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与妥协的切入点
晨光刚漫过办公室的百叶窗,张阳就抱着笔记本电脑冲了进来,键盘敲击声在空荡的房间里格外清脆。他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手指飞快地滑动鼠标,嘴角藏不住兴奋——凌晨三点,他终于调试出了“高精度头像生成算法”的雏形,生成的头像连发丝纹理都能清晰呈现。
“李哲!陈凡!快来看!”张阳的喊声刚落,正在整理用户需求表的陈凡和刚进门的李哲就凑了过来。屏幕上,一张测试用的女性头像静静躺着:国潮风格的发髻上缀着银饰,眉尾带着水墨晕染的弧度,连瞳孔里的光影都细腻得像手绘。
“怎么样?这精度,比市面上那些工具强多了吧!”张阳得意地敲了敲桌子,“我优化了模型的特征提取算法,还加了三层细节渲染,只要再调两天参数,就能稳定输出这种级别的头像。”
李哲皱着眉凑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调出后台数据:“生成这一张用了多久?”
“大概……45分钟吧。”张阳的声音弱了些,但还是坚持,“现在是测试阶段,等正式上线,我们再加两台服务器,应该能把时间压缩到20分钟以内。”
“20分钟?”陈凡突然开口,手里还攥着昨天整理的用户反馈表,“你看看这个——昨天我在小红书和抖音上发了‘AI头像需求调研’,收回327条有效反馈,其中289条都提到‘希望快点拿到图’,有193个人明确说‘超过10分钟就不想等了’。”他把表格摊在桌上,红色的标记线格外醒目,“你这45分钟,就算压缩到20分钟,也超过了用户的忍耐极限。”
张阳的脸瞬间涨红,伸手就要拿陈凡的表格:“这些都是普通用户的随口一说,他们懂什么技术?高精度才是核心竞争力!你看那些大厂的AI绘画工具,哪个不是靠精度圈粉?”
“但我们不是大厂!”陈凡的声音也提高了些,“大厂有几千万的服务器集群,有上百人的技术团队,他们能做到‘高精度+快速度’,我们呢?就三台二手服务器,三个人的技术团队,你要是把资源都投在精度上,用户点了生成按钮,等20分钟还没出图,早就关掉页面走了,谁还会等你的‘高精度’?”
办公室里的空气一下子僵住了。王涛端着刚买的豆浆走进来,见两人剑拔弩张的样子,悄悄把早餐放在桌上,没敢说话。李哲看着屏幕上的高精度头像,又看了看陈凡手里的用户反馈表,眉头拧成了疙瘩——他知道张阳说的是技术理想,也明白陈凡说的是市场现实,可现在,这两者偏偏拧在了一起。
“我不是不让你做高精度。”陈凡深吸一口气,放缓了语气,把表格推到张阳面前,“你看这几条反馈——‘想要卡通头像当微信头像’‘国潮风格的能不能简单点,太复杂了看不清’‘只要不像就行,不用那么精细’。用户要的是‘能用、好看、快’,不是‘能当艺术品’。我们现在的核心是活下去,先靠‘快和简单’抓住第一批用户,等有了盈利,再慢慢优化精度,不行吗?”
张阳盯着表格上的反馈,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笔记本边缘,没说话。他从大学时就痴迷技术,总觉得“做就要做到最好”,现在让他放弃好不容易调试出的高精度算法,心里像堵了块石头。
“我知道你不甘心。”李哲拍了拍张阳的肩膀,点开后台的服务器监控数据,“你看,昨天测试生成10张基础版头像,服务器占用率就到了60%,要是换成你的高精度算法,生成一张就得占用40%,同时来两个用户,服务器首接崩了。我们现在就三台服务器,经不起这么折腾。”
王涛也终于开口:“我之前做客服的时候,最怕用户催单。有次小程序卡了,用户在后台骂了两个小时,最后还投诉到平台,差点把账号封了。要是咱们的头像生成太慢,肯定会有一堆投诉,到时候不仅用户跑了,连平台都可能限流。”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答作响。张阳盯着屏幕上的高精度头像,又看了看桌上的用户反馈表,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半天,终于按下了“关闭”键。“我知道你们说的有道理,”他的声音带着点委屈,“但就这么放弃,我不甘心。”
陈凡看着他的样子,心里软了下来。他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张阳旁边,打开自己的手机,翻出一个短视频:“你看这个——上周刚火的‘AI卡通头像’,精度比你的差远了,线条都有点模糊,但点赞量破了50万,评论区全是求链接的。为什么?因为它生成快,只要3分钟,而且只要9块9。”
他把手机递给张阳:“用户要的是‘即时满足’。就像买奶茶,你要是让他等半小时,就算你家奶茶再好喝,他也会去隔壁买现成的。我们现在就是要做‘现成的奶茶’,先把人留住,等以后有了连锁店,再推出‘精品奶茶’,行不行?”
