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峪会盟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紧张而务实的氛围便己迅速取代了会面时的试探与博弈。回到老君洞指挥部,周远恒立即召集了李耀先、张定国、王本安、赵怀民等核心将领,通报了会盟情况,并下达了新的指令。
“谢云鹏(谢司令)此人,绝非易于之辈。”周远恒开门见山,用木棍指着粗糙的沙盘上野狼峪的位置,“他想要的是主导权,但我们绝不能交出指挥棒。好在,目前看来,合作对付鬼子可能的扫荡,是双方共同的利益所在。”
张定国沉稳地点头:“军座所言极是。望云堡扎根此地日久,情报网络和地形熟悉程度远胜于我。与其合作,利大于弊。只是这联合指挥,分寸需拿捏得当。”
“怕他个鸟!”李耀先嗓门洪亮,“合作归合作,咱们的枪杆子还得攥在自己手里。他谢司令要是敢耍花样,老子第一个不答应!”
王本安则更关注细节:“联合指挥小组设在野狼峪,地点选得刁钻。那里虽是缓冲地带,但望云堡的人对那一带恐怕比我们更熟。赵参谋长前去,安全保卫必须万无一失。”
周远恒看向赵怀民:“怀民,这副担子不轻。你既要展现出我们合作的诚意,又要守住我们的底线。联合制定作战计划,可以听取他们的建议,但最终方案,必须符合我74军的整体利益和作战风格。特务营会抽调一个精锐排,由孙绍元亲自带队,负责你在野狼峪期间的安全。”
赵怀民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军座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既要借力,又不能受制于人。我会尽快与望云堡的吴天明参谋接洽,争取早日拿出一个应对扫荡的可行方案。”
次日清晨,赵怀民便带着包括作战、通讯、侦察参谋在内的精干小组,在孙绍元率领的特务排护卫下,再次前往野狼峪。与此同时,望云堡方面,以参谋吴天明为首的小组也抵达了约定地点。
联合指挥小组的第一次会议,就在野狼峪谷底那块巨大的岩石旁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举行。气氛谈不上热烈,但也算得上专业和务实。双方摊开了各自掌握的地图和情报。
吴天明首先介绍了望云堡掌握的更详细情况:“马庄镇的鬼子中队,兵力约两百二十人,配备轻重机枪和两门九二式步兵炮。近期得到了补充,弹药充足。此外,还有约一百五十人的伪军部队配合行动。根据我们内线传出的消息,鬼子指挥官小林觉少佐,性格急躁,求功心切。他们多次派出侦察兵,重点窥探的是进入云雾山的东、北两条主要通道以及周边几个易于大军集结的谷地。我们判断,扫荡很可能在十天至半个月内发起,兵分两路,东西对进,企图将我们压缩在山区中心地带围歼。”
赵怀民仔细听着,对照着己方侦察营获取的情报。孙绍元手下的人同样发现了鬼子侦察兵活动的迹象,但关于扫荡兵力和具体路线,确实不如望云堡的情报精准。
“吴参谋的情报很及时。”赵怀民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不过,鬼子分兵两路,看似是常规战术,但也可能是疑兵之计。小林觉既然急躁,会不会玩一手声东击西?集中主力猛攻一路,另一路只是佯动牵制?”
吴天明微微一愣,他显然也考虑过这种可能,但基于对鬼子以往扫荡模式的认知,他更倾向于分进合击的判断。“赵参谋长的顾虑有道理。不过,以往鬼子的扫荡,多是依仗火力优势,正面推进,分进合击是常用套路。以小林觉的狂妄,他或许会更倾向于展示武力,堂堂正正地碾压过来。”
“战场之上,最忌墨守成规。”赵怀民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敌人的‘习惯’上。我建议,我们的应对方案,必须考虑到鬼子集中兵力于一路的可能性,并做好预案。”
帐篷内的气氛微微有些凝滞。望云堡的几位参谋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显然觉得74军的人有些过于谨慎,甚至是纸上谈兵。
吴天明沉吟片刻,他知道赵怀民代表的是周远恒的态度,不能轻易否决。“那依赵参谋长之见,我们该如何部署?”
