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芈月正式接过凤印,处理六宫事务。她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账册、各宫禀帖,以及内务府送来的太后寿辰预算草案,神色凝重。这枚沉甸甸的金印,代表的不仅是无上的权力,更是千斤的重担。
皇帝赵宸的嘱托言犹在耳:“后宫用度,当以身作则,崇尚节俭,以应军国之需。” 然而,太后的六十寿辰又是国之大典,关乎皇家体面与孝道,绝不能敷衍。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德妃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她深知,后宫多年来被皇后柳青鸾把持,积弊甚深。各宫用度虚耗,采买环节中饱私囊,许多陈规陋习根深蒂固。皇后虽被禁足,但其残余势力仍在暗中窥伺,太子赵弘对她恨意难消,柳家外戚在朝中也必然不会坐视她顺利掌权。稍有不慎,不仅新政推行不下去,自己也可能重蹈覆辙,甚至牵连刚刚稳固的同盟。
“欲速则不达,”德妃芈月轻抚凤印,千年魂灵带来的政治智慧让她冷静下来,“需得找准切入点,循序渐进,既要见效,又不能激起太大反弹。”
深思熟虑后,德妃芈月拿出了协理六宫的铁腕与魄力,接连颁布三道懿旨,拉开了整顿的序幕:
第一策:裁减浮费,以身作则。
德妃宣布,拂云殿率先削减三成用度,包括减少不必要的摆设更新、压缩宴饮规模、提倡简约服饰。她将省下的银钱首接封存,标明“助军饷”,呈报皇帝。此举以身示范,堵住了众多企图“叫苦”的妃嫔之口。同时,她严查各宫“虚报冒领”份例的行为,一旦发现,严惩不贷。以往皇后掌权时,对此类事情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德妃的铁面无私立刻引起了震动。
第二策:审计账目,革除积弊。
她抽调原丽妃(现梅贵人)协助,因其心思缜密,且对旧账目和人事关系有所了解,共同彻查内务府及六局二十西司近年账目。重点审计太后寿辰筹备款项、各宫修缮费用、以及日常采买价格。梅贵人(原丽妃)果然不负所托,很快从陈年旧账中找出好几处明显不符、疑似贪墨的线索,尤其是涉及皇后母家关联的几家皇商,价格虚高得离谱。德妃抓住这些证据,果断撤换了一批涉事官员和皇商,虽未彻底铲除皇后势力,但极大震慑了贪腐之风,也为寿辰庆典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开支。
第三策:开源节流,巧办庆典。
对于太后的寿辰,德妃提出了“心意重于排场” 的新思路。她建议减少部分耗资巨大却流于形式的歌舞表演和烟火晚会,改为由后宫妃嫔、皇子公主们亲自参与的更具温情的活动,如亲手制作寿礼、编排寓意吉祥的家庭戏剧、组织宫人为民间善堂祈福施粥等。她向皇帝陈情:“皇家节俭,可为天下先。将部分庆典费用转为抚恤边军、赈济灾民,更是为大寿积福,为太后积德。” 此举深深打动了皇帝赵宸,认为德妃识大体、顾大局,遂准其奏。
新政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德妃芈月深知独木难支,她更加倚重丽妃与梅贵人组成的同盟,三人分工协作,默契无间。
丽妃苏晓月凭借现代管理思维和医学知识,为德妃提供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她建议对后宫物资进行“标准化”和“量化”管理,建立清晰的领取和库存记录,减少浪费和灰色地带。她还重新审视太医院的药材采购和妃嫔的养生方案,剔除了一些昂贵却效用不明的“滋补品”,提倡食疗与锻炼,既保证了健康,又节省了开支。对于太后寿辰,她提议制作一些有益健康、配方新颖的“养生糕点和花茶”,既新颖又体现孝心。
梅贵人(原丽妃)则发挥其沉稳细腻、熟知旧事的优势,成为德妃的“情报官”和“审计官”。她利用身份相对低调的便利,暗中留意各宫对新政的反应,云织羽衣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尤其是昭阳宫旧人的动向,及时向德妃预警。在审计账目时,她对过往惯例、人事关系了如指掌,往往能一眼看出账目中的猫腻,为德妃揪出蛀虫立下汗马功劳。她还细心整理了太后以往的喜好,为德妃筹备既符合节俭原则又投太后所好的寿礼出谋划策。
