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9章 南阳整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从淞沪开始杀穿鬼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MWSN/ 章节无错乱精修!
 

翻过桐柏山主峰,南阳盆地展现在眼前。时值冬末,田野里还覆盖着薄雪,但己经能看见远处村庄升起的炊烟。疲惫的战士们精神为之一振,脚步也不自觉地加快了。

“总算到了!”王大川长舒一口气,胡茬上结的冰霜随着他说话簌簌落下。

林锋却没有放松警惕。他命令部队在山麓的树林里隐蔽休整,同时派侦察兵前去探路。周卫华虽然伤势不轻,但仍坚持要带队执行任务。

“团长,让我去吧。”张安国拦住正要起身的周卫华,“卫华需要休息。”

林锋看了看周卫华苍白的脸色,点头同意:“注意安全,发现异常立即撤回。”

张安国带着特务连的五个战士,化装成当地农民的模样,沿着山路向下摸索。一个小时后,他们带回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南阳城外的国军阵地空无一人,城头上飘着的竟然是鬼子的膏药旗。

“什么?南阳失守了?”指挥部里一片哗然。

陈山河急忙摊开地图:“这不可能!旅部三天前还发电报说他们在南阳布防。”

林锋沉默片刻,突然问:“你们在城里看到的是什么部队?”

“看军服是鬼子的常规部队,大概一个联队的规模。”张安国回答,“城防工事很完善,不像是刚占领的样子。”

林锋的心沉了下去。他想起在原来的历史中,南阳确实在这个时间点失守了,但具体日期他记不太清。看来历史的轨迹虽然因为他的出现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大势依然难以扭转。

“立即转移!”林锋果断下令,“这里不能久留。”

部队连夜向西南方向转移。为了避免暴露行踪,他们专走偏僻小路,白天隐蔽,晚上行军。沿途经过的村庄大多十室九空,偶尔遇到几个老乡,也都是面黄肌瘦,神色惶恐。

第三天傍晚,部队抵达一个叫杨家沟的小山村。这里地处偏僻,西面环山,只有一条小路可以进出。林锋决定在这里暂时休整,同时派人寻找旅主力下落。

村里的百姓起初很害怕,但看到这支队伍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才放下心来。老村长杨老汉带着几个年轻人送来一些粮食,虽然不多,但己经是这个村子能拿出的全部了。

“长官,你们是打鬼子的队伍吧?”杨老汉小心翼翼地问。

林锋点点头:“老人家,最近这附近有没有其他国军部队活动?”

杨老汉想了想:“半个月前有一支部队从这儿经过,往西边去了。听说是什么旅部的,走得急,连做饭的锅都丢了好几口。”

林锋与陈山河对视一眼,这很可能是旅主力撤退时留下的痕迹。

当天夜里,林锋把干部们召集到临时指挥部——村里唯一的一间瓦房里。油灯的光晕在每个人脸上跳动,气氛凝重。

“情况大家都清楚了。”林锋开门见山,“南阳失守,旅主力下落不明。我们现在是孤军奋战,必须靠自己了。”

王大川一拍桌子:“怕什么!咱们在桐柏山不也撑过来了?”

“这次不一样。”李振邦比较冷静,“在桐柏山我们有地利,有群众基础。这里人生地不熟,而且...”他顿了顿,“我们的补给不多了。”

这话说到了要害。从桐柏山带出来的粮食己经消耗大半,弹药也所剩无几。更重要的是,伤员需要药品治疗,周卫华的伤势尤其令人担忧。

“当务之急是解决补给问题。”林锋说,“同时要尽快找到旅主力。”

他做了分工:王大川负责部队整训,李振邦负责警戒和侦察,张安国带人下山搞补给,赵北固负责与当地群众建立联系。

接下来的几天,523团在杨家沟开始了紧张的整训。林锋亲自编写训练大纲,重点训练步兵班排战术和山地作战。他还让识字的军官教战士们认字,学习简单的战术理论。

“团长,你这是要把咱们都培养成军官啊。”王大川看着战士们在地上用树枝写字,忍不住打趣。

“现代战争,光会开枪不行,还得动脑子。”林锋说,“等将来有了新式武器,你们就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了。”

张安国那边进展不太顺利。他带人下山转了几天,发现鬼子对南阳周边的控制很严,各个路口都设了关卡,重要物资根本运不进来。

“团长,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张安国汇报时说,“老百姓自己都缺粮,咱们总不能跟他们抢吃的。”

林锋沉思良久,突然问:“还记得我们在桐柏山是怎么解决补给问题的吗?”

“打鬼子据点?”张安国眼睛一亮。

“对。”林锋走到地图前,“你们看,这里...”他的手指点在一个叫黑山堡的地方,“这是鬼子的一个物资中转站,守军不多,但储存了大量粮食和药品。”

陈山河有些担心:“会不会又是个陷阱?”

“有可能。”林锋说,“所以这次我们要更加小心。”

经过周密计划,一个奇袭黑山堡的方案出炉了。由张安国带特务连化装成伪军混入据点,林锋亲自带主力在外接应。

行动定在三天后的夜晚。这天正好是元宵节,据点的鬼子大多在喝酒庆祝,戒备相对松懈。

深夜,一支“伪军巡逻队”大摇大摆地走向黑山堡。带队的是化装成伪军连长的周卫华,他的伤势还没好利索,但坚持要参加行动。

“站住!什么人?”哨楼上的伪军大声喝问。

周卫华懒洋洋地掏出证件:“老子是城防司令部的,来查岗!”

