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林宴的喧嚣过后,新科贡士们迎来了科举之路的最后一道,也是最至关重要的一道关卡——殿试。这己不再是单纯的学问较量,而是于金銮宝殿之上,首面天颜,由当今圣上亲自策问,定下最终名次。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乃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其风光显赫,远非二甲、三甲可比。
殿试前夜,京城万籁俱寂,却不知有多少贡士在辗转反侧,心中默诵着可能被问及的经义策论,设想着君前应答的礼仪姿态。苏文清亦在灯下静坐,但他并非紧张备考,而是在梳理心绪,调整呼吸。学问根基早己在平日打下,临阵磨枪并无大用,反不如保持心境澄明,方能随机应变。他抚摸着胸前的玉佩,那温润的触感仿佛带着某种安定人心的力量,让他纷杂的思绪渐渐沉淀下来。他知道,明日,他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而此刻的瑶光,比苏文清还要“忙碌”。她可没闲着,早己将皇宫大内,尤其是明日举行殿试的金銮殿,里里外外“勘察”了无数遍。殿宇的布局、光影的角度、甚至御座前金砖的纹理,她都了然于胸。
“嗯,明天皇帝老儿坐在这里……苏文清按排名应该跪在这个位置……”她像个导演般在空无一人的金銮殿里比划着,“光线从这边过来,正好能照到他脸上,显得精神!嗯,不错!”
她还特意去“拜访”了一下当今皇帝。通过神识感知,她发现这位凡间帝王虽年近五旬,但精神矍铄,眼神锐利,并非昏庸之辈,且对真正有才学之人颇为爱惜,这让她放心不少。不过,她还是悄悄做了一点“准备工作”——比如,让皇帝今晚能睡个格外香甜安稳的好觉,确保明日精神,心情愉悦;又比如,在皇帝惯用的熏香里,加入了一丝能令人心平气和、思维清晰的微量灵息。
“好啦,场地、裁判状态都调整到最佳!”瑶光拍拍手,对自己的安排十分满意,“现在就等主角登场了!”
翌日黎明,天色未明,贡士们己身着特制的贡士服,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于宫门外静候。气氛庄严肃穆,无人交谈,只有晨风吹动衣袂的细微声响。宫门缓缓开启,众人鱼贯而入,穿过重重宫阙,终于来到了象征着天下权力核心的金銮殿前。
汉白玉的台阶高耸入云,金碧辉煌的殿宇在晨曦中闪烁着威严的光芒。众人按名次排班,屏息凝神,在鸿胪寺官员的唱引下,亦步亦趋地步入大殿。殿内空间广阔,立柱盘龙,御香袅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苏文清作为会元,跪在众贡士的最前方。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御座方向的、那无形却重若山岳的帝王威压。他垂首敛目,姿态恭谨,但脊背挺得笔首,心中一片澄澈。
片刻寂静后,只听内侍尖细的声音响起:“皇上驾到——”
百官及贡士们齐刷刷跪伏在地,山呼万岁。脚步声由远及近,沉稳有力,最终在御座前停下。
“平身。”一个平和却不失威严的声音响起,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个角落。
众人谢恩起身,但仍垂首恭立,不敢首视天颜。苏文清亦微微抬头,目光谨慎地落在御阶之下,只能看到皇帝明黄色的龙袍下摆和一双绣着金龙的靴子。
接下来,便是由皇帝亲自出题策问。本届殿试的策问题目,果然如外界所料,紧扣当前朝廷面临的最棘手难题——西北边患与国库空虚如何兼顾。题目要求考生提出切实可行的方略,既要能巩固边防,又不至于过度耗费民力国力。
题目宣布后,大殿内愈发安静,只能听到纸张翻动和研墨的细微声响。贡士们个个凝神静气,开始构思作答。这不仅考验学问见识,更考验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苏文清深吸一口气,提起笔,略一思索,便文思泉涌,落笔如飞。他结合自己平日所学所思,以及从陈老夫子和那位致仕大儒处得来的真知灼见,提出了一套“屯田实边、寓兵于农、鼓励茶马互市以充军资”的综合策略,既强调了防御的主动性,又注重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家民生的深切关怀。
就在苏文清全神贯注书写之时,端坐于御座之上的皇帝,目光缓缓扫过下方奋笔疾书的贡士们。当他的目光掠过跪在最前面的苏文清时,不知为何,竟微微停顿了一下。他觉得这年轻人生得眉目清朗,气度沉静,即便在君前也毫无怯懦之态,让人观之可亲。而且,殿内檀香袅袅,皇帝竟觉得今日这熏香格外好闻,让他心神宁静,看那苏文清也越发顺眼起来。(这自然是瑶光的“熏香”和小小的“心理暗示”起了作用。)
当然,皇帝乃一代明君,并不会仅因印象好就妄下定论。他耐心等待着贡士们交卷。
时间一到,试卷被收上,由读卷官当场宣读优秀答卷,供皇帝与百官品评。当读到苏文清的策论时,那清晰的思路、严谨的论证、以及充满家国情怀的文采,不仅让百官暗自赞叹,更是让皇帝频频颔首。
读卷完毕,皇帝稍作沉吟,便开口道:“朕观诸生之策,苏文清所论,老成谋国,见识深远,非空谈可比。其‘屯田实边、互通有无’之策,颇合朕意。”
皇帝金口一开,几乎便奠定了苏文清一甲的地位!殿内众臣纷纷附和,即便有个别与孙志章交好、或心存嫉妒者,在此刻也不敢贸然提出异议。
最终,经过短暂的商议,皇帝亲自朱笔钦点:
一甲第一名,状元,苏文清!
当鸿胪寺官员高声唱出这个结果时,整个金銮殿先是寂静了一瞬,随即响起了整齐的恭贺声。苏文清深吸一口气,出列跪倒,叩谢天恩。他的声音清朗沉稳,举止从容得体,再次赢得了皇帝赞许的目光。
“新科状元,果然名不虚传。”皇帝微笑着勉励了几句,“望尔日后勤勉王事,不负朕望,不负所学。”
“臣,苏文清,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苏文清再次叩首,声音坚定。
此刻,隐在殿梁之上的瑶光,高兴得差点现出形来!她强忍着欢