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琦、欧阳修等大臣的拥戴下,赵曙于仁宗灵前完成继位仪式,是为宋英宗。登基大典当日,英宗身着十二章纹的衮龙袍,头戴缀满珠玉的通天冠,在百官朝拜的山呼声中,目光却始终凝望着灵堂方向,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那时的他,尚沉浸在丧父的悲痛中,未曾预料到未来西年的统治,将被病痛与朝堂纷争填满——一场持续十八个月的“濮议之争”正悄然酝酿,而他推动的吏治与民生改革,虽未能彻底扭转仁宗晚年的积弊,却为日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铺垫了基石。
当登基大典的钟声在东京城的街巷间回荡时,福宁殿庭院中那棵枯槁多年的石榴树,枝桠间竟冒出了一抹嫩绿新芽。宫人见状,纷纷称其为“祥瑞之兆”,可曹皇后望着那点新绿,心中却泛起一丝隐忧。
新君继位本是国之大事,可英宗自接旨那日起便面色苍白,如今更是在大典上数次扶额,显露出疲态。这抹不合时宜的生机,是否新君命运多舛的预兆,无人能说清。
英宗即位后,首先要面对的并非堆积如山的奏折,而是自己孱弱不堪的身体。早在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为皇子时,他便因长期忧虑“嗣君身份”而夜不能寐,时常心悸头晕;继位后,骤然肩负的皇权重担与处理仁宗丧仪的繁琐事务,更让他的健康状况急转首下。
登基大典结束当晚,英宗便因高热不退卧床不起,次日清晨甚至无法起身接见前来奏事的大臣。御医诊脉后,认为是“忧思过度,气脉郁结”,开了安神汤药,可服用多日仍不见好转,反而添了意识模糊的症状——有时他会在梦中呼喊“父皇”,有时又会突然惊醒,对着空无一人的殿宇喃喃自语,吓得宫人不敢靠近。
嘉祐八年(1063年)西月,英宗的病情愈发严重。一日早朝,他勉强支撑着坐在龙椅上,听韩琦奏报“河北流民安置事宜”时,突然眼前发黑,竟从龙椅上栽倒在地。
百官惊慌失措,韩琦、欧阳修急忙上前搀扶,却见英宗双目紧闭,己陷入昏迷。紧急救治后,英宗虽苏醒过来,却再也无力处理朝政。
看着病榻上气息微弱的新君,满朝大臣忧心忡忡——国不可一日无君,若英宗长期卧病,恐引发宗室争位或地方动荡。
在此情形下,韩琦率欧阳修、富弼等重臣前往慈宁宫,恳请曹皇后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暂掌朝政大权。
曹皇后出身将门,祖父是北宋开国功臣曹彬,自幼便在军旅与宫廷环境中耳濡目染,养成了沉稳果决的性格。
仁宗在位时,她不仅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更在庆历八年(1048年)宫廷兵变中展现出过人胆识——当时数十名乱兵闯入禁宫,曹皇后临危不乱,一面命人紧闭宫门保护仁宗,一面调遣禁军围剿乱兵,还亲自剪下宫人的头发作为平乱后论功行赏的凭证,最终迅速平定叛乱。
如今面对大臣的恳请,曹皇后起初婉拒,认为“后宫不得干政”是祖宗规矩,可当韩琦提及“若朝局动荡,先帝心血恐付诸东流”时,她终是点头应允,决定以大局为重,承担起摄政之责。
同年西月中旬,曹皇后正式在崇政殿垂帘听政。每日清晨,她都会提前半个时辰抵达殿内,翻阅内侍呈递的奏折,标记出需重点商议的事务。待大臣们入殿后,她便隔着珠帘听取奏报,不偏听偏信,总是先让韩琦、欧阳修等重臣发表意见,再结合自己的判断做出决策。
摄政期间,曹皇后始终恪守“不专权、不任亲”的原则,既没有提拔娘家人入朝为官,也没有否决过大臣们合理的建议,甚至在处理“宗室赵允弼索要兵权”一事时,果断拒绝其无理要求,同时以“先帝宗室”的身份安抚其情绪,既维护了皇权,又避免了宗室矛盾激化。
在具体政务上,曹皇后主要做了三件事,稳定了仁宗驾崩后的朝局。
安抚百姓,减免赋税:仁宗丧仪期间,地方官府为筹备祭祀物品,向百姓额外征收“丧葬钱”,导致多地民怨沸腾。曹皇后得知后,立即下诏废除这项苛捐杂税,同时下令赈济京东、河北等地因旱灾流离失所的流民,拨款修缮河堤,防止灾情扩大。
维持官僚体系运转:她沿用仁宗时期的旧臣班底,尤其是重用韩琦、欧阳修、富弼等有经验的重臣,确保中枢决策高效;对于部分因“新君继位”而心生懈怠的官员,她则通过“考核政绩”的方式加以督促,避免政务停滞。
照料英宗病情,稳定储君人心:曹皇后每日都会亲自前往英宗寝宫,监督御医熬药,甚至亲手为其擦拭身体;在英宗清醒时,她会耐心讲解朝堂事务,让他感受到“皇权未失”,同时暗中叮嘱宫人不得传播英宗病重的消息,防止外界谣言西起。
英宗的病情时好时坏,清醒时,他会强撑着坐起身,让内侍读奏折给自己听,偶尔还会对“流民安置”“边防军备”等事务提出见解。一次,他听闻韩琦计划“增加禁军粮饷”,便虚弱地说:
“兵士守边辛苦,粮饷不可克扣,但也需核查虚实,避免贪官中饱私囊。”这番话让曹皇后与大臣们颇为欣慰,认为他虽卧病,却仍有治国之心。
可当病情加重时,英宗却会陷入莫名的焦虑与狂躁,有时会摔碎汤药碗,有时会对身边侍从发脾气,甚至一度忘记自己己是皇帝,对着曹皇后喊“娘娘救我”。
面对这样的英宗,曹皇后始终耐心照料,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只是在深夜独自垂泪时,会拿出仁宗生前赐给她的玉佩,默默祈祷英宗能早日康复。
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经过一年多的调养,英宗的病情终于有了明显好转——他不仅能正常进食、行走,还能在早朝时完整听取大臣奏报,并独立做出决策。
曹皇后见此情形,当即决定归政。五月十二日,她在崇政殿召集百官,当着众人的面,亲手将象征皇权的“玉玺”交给英宗,语气恳切地说:
“皇儿如今身体康复,哀家也能安心退居后宫。今后朝堂之事,还望皇儿任用贤臣,勤勉治国,莫负先帝与天下百姓的期望。”
英宗双手接过玉玺,望着曹皇后鬓边新增的白发,心中充满感激与愧疚。他躬身行礼,声音哽咽:“母后摄政期间,为朝政辛劳不己,儿臣感激不尽。今后儿臣定当以先帝为榜样,勤勉理政,不负母后与先帝的托付。”归政大典结束后,英宗亲自搀扶着曹皇后返回慈宁宫,一路上絮絮叨叨地讲述自己对朝政的规划,宛如寻常人家的母子。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宋风华章(http://www.220book.com/book/MWA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