张阳看着视频里模糊却受欢迎的头像,又看了看陈凡真诚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行,那我先把高精度算法存起来,先做基础版。但我有个要求——基础版上线后,我们得留个‘高精度预约’的入口,收集用户需求,等服务器跟上了,再把高精度版本推出来。”
“没问题!”陈凡立刻答应,“不仅要留入口,我们还可以在用户反馈里加‘是否愿意为高精度头像多等10分钟、多付5块钱’的选项,要是需求多,咱们优先迭代高精度版本。”
李哲也松了口气,拿起笔在白板上写“项目开发优先级”:“1. 基础版功能开发(卡通、国潮两种风格,10分钟内出图);2. 服务器扩容方案调研;3. 高精度版本需求收集。接下来两周,我们就盯着这三件事。”
王涛立刻接话:“我来做用户反馈表单,再写个简单的客服话术,提前准备好应对用户咨询。”
陈凡看着三人分工明确的样子,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他拿起桌上的咖啡,给每个人倒了一杯:“来,为了‘基础版’,也为了以后的‘高精度版’,干杯!”
西人的杯子碰在一起,之前的紧张气氛烟消云散。张阳打开代码编辑器,开始修改算法参数,把“高精度渲染层”暂时注释掉,屏幕上的代码一行行跳动,速度比之前快了不少。李哲坐在旁边,帮他梳理基础版的功能模块,时不时讨论两句“风格滤镜的调整方向”。王涛趴在桌上,认真地写着用户反馈表单,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陈凡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来往的人群,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他拿出手机,给之前联系的短视频达人发了条消息:“基础版开发进度顺利,预计两周后能出测试版,到时候麻烦你帮忙测试一下生成速度。”
没过多久,达人回复:“没问题,我正好有个粉丝互动活动,到时候可以用你们的头像做奖品,看看大家的反应。”
陈凡笑着回复“谢谢”,转头看向办公室里忙碌的三人——张阳正对着屏幕皱眉调试代码,李哲在旁边拿着笔记本记录问题,王涛则在小声念着自己写的客服话术。他突然觉得,这种有分歧、有讨论,但最终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感觉,比一帆风顺更让人踏实。
“对了,”陈凡突然想起一件事,“我们得给基础版的头像加个‘水印’,比如‘头像工厂测试版’,一来能防止别人盗用,二来也能顺便宣传品牌。”
“这个好!”李哲立刻点头,“我来设计水印样式,简单点,放在头像右下角就行,别影响美观。”
张阳也抬起头:“我可以在生成头像的时候自动添加水印,不用额外操作,不耽误速度。”
王涛笑着说:“那我在反馈表单里加个‘对水印样式的建议’,看看用户喜不喜欢。”
西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把“水印”的细节定了下来。墙上的时钟慢慢走到了中午,阳光把办公室照得格外明亮,桌上的咖啡己经凉了,但没人顾得上喝——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下午两点,张阳突然喊了一声:“成了!”
众人立刻围了过去,只见屏幕上,一张卡通风格的头像正在生成,进度条飞速跳动,从0到100%,只用了8分23秒。头像虽然没有之前的高精度版本细腻,但线条流畅,色彩明快,完全符合“好看、够用”的标准。
“太好了!”陈凡忍不住拍了拍手,“这个速度,比我们预期的还快!”
李哲点开后台数据:“服务器占用率才35%,就算同时来三个用户,也没问题。”
张阳看着屏幕上的头像,嘴角也慢慢扬了起来:“虽然没到高精度,但这样也挺好看的。等以后服务器跟上了,我再把高精度版本加进来,到时候用户既能选快的,也能选好的。”
“这就对了!”陈凡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一步一步来,先把基础打牢,以后有的是机会做更好的。”
王涛立刻把测试头像保存下来,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大家帮忙看看,这个AI头像怎么样?愿意花9块9定制吗?”没过多久,评论区就热闹起来,有人说“好看,想要”,有人问“怎么定制”,还有人建议“能不能加个古风风格”。
“你看,用户反馈这不就来了?”陈凡笑着说,“我们先把基础版做好,上线后根据用户的建议慢慢迭代,肯定能越做越好。”
那天晚上,西人加班到十点,把基础版的功能模块全部梳理完毕,制定了详细的开发时间表:未来两周,张阳负责核心算法优化和水印添加,李哲负责UI设计和服务器调试,王涛负责用户反馈收集和客服准备,陈凡则负责对接达人、准备推广素材。
离开办公室时,夜色己经很深了,街道上的路灯亮着,把西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张阳走在最前面,嘴里还在念叨着“明天要把生成速度再压缩一分钟”,李哲和王涛跟在后面,讨论着“UI设计的配色方案”,陈凡走在最后,看着前面三个并肩而行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虽然前面还有很多难关,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回到家,陈凡打开电脑,把今天确定的开发计划整理成文档,发送到团队群里。然后,他点开之前保存的“高精度头像”图片,看了一会儿,笑着把它放进了“未来迭代”文件夹。他知道,张阳的技术理想没有被放弃,只是暂时按下了“暂停键”——而这,正是他们团队能走得更远的原因:既有对市场的清醒认知,也有对技术的尊重与坚持。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照亮了文档里的一句话:“项目的核心不是‘做到最好’,而是‘做到用户需要的好’。”陈凡看着这句话,满意地关掉电脑,躺在床上——明天,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MW8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