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室的百叶窗没拉严,阳光漏进来,在林清和手里的神经功能评估表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刚给上周那例脑动脉瘤合并心梗的患者做完肌力检查,笔尖在“左侧肢体肌力5级”后打了个勾,门就被轻轻推开——陆则言拿着患者的心脏超声报告,站在门口,白大褂口袋里还露着半截没喝完的黑咖啡。
“心脏射血分数从术前的42%升到55%了。”他走过来,把报告放在她手边,目光先扫过评估表上的字迹,再落到患者腕上的动态心电监测仪,“不过动态心电显示凌晨有两次偶发室早,可能和术后睡眠不好有关。”
林清和点头,指尖点在评估表的“神经反射”栏:“角膜反射和膝跳反射都正常,患者说偶尔会头晕,但没出现视物模糊——应该不是颅内压波动,可能是术后血压还没完全稳定。”她抬头时,恰好看见陆则言抬手按了按太阳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你昨晚又没睡?”
“赶了台急诊PCI,凌晨一点多才走。”陆则言没否认,把咖啡递到她面前,“知道你随访日忙得没空买水,顺手带的,加了半糖,你上次说黑咖啡太苦。”
林清和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杯壁的温度,像碰到他上次在杂交手术室帮她戴无菌帽时的指尖。她低头搅了搅咖啡里的糖粒,忽然想起上周手术结束后,她在休息室发现陆则言的白大褂口袋里,除了降压药,还揣着她常用的那种神经科专用笔——笔杆上有防滑纹路,方便长时间握笔记录监测数据。
“对了,”陆则言忽然开口,目光落在她握着笔的手,“你上次说写病历久了会手腕疼,我让器械科的朋友帮你找了个人体工学鼠标垫,放在你办公室抽屉里了。”
林清和的笔顿了顿,心脏像是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比监测仪上突然跳升的波峰更让她在意。她抬眼,看见陆则言正盯着患者的动态心电监测仪,屏幕上的心跳波形平稳起伏,而他的目光却时不时飘回她身上,像在监测一份比心脏更珍贵的“数据”。
患者家属进来询问康复注意事项时,两人默契地分工:陆则言解释心脏用药的剂量和饮食禁忌,语速平稳,带着心外医生独有的让人安心的力量;林清和则坐在旁边,用通俗的语言讲神经功能锻炼的方法,手里还拿着模型,演示如何活动手腕避免肌肉萎缩。
等家属离开,随访室里只剩他们两人,监测仪的滴答声忽然变得清晰。陆则言收拾报告时,不小心碰掉了林清和放在桌角的神经反射锤,他弯腰去捡,起身时,额头不小心撞到了她的手肘——两人同时顿住,空气里像是有细微的电流在窜。
“抱歉。”陆则言先开口,把反射锤递还给她,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掌心,“你手肘没事吧?”
“没事。”林清和接过反射锤,指尖却有些发烫。她低头看着锤头上的橡胶垫,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她给一个脑干损伤的患儿做反射检查,陆则言正好路过,站在门口看了很久,等她结束后,递来一个暖手宝:“神经科医生总要用手触诊,别冻着。”
那时她只当是同事间的关照,可现在,那些藏在专业细节里的牵挂,像神经信号一样,沿着时光的脉络,慢慢传到了心脏。
“晚上有空吗?”陆则言忽然问,声音比刚才解释病情时低了些,“医院附近新开了家粥铺,据说有你喜欢的艇仔粥,配料很足,不用你再自己加虾仁。”
林清和抬头,看见他眼底的期待,像监测仪上稳定的P波,清晰又真诚。她想起每次加班后,他陪她去便利店买关东煮,总会记得多拿一份萝卜;想起他在手术台上,会因为她一句“神经信号波动”而立刻停下动作;想起他记得她所有关于工作和生活的小习惯,比记得心脏搭桥的步骤还要清楚。
她笑了笑,把咖啡杯举到他面前,杯沿轻轻碰了碰他的咖啡杯:“好啊。不过这次要等我把随访报告写完——你得陪我一起,毕竟患者的心脏和神经恢复,我们要一起盯着。”
陆则言的眼睛亮了亮,像阳光突然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洒满了整个随访室。他点头,伸手帮她把散落的头发别到耳后,动作轻得像在调整神经监测仪的电极片,却带着心外医生独有的、稳稳的温柔:“没问题,我等你。反正不管是监测患者的心跳,还是等你,我都有耐心。”
监测仪的滴答声还在继续,屏幕上的心跳波形和窗外的阳光一起,慢慢变得柔和。林清和低头写报告,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和陆则言翻找心脏超声报告的声音,在小小的随访室里交织——比任何神经信号都更清晰,比任何心跳都更同频。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心外医生的专属神经信号》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WM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