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香混合着米粥的热气,在74军临时休整的村落上空弥漫,暂时驱散了硝烟和死亡的气息。几口临时垒起的大锅里,翻滚着肥瘦相间的猪肉块和难得一见的白米饭。士兵们围坐在一起,捧着粗瓷碗,狼吞虎咽,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属于人间的满足表情。连续血战后的这顿犒劳,比任何激昂的口号都更能抚慰疲惫的身心。
周远恒带着孙绍元和几个参谋,走在临时营地里。他看到胳膊吊着绷带的士兵用一只手笨拙地扒着饭,旁边战友帮他端着碗;看到几个年轻士兵一边吃一边比划着白天的战斗动作,争论着哪个鬼子死得最难看;也看到一些角落,士兵们默默吃着,眼神望着远方,那里或许有他们永远回不去的家乡和见不到的亲人。
“军座!” “军座好!” 看到他走来,士兵们纷纷起身敬礼,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信赖。周远恒一一摆手让他们坐下,“吃,都多吃点!不够再去添!”
他走到一群正在擦拭武器的士兵旁边,拿起一支保养得不错的汉阳造步枪,拉动枪栓,检查膛线。“家伙事儿得伺候好了,关键时刻它才不掉链子。”
“放心吧,军座!这老伙计比婆娘还亲,擦得亮堂着呢!”一个老兵咧嘴笑道,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引起一阵哄笑。
周远恒也笑了,这种粗粝的幽默感是战场上的润滑剂。他注意到不少士兵的步枪刺刀上有明显的磕碰痕迹,甚至有些己经弯曲。“白刃战很惨烈吧?”
刚才还笑着的老兵神色一黯,摸了摸刺刀上的一个缺口:“可不是,狗日的小鬼子拼刺刀有点门道,力气也大。三连长老刘,就是抡大刀那个,要不是他……我们那段阵地可能就悬了。”
周远恒沉默地点点头。拼刺技术、单兵装备、身体素质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光靠勇气就能完全弥补的。他心中那个改良部队训练和装备的想法越发强烈。
在营地巡视一圈后,周远恒回到了设在一个相对完好的祠堂里的军部。赵怀民正伏案疾书,统计着详细的伤亡和物资损耗清单,眉头紧锁。李耀先、王本安、张定国也都到了,正围着地图讨论着什么,看到周远恒进来,立刻起身。
“都坐。”周远恒摆摆手,首接走到地图前,“弟兄们都安顿好了?”
“基本安顿好了,伤亡弟兄的后事也在处理。就是药品奇缺,很多伤员的伤口都在化脓。”赵怀民放下笔,叹了口气。
“药品的事,我来想办法。”周远恒记下这点,目光转向三位师长,“这几天仗打下来,有什么感触?都说说。”
李耀先性子最急,首先开口:“军座,鬼子火力太猛了,特别是炮和飞机,咱们只能硬挨。步兵进攻也死板,但装备好,三八枪射程远,精度高,歪把子机枪虽然容易卡壳,但数量多。咱们的汉阳造、中正式,近战吃亏,机枪数量也少。”
王本安补充道:“鬼子小队战术配合很熟练,掷弹筒用得很刁钻,经常敲掉我们的机枪火力点。我们的兵,单打独斗不怕死,但班组配合、火力与运动结合,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张定国言简意赅:“工事很重要。这次要不是提前加固了防炮洞,伤亡会大很多。但土木工事在重炮面前还是太脆弱。”
周远恒认真听着,这些都是宝贵的实战经验,也印证了他的很多想法。“你们说的都很对。我们现在装备不如人,训练也有差距,这是事实。但不能永远这样下去。鬼子把我们当磨刀石,我们就要在战斗中学习,在战斗中成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接下来会有段短暂的休整期。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整补兵员,治疗伤员,恢复士气;第二,总结经验教训,开展针对性训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想办法搞点‘外快’,改善装备。”
“外快?”李耀先眼睛一亮,“军座,您有门路?”
周远恒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狡黠:“鬼子那里不是有现成的吗?他们运输队、后方仓库,总不能天天重兵把守吧?另外,长沙、武汉那些黑市,只要有钱,也不是弄不到东西。怀民,我们军饷和特别费还有多少?”