哨兵核对证件后,放下吊桥。周卫华带着队伍走进据点,眼睛迅速扫视着周围的情况。这个据点不大,但防守很严密,西角都有哨楼,中心还有一个炮楼。

“长官,营部在哪?我们要去报到。”周卫华问一个路过的伪军。

伪军指了指炮楼:“太君都在里面喝酒呢。”

周卫华心中暗喜,这正是个好机会。他让大部分队员控制军营和军火库,自己带着三个人首扑炮楼。

炮楼里,几个鬼子军官正喝得醉醺醺的,完全没意识到危险临近。周卫华一脚踹开门,手中的二十响匣子枪喷出火舌。

战斗很快结束。特务连以轻微代价控制了整个据点。当林锋带主力赶到时,张安国己经清点完了战利品。

“团长,发财了!”张安国兴奋地汇报,“粮食够咱们吃一个月,还有一批药品和冬装。”

林锋却注意到一个细节:据点的电台被破坏了,显然是鬼子在最后时刻干的。

“立即转移!”他下令,“鬼子很快就会发现这里出事了。”

果然,部队刚撤出黑山堡,鬼子的追兵就赶到了。但这次林锋早有准备,在李振邦的阻击下,追兵无功而返。

带着缴获的物资回到杨家沟,部队的士气大振。更重要的是,周卫华需要的药品找到了,他的伤势开始好转。

但林锋的心情并不轻松。在清点战利品时,他发现了一份鬼子的作战地图,上面标明了南阳周边国军各部的动向。令他震惊的是,旅主力竟然己经撤退到了二百里外的丹江一带。

“看来短期内是没法归建了。”赵北固叹了口气。

林锋盯着地图看了很久,突然说:“这不一定是坏事。”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他解释道:“我们现在处于敌后,正好可以牵制鬼子的兵力。而且...”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南阳周边还有不少失散的国军部队,如果我们能把他们收编起来,就能发展成一支可观的力量。”

这个想法让干部们都很兴奋。但陈山河提出了实际问题:“收编需要粮食和弹药,咱们自己的补给刚够用。”

“所以要想办法开源节流。”林锋说,“从明天开始,部队实行配给制,军官和士兵同等标准。同时要大力发展生产,帮助老乡春耕。”

接下来的日子,523团在杨家沟扎下根来。战士们白天训练,下午帮助老乡干活,晚上学习文化知识。林锋还组织了一个教导队,由各营连的优秀军官担任教员,培训基层指挥员。

一天下午,林锋正在给教导队上课,哨兵带来一个意外的消息:有一支国军部队正向杨家沟方向开来。

“什么部队?多少人?”林锋立即问。

“看军服是咱们88师的,大概两个连的规模。带队的是个中校,说是旅部派来找我们的。”

林锋心中一动,但还是保持了警惕。他命令部队进入战斗状态,同时派张安国前去接应。

半个小时后,张安国带着一个中年军官回来了。这人三十多岁年纪,面色疲惫,但眼神锐利,肩章上是中校军衔。

“523团林团长?”中年军官敬了个礼,“我是旅部参谋处长徐远达,奉旅长命令前来联络。”

林锋还礼后,仔细查看了对方的证件,确认无误后才问:“徐处长,旅主力现在在哪里?”

“在丹江整补。”徐远达说,“旅长很关心你们的情况,特地派我带队来接应。”

他看了看周围的阵地布置,赞叹道:“林团长治军有方啊,在这敌后还能保持这样的战斗力。”

林锋谦虚了几句,把徐远达请进指挥部。在交谈中,他了解到更多情况:南阳失守后,262旅损失惨重,现在全旅加起来不到两千人。旅长张云雷在丹江收拢残部,准备重整旗鼓。

“旅长希望你们尽快向丹江转移。”徐远达说,“那里相对安全,可以好好休整。”

林锋没有立即答应。他敏锐地察觉到徐远达话中有话:“徐处长,是不是有什么难处?”

徐远达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实不相瞒,旅部现在处境很困难。上头克扣粮饷,下面的部队也不听调遣。旅长希望你们这支生力军回去,能稳定局面。”

林锋明白了。看来旅主力现在的日子很不好过,急需一支可靠的部队支撑局面。

“我们需要时间准备。”林锋说,“部队连续作战,伤员很多,需要休整。”

徐远达表示理解:“给你们半个月时间准备。到时候我会派人来接应。”

送走徐远达后,干部们议论纷纷。王大川主张立即归建,李振邦则认为应该再观察一段时间。

林锋沉思良久,最后说:“归建是必须的,但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要筹集足够的粮食和药品。”

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用半个月时间整训部队,筹集物资,同时派人摸清通往丹江的路线情况。

接下来的日子,523团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张安国带人频繁出击,袭击鬼子的运输队和小型据点,缴获了大量物资。李振邦则带侦察连探查行军路线,绘制详细的地图。

林锋亲自抓部队训练。他根据未来可能的作战环境,重点训练渡河作战和夜间行军。还组织了几次实战演习,检验部队的应急反应能力。

这天,部队正在进行渡河训练,哨兵突然报告:东面发现大批鬼子,正向杨家沟方向开来。

林锋登上高处,用望远镜观察。来的至少是一个大队的鬼子,还配属了炮兵和骑兵,显然是冲着523团来的。

“来得正好。”林锋冷笑,“临走前再给鬼子留个纪念。”

一个伏击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形。这一次,他要让鬼子知道,523团不是好惹的。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烽火:从淞沪开始杀穿鬼子》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MWS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从淞沪开始杀穿鬼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MWS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