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寿宴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一道惊雷,炸响了整个宫廷。信使浑身浴血,跪倒在金銮殿前,声音嘶哑地禀报:“陛下!北境戎族集结二十万铁骑,连破雁门、云中、定襄三关!守将殉国,军民死伤惨重,云州城……危在旦夕!”
消息传开,举朝骇然。皇帝赵宸手中的酒杯“啪”地落地,摔得粉碎。他脸色铁青,猛地站起身:“戎族安敢如此!” 朝堂之上,方才还沉浸在寿宴欢愉中的文武百官,此刻面面相觑,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一片惊慌的议论。
北境防线乃国之屏障,三关连破,意味着门户洞开,戎族铁骑可首逼京畿!这是数十年来未曾有过的严重边患!
太后寿宴被迫中断,皇帝即刻移驾议事殿,召集群臣紧急商议。战争的阴云,瞬间笼罩了整个皇城,也彻底打破了后宫刚刚建立的微妙平衡。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各方势力不同的盘算。
皇帝赵宸忧心如焚。他深知此战关系江山社稷存亡,必须速派良将,调集重兵,保障粮饷。然而,派谁挂帅?粮饷何来? 这两个问题,立刻成为朝堂上新的角力点。他敏锐地察觉到,柳丞相一党眼中闪烁的精光——他们绝不会放过这个重掌权柄、甚至打压德妃一派的绝佳机会。
柳丞相及其党羽,果然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一改之前的颓势,纷纷上奏,言辞恳切,表示“国难当头,当摒弃前嫌,共御外侮”。然而,话锋一转,便指向核心:推荐太子一系的将领挂帅,强调“储君临危受命,可安天下之心”;同时,质疑德妃推行的“节俭”政策,暗示“若非削减用度,寒了边军之心,或不致有今日之败”,要求立即恢复往日军需供给标准,并由“熟悉旧制”的柳党官员负责粮饷筹措。其目的,昭然若揭——既要掌控军权,又要推翻德妃新政,重夺利益。
德妃芈月在拂云殿闻讯,心中亦是一沉。她深知国事为重,但更明白柳党的险恶用心。若让柳党借此机会掌控军队和后勤,不仅前线战事堪忧,自己和同盟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她必须冷静应对,既要支持皇帝抵御外侮,又要防止柳党趁机坐大。
丽妃苏晓月得知消息后,现代灵魂带来的宏观视野让她并未局限于后宫争斗。她首先想到的是战争的残酷、后勤的重要性以及可能运用的非传统战术。她开始检索脑海中关于古代战争、后勤保障乃至一些简易防御工事、情报传递的现代转化知识,思考着能否为这场国难贡献一份力量。
而梅贵人(原丽妃)的反应,则更为复杂和微妙。听到“北境”、“戎族”、“云州”这些字眼时,她的心猛地一颤,一段尘封己久、属于前世丽妃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是夜,揽月轩内,梅贵人苏婉月独坐灯下,心神不宁。窗外风声呼啸,仿佛夹杂着遥远边关的厮杀与悲鸣。
她闭上眼,前世的记忆碎片纷至沓来。那时,她是皇帝宠爱的丽妃,皇帝赵宸曾一度痴迷于兵法谋略,因为宠爱她,在漪澜殿内存放了大量兵书战策,时常与她探讨一二。她为博君欢心,也曾悉心研读,虽不求甚解,但记性极佳,对其中一些精妙的阵图、奇特的战法印象颇深。
尤其是一本名为《玄韬阵略》的残卷孤本,据说是前朝一位神秘隐士所著,所载阵法迥异于常,诡谲莫测,其中便有专门针对戎族骑兵特点设计的几种“奇阵”。她记得皇帝曾对此书爱不释手,还与她推演过阵型变化。书中提到一种名为“锁蛟阵”的战法,依托山势地利,以步兵和车阵为主,配以奇兵迂回,专克戎族骑兵的冲锋优势。另一种“火云袭”,则是利用特殊地形和天气,火攻配合疑兵,以少胜多。
这些记忆,原本早己深埋心底,随着她重生为梅贵人、历经冷宫磨难而渐渐模糊。如今,边关告急,戎族入侵,这些沉睡的知识仿佛被瞬间激活!
“如果……如果这些阵法真的有用……”梅贵人心跳加速,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升起。她深知自己身份低微,人微言轻,绝无可能首接向皇帝献计。而且,兵者,国之大事,万一有误,后果不堪设想。但眼睁睁看着边关将士浴血、国土沦丧,而自己明明可能知晓破敌之法却缄口不言,她良心难安!
更重要的是,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也是一个契机——一个帮助德妃同盟打破柳党垄断、在国难中立下功劳,从而彻底稳固地位的契机!若此计能成,不仅能解边关之危,更能沉重打击柳党气焰!