赵怀民苦笑道:“军饷拖欠了半个月了,特别费也所剩无几。作者“南派的神”推荐阅读《铁血虎贲:穿越成74军军长》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这次犒劳三军,几乎把老底都掏空了。”
“钱的事,我来操心。”周远恒早有心理准备,“当务之急是训练。我草拟了一个初步的训练大纲,你们看看。”
他拿出几张写满字的纸,分给三人。上面包括:加强班组战术协同训练,特别是三人战斗小组的攻防配合;强化土工作业和阵地伪装训练;普及手榴弹投掷技巧和简易爆破知识;针对鬼子拼刺特点,开展刺刀格斗强化训练,强调灵活和配合,而非蛮力;甚至还有简单的防空、防炮、防化学武器常识普及。
“这……”李耀先看着大纲,有些内容他闻所未闻,“三人小组?这能行吗?不是以班为单位?”
“三人小组,灵活,便于指挥,火力搭配也合理。一个步枪手,一个冲锋枪或机枪手,一个弹药手或掷弹筒手。可以根据任务临时编组。”周远恒解释道,“这是……我在国外军事杂志上看到的一种思路,觉得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
他没法说这是后世经过检验的经典步兵战术,只能找个借口。
王本安看得仔细,越看越觉得有道理:“妙啊!这样分散配置,鬼子炮火和掷弹筒的杀伤效果会降低。小组内部互相掩护,生存能力和攻击性都能提高!”
张定国也点头表示赞同:“训练强度不小,但很有必要。”
“那就这么定下来。各师回去后,立即挑选骨干,由军部统一组织短期教官培训,然后迅速铺开。我们要抢在下次大战前,让部队战斗力提升一个台阶!”周远恒一锤定音。
接下来的几天,74军的休整营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训练场。白天,士兵们不再是单纯地休息,而是在军官和骨干的带领下,进行着各种紧张的训练。练习三人小组的交替掩护前进,练习快速挖掘散兵坑和防炮洞,练习如何更准更远地投掷手榴弹,练习如何利用地形躲避飞机扫射。周远恒亲自下场,示范动作,讲解要领。他现代特种兵的训练方法和理念,让这些老兵们大开眼界,虽然一开始有些别扭,但很快就被其高效和实用性所折服。
尤其是拼刺训练,周远恒强调的不是蛮力突刺,而是步伐、格挡、突刺的结合,以及小组配合,两三人对付一个鬼子,扬长避短。他还让人做了些木枪,包上布头蘸石灰,进行对抗练习,减少伤亡。
与此同时,周远恒也没闲着。他让孙绍元从特务营和各师侦察连挑选机灵、可靠的官兵,组成了几个精干的小分队。一队由孙绍元亲自带领,化装成百姓或溃兵,深入敌占区边缘,侦察鬼子运输线和后勤仓库的情报。另一队则由赵怀民挑选的机要参谋负责,带着周远恒亲笔信和筹集到的部分金银,前往长沙、武汉等后方城市,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购买药品、通讯器材甚至军火。
日子在紧张的训练和暗中谋划中一天天过去。前线大的战事暂时平息,但小规模的摩擦和侦察战斗从未停止。周远恒深知,这短暂的平静不会持续太久,武汉会战正进入最关键阶段,74军作为王牌,很快又会被投入到更残酷的战斗中去。
十天后,派往敌后的小分队陆续传回消息。孙绍元那边摸清了一条鬼子从前线往后方运送补给的重要公路线,并且发现了一个守卫相对松懈的临时物资中转站。而派往后方采购的小分队则成果有限,药品和军火管控极严,黑市价格高得离谱,只零星买到一些奎宁和磺胺粉,以及两部旧电台。
“杯水车薪啊。”赵怀民看着清单,摇头叹息。
周远恒却看着孙绍元绘制的鬼子物资中转站草图,眼中闪着光:“后方买不到,那就只能找鬼子‘借’了。这个中转站,我看就是个不错的‘供货商’。”
“军座,您又要搞偷袭?”李耀先一听有仗打,立刻来了精神。
“不是大规模偷袭。”周远恒指着草图,“目标小,行动快,打了就走。就像上次搞掉鬼子炮兵一样。这次,咱们去给鬼子搬个家!”
一个针对鬼子后勤线的突袭计划,在周远恒脑中迅速成型。他要利用这段休整期,不仅磨砺部队,还要给鬼子添点堵,顺便给74军补充点急需的“营养”。虎贲之师,光有勇猛不够,还得有狡黠和锋利的爪牙。这次的行动,就是一次实战练兵,也是一次装备补充的机会。
(http://www.220book.com/book/MVK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