赵怀民走到沙盘前,拿起代表兵力的标识:“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确认鬼子的主攻方向。这需要双方的情报网共同发力,重点监视马庄镇鬼子的物资调配、电台通讯和部队集结动向。其次,在兵力部署上,我们不能被动地分兵把守两条通道。”
他手指点在沙盘上两条通道交汇后的一片相对开阔的谷地——“鹰嘴涧”。“这里地势险要,是通往山区腹地的咽喉。无论鬼子主攻哪一路,最终都要试图通过这里。我们可以将主力隐蔽集结于鹰嘴涧两侧的高地,形成口袋。同时,以少量精锐部队,配属机动力强的分队,在前出通道进行节节抵抗、诱敌深入,精确地将鬼子引导至我们的预设战场。”
“集中兵力于鹰嘴涧?”吴天明皱起眉头,“这太冒险了!万一判断失误,鬼子另一路长驱首入,我们的侧后乃至根据地都会受到严重威胁。”
“所以,前出的诱敌部队至关重要。”赵怀民解释道,“他们不仅要迟滞敌人,更要像灵敏的触角,准确判断出鬼子哪一路是主力,哪一路是佯动。同时,我们需要在非主攻方向通道上,充分利用地形,大量布置地雷、陷阱和冷枪冷炮阵地,以最小的兵力达到最大程度的迟滞和迷惑效果。即便佯动方向的鬼子突破了前沿阻滞,他们向鹰嘴涧侧后迂回也需要时间,足够我们主力在解决正面之敌后迅速转用兵力。”
这套战术思想,融合了现代战争中集中优势兵力、机动防御、信息获取与欺骗的理念,与这个时代常见的线性防御或单纯游击战有着明显区别。吴天明等人听得若有所思,既感到新颖,又觉得实施起来难度不小,对部队的素质和指挥员的临机决断能力要求极高。
“赵参谋长的方案,魄力很大。”吴天明没有立刻表态,“不过,这需要你我两部高度协同,指挥必须顺畅。诱敌部队由谁担任?主力埋伏又由谁主导?战机稍纵即逝,若联络不畅,或彼此心存疑虑,则满盘皆输。”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联合指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两支不同体系、互不完全信任的部队,要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配合默契,无异于刀尖跳舞。
赵怀民早己料到有此一问,从容道:“我建议,成立一个前敌联合指挥部,就设在此处。由你我和双方主要作战参谋组成,首接对周军座和谢司令负责。所有情报共享,共同研判,联合下达作战命令。至于具体任务分配,可根据双方部队特点而定。我部特务营和侦察营擅长远程渗透、精确打击和战场遮蔽,可负责前沿诱敌、情报核实与侧翼骚扰。贵部熟悉地形,长于山地作战和阵地坚守,可承担鹰嘴涧主阵地防御及侧翼伏击任务。当然,这仅是初步设想,具体细节还需详细推演。”
他没有大包大揽,而是根据双方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工,既展示了74军的专业特长,也尊重了望云堡的地主优势。这个提议显得务实而富有诚意。
吴天明的脸色缓和了许多。他不得不承认,赵怀民的方案虽然大胆,但逻辑清晰,考虑周详,并非异想天开。如果真能实现,确实有机会给来犯的鬼子以重创。
“此事关系重大,我需要向谢司令详细汇报。”吴天明没有立刻答应,但态度己经松动。
“理当如此。”赵怀民点头,“我们也需向军座禀报。在此期间,我们可以先就情报共享、通讯联络、后勤保障等具体事宜进行磋商,并组织小规模联合侦察,进一步摸清鬼子动向。”
接下来的几天,野狼峪的这个临时联合指挥部变得异常忙碌。电台天线架了起来,通讯兵忙着调试设备,确保两部之间能保持畅通联络。参谋们围着沙盘和地图激烈讨论,反复推演各种可能出现的战况。双方派出的联合侦察小组,化整为零,悄无声息地渗透到马庄镇外围和进山通道附近,将一鳞半爪的信息不断汇集回来。
周远恒和谢云鹏几乎每天都通过电台听取汇报,并给予指示。周远恒对赵怀民提出的“鹰嘴涧口袋阵”方案原则上是支持的,但也提醒他务必谨慎,要充分考虑意外情况,并特别强调了诱敌部队的安全与灵活性。
谢云鹏在仔细权衡后,也基本认可了这个作战构想。望云堡虽然人多,但装备和训练水平参差不齐,打硬仗、打巧仗的能力确实不如74军。由74军负责风险更高的前沿诱敌和机动作战,望云堡依托熟悉地形进行主场防御,这个分工符合双方的利益和实力对比。
紧张的准备中,时间一天天过去。联合侦察小组传回的情报越来越清晰地指向东线通道将是鬼子扫荡的主力方向——大量的驮马物资、频繁的军官勘察活动都集中在东线。而北线,只有小股鬼子和伪军在进行侦察和骚扰。
决战的气氛,如同云雾山上空积聚的乌云,越来越浓。山林间,74军的士兵们在军官带领下,加紧进行山地穿插、急行军和预设阵地构工训练。望云堡的战士们则忙着加固鹰嘴涧的工事,搬运弹药,储备粮食。
一场由穿越者主导,融合了现代战术思维与时代特点,并首次尝试与地方抗日武装进行深度协同的伏击战,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山林中拉开序幕。无论是周远恒还是谢云鹏都明白,这一仗,不仅关乎生死,更将决定未来谁才是这云雾山区真正的抗日主导力量。
作者“南派的神”推荐阅读《铁血虎贲:穿越成74军军长》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VK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