如果能得到百姓支持,确实如鱼得水。但此事急不得,必须选派绝对可靠、胆大心细、又会做群众工作的人。”
赵怀民表示支持:“军座高瞻远瞩。敌后抗战,离不开百姓。当年红军……呃,共军能在南方坚持多年,靠的就是这一手。我们可以借鉴其法,但要符合我们自身情况。”
周远恒耐心听着众人的意见,他知道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他等大家说完,才缓缓开口:“诸位说的都有道理。我们不是要学谁,而是要生存,要发展。鬼子为什么能在中国横行?除了武器优势,还因为他们利用了汉奸,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统治秩序。我们要打破这种秩序,光靠躲在山里放冷枪不行,必须扎根于民。”
他目光扫过众人:“老百姓不是天生亲近鬼子,而是被刺刀和恐怖吓住了。我们要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还有中国军队在抵抗,在保护他们。怎么做?第一,保密,选派的人必须忠诚可靠。第二,方法,不能蛮干,要先观察,寻找突破口。第三,行动,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打鬼子、除汉奸的行动,赢得民心。”
他看向孙绍元:“绍元,这次任务,特务营要挑大梁。你从营里挑选一批机灵、稳重、会本地话或者能快速学会本地话的战士,组成若干支工作队。每支队伍三五人,配短枪,化妆成樵夫、货郎、逃荒的百姓,分批下山,潜入山下的村庄。”
“是!”孙绍元领命,随即问道,“军座,工作队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首要任务是生存和观察。”周远恒明确指示,“不要急于亮明身份。先在村里落脚,摸清村里的情况:保长甲长是真心替鬼子办事还是被迫无奈?有没有受鬼子汉奸欺压特别深的苦主?村里有没有有威望的开明士绅?摸清这些,再选择可靠的对象,逐步接触。”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第二个任务,是收集情报。鬼子据点的动静、运输队的规律、汉奸的活动,这些信息对我们至关重要。第三个任务,在条件成熟时,可以配合主力,对小股鬼子或罪大恶极的汉奸进行精准打击,但必须请示批准,不得擅自行动。”
“明白!”孙绍元眼神锐利,他己经领会了周远恒的意图。这不仅仅是侦察,更是无声的渗透和扎根。
“耀先、本安、定国。”周远恒又看向三位师长,“你们各部也要做好准备。工作队撒出去后,主力不能闲着。要加强训练,尤其是山地游击战、夜战、近战的训练。同时,组织小股精锐部队,在营地周边活动,熟悉地形,寻找合适的伏击点。一旦山下有战机,我们要能迅速出动,快打快撤!”
“是!”三位师长齐声应道。周远恒的思路清晰,步骤稳妥,让他们心中的疑虑打消了不少。
计划既定,立刻行动。孙绍元从特务营中精心挑选了二十名战士,分成五个工作队。这些战士大多是穷苦出身,对百姓有天然的感情,不少人原本就是农家子弟,熟悉农村生活。周远恒和赵怀民亲自对他们进行了短暂的培训,重点是群众工作的纪律、保密要求和应急处理办法。
三天后的一个凌晨,天色未明,五支工作队借着浓雾的掩护,如同五把尖刀,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老君洞,向着山下不同的方向潜去。每个人心中都清楚,此去凶险万分,每一步都可能踏中陷阱。
老君洞营地则进入了紧张的训练和等待期。李耀先组织部队演练山地攻防,王本安狠抓单兵战术和小组配合,张定国则着重训练部队的急行军和隐蔽能力。周远恒每天都会到训练场,有时亲自示范战术动作,有时只是静静观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他知道,一支精兵是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根本。
等待是煎熬的。每一天,周远恒和指挥部的成员都会不自觉地望向山下方向,期盼着工作队能平安传回消息。
第七天,终于有了回音。第一支潜入柳河集附近小王庄的工作队,通过预先约定的方式,送回了第一份情报。
情报是由一名化装成货郎的战士冒险送回山下的秘密联络点,再由山上的巡逻队接应回来的。情报写在一条小小的布条上,用密写药水书写,经过处理后才能阅读。
布条上的信息让周远恒精神一振:
“小王庄保长王友福,表面应付鬼子,暗中对征粮队不满。其侄被鬼子征粮队殴打致残。村中猎户赵大山,有血性,曾与征粮队冲突。三日后,鬼子征粮队将至小王庄,约十名鬼子,三十名伪军。”
机会来了!
周远恒立刻召集众人商议。
“十名鬼子,三十名伪军,规模不大。”李耀先摩拳擦掌,“正好拿来给新练的兵见见血!军座,打吧!”
王本安比较谨慎:“在小王庄打?会不会连累百姓?鬼子报复起来,村子就完了。”
张定国也道:“而且征粮队通常不会携带重武器,打起来容易,但如何善后是关键。”
周远恒早己深思熟虑:“不能在小王庄打。我们要打,就要打在鬼子的痛处,还要让老百姓看到是我们打的,但又不能明显连累他们。”
他指着地图上小王庄外五里处的一个地点:“这里,黑松林,是征粮队从柳河集往返小王庄的必经之路。林密路窄,适合打伏击。我们就在那里动手!”
“至于善后……”周远恒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打完之后,在现场留下点东西,就写‘抗日74军为民除害’,同时,让工作队想办法在王庄散播消息,就说有神秘部队打了鬼子,警告汉奸,与百姓无关。”
“妙啊!”赵怀民击掌赞叹,“这样一来,既打击了敌人,宣扬了军威,又警告了汉奸,还尽量撇清了村民的关系。只要消息散播得快,鬼子想报复也找不到具体目标。”
计划迅速制定。由王本安率领58师一个加强连,携带两挺轻机枪,立即出发,前往黑松林设伏。李耀先部派出一个排,在伏击点外围警戒,防止柳河集据点出兵增援。周远恒则坐镇老君洞,随时策应。
王本安领命后,立刻挑选精兵强将。被选中的士兵们听说要下山打伏击,个个兴奋不己,憋了许久的劲头终于有了发泄的机会。他们检查武器,备足弹药,饱餐一顿后,在王本安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暮色笼罩的山林中。
黑松林伏击战,将是74军扎根云雾山后,主动出击的第一仗。这一仗,不仅要打赢,还要赢得漂亮,赢得人心。周远恒站在洞口,望着队伍远去的方向,心中充满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下山虎,能否初试锋芒,震慑群丑?答案,将在三天后的黑松林揭晓。
(http://www.220book.com/book/MVK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