三人时常在夜深人静时,于拂云殿密室聚首商议。德妃掌舵定策,丽妃出谋划策,梅贵人查漏补缺。共同的敌人和利益将她们紧紧捆绑,信任在一次次成功的协作中逐渐加深。
德妃的新政,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反击很快到来。
首先发难的是太子赵弘。他借向皇帝请安之机,“忧心忡忡”地表示:“母后……虽有过失,然以往宫中用度皆有定例,如今德妃娘娘骤然削减,各宫怨声载道,恐失人心,伤和气。且皇祖母大寿,乃举国同庆之事,若过于简朴,恐损天家威严。” 试图动摇皇帝对德妃的支持。
柳家在朝中的势力也随之而动。几位御史联名上奏,含沙射影地指责“后宫干政,变更祖制”,暗示德妃借节俭之名,行揽权之实,甚至影射其“有吕霍之风”(吕雉、霍光之家,代指外戚专权)。
后宫内部,皇后残余的势力更是阴招不断。德妃裁撤的某些官员家属,跑到有子女的妃嫔面前哭诉,挑拨离间;被更换的皇商,则散布谣言,说德妃启用的新商号“以次充好”,甚至暗示其中饱私囊;更有甚者,德妃拂云殿的小厨房竟连续数日发现不明来源的秽物,明显是有人恶意捣乱。
面对这些明枪暗箭,德妃芈月沉着应对。对太子的“劝谏”,她不予首接反驳,而是将详细的新政方案和节省下来的银钱明细、以及边关感谢后宫节衣缩食支援军费的奏报,一并呈送皇帝,用事实说话。皇帝赵宸本就不是昏庸之主,见德妃行事有章有法,成效显著,反而更加信任,对太子的“忧心”只是淡淡安抚几句。
对朝臣的攻讦,德妃通过皇帝,只回应了一句:“本宫所为,皆奉陛下旨意,为社稷计。若有不妥,陛下自会明察。” 将皮球踢回给皇帝,也避免了首接与前朝交锋的风险。皇帝自然力挺德妃,严斥了上奏的御史,风波暂时平息。
对于后宫内部的龌龊手段,德妃联合丽妃、梅贵人,加强巡查和管控。丽妃利用对药材的了解,严查饮食安全;梅贵人则暗中布置眼线,很快抓住了几个散布谣言、捣乱的小太监,严厉惩处,以儆效尤。德妃更借机再次整顿内务府,将几个冥顽不灵的皇后心腹彻底清除。
经过一番雷厉风行的整顿和巧妙周旋,德妃的新政逐渐显现成效。后宫用度明显节约,风气为之一新,虽然仍有不满之声,但表面秩序井然。太后寿辰的筹备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既有皇家气派,又不奢靡浪费,太后听闻方案后,竟也表示满意,尤其对皇子公主亲手制作的寿礼赞赏有加。
皇帝赵宸将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对德妃的赞赏与依赖愈发加深。他不仅完全支持德妃的各项举措,更在公开场合多次褒奖其“贤德聪慧,堪为六宫表率”。他驾临拂云殿的次数也愈发频繁,有时与她商议宫务,有时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处理事务,觉得赏心悦目。这种基于共同事业和目标产生的认同与欣赏,比单纯的男女之情更为牢固。
然而,德妃芈月并未沾沾自喜。她深知,皇后一党绝不会善罢甘休,眼前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太后的寿辰,将是一个更大的舞台,也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同时,也要开始谋划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削弱皇后和太子的势力,真正巩固自己和同盟的地位。
凤印在手,权柄初握。德妃芈月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魄力,初步奠定了后宫新秩序。然而,旧敌未除,新忧己生,更大的挑战与机遇,都隐藏在那场即将到来的太后寿典之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MWA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