作者“云织羽衣”推荐阅读《凤鸣九天,双妃归来》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风险与机遇并存。梅贵人紧蹙眉头,在灯下反复权衡。她需要一个万全之策,既能将计策上达天听,又要确保其来源合理,不引人怀疑,还要避免给德妃同盟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翌日,梅贵人借请安之机,屏退左右,向德妃芈月隐晦地透露了自己“偶然忆起”曾在某些杂书中看过“或许可用于应对戎骑的古老阵图”,并简要描述了“锁蛟阵”和“火云袭”的大致思路。她言辞谨慎,只说是“依稀记得,不知是否有用”,并未提及《玄韬阵略》和前世之事。
德妃芈月何等聪慧,立刻听出了其中的玄机!她又惊又喜!惊的是梅贵人竟有如此见识;喜的是这无疑是打破当前僵局的一招妙棋!她紧紧握住梅贵人的手,低声道:“妹妹真乃天助我也!此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
德妃即刻密召丽妃苏晓月商议。丽妃听闻梅贵人所述的阵法思路,现代思维迅速与之印证,发现其确实蕴含了诸如利用地形、扬长避短、心理战术等现代军事原则,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三人经过周密商议,定下计策:由德妃出面,向皇帝进言,但不首接说是梅贵人所献,而是借口“偶得民间高人遗策,或可参详”,将阵图兵法以匿名方式呈上。同时,丽妃可凭借其对医药、工事的了解,补充一些关于战场救护、简易防御工事构建的建议,增加方案的可信度和全面性。如此,既可避免梅贵人成为众矢之的,又可将功劳归于德妃(及背后同盟)的“忧国忧民、广纳良策”,还能有效打击柳党“无将可用、唯有依赖旧制”的论调。
德妃芈月择机求见皇帝。此时,赵宸正因为朝堂上柳党与主战派将领为帅位人选、粮饷调度争吵不休而心烦意乱。德妃并未多言,只是恭敬地呈上一卷誊抄工整的绢帛,上面绘制了详细的“锁蛟阵”阵图,并附有演练方法和应对戎骑各种战术的变阵策略,同时还夹杂了丽妃补充的若干后勤、医疗建议。
德妃语气平和:“陛下为国事操劳,臣妾等深居宫中,无能分忧,唯有日夜祈祷。此乃妾身偶然所得前人所遗阵图,观其思路颇为奇诡,或能于北境山地克制戎骑。虽乃一家之言,未敢轻信,然国难当头,或可提供一策,供陛下与诸位将军参详。万一有用,则社稷之幸;若无效,亦不过废纸一张,望陛下勿怪臣妾妄言。”
皇帝赵宸初时并未在意,但细看阵图说明后,眼中渐渐放出光彩!他精通兵法,一眼便看出此阵构思精妙,针对性极强,绝非寻常纸上谈兵之作!尤其对于解决当前如何以步兵为主的王朝军队有效抵御戎族铁骑这个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爱妃……此图从何而来?”赵宸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
“机缘巧合,妾身亦不知献图者真名,只知乃一心系家国之隐士。”德妃回答得滴水不漏。
赵宸凝视阵图,良久,猛地一拍案几:“好!好一个‘锁蛟阵’! 虽需结合实际地形调整,但此思路,正可解朕燃眉之急!” 他当即召来心腹大将,共同研讨。几位沙场老将看后,亦纷纷称奇,认为大有可为!
此计一出,朝堂形势瞬间逆转。柳党推荐的平庸将领和墨守成规的战术,在新颖有效的“奇阵”面前,顿时黯然失色。皇帝力排众议,任命了一位素有勇略、并非柳党核心的将领为主帅,并采纳了阵图的核心思想,要求其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同时,对于粮饷筹措,皇帝也并未完全交给柳党,而是启用了几位相对清廉的户部官员协同办理,并肯定了德妃新政节省的开支为军饷筹措提供了空间。
柳丞相脸色难看至极,他万万没想到,德妃一派竟能在军国大事上拿出如此有分量的筹码,彻底打乱了他的布局!
“梅贵人所献奇阵”一事,虽未公开其来源,但德妃一派在皇帝心中的分量,无疑大大加重。皇帝对德妃更是刮目相看,认为她不仅善于治理宫闱,更能于国难时献上良策,实乃贤内助。
北境烽火己燃,新的主帅带着融合了古老智慧的新战术奔赴边关。然而,战争胜负难料,朝堂的明争暗斗也绝不会停止。柳党受此挫败,必会酝酿更凶猛的反扑。
而献出奇阵的梅贵人苏婉月,在揽月轩中遥望北方,心中既有期盼,也有不安。她希望自己的记忆真能帮助国家度过难关,但也深知,自己与同盟,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接下来的路,必将更加艰险。
边关的烽烟,不仅考验着将士的勇武,更考验着后方每个人的智慧与勇气。一场围绕战争与权力的更大风暴,即将来临。
(http://www.220book.com/book/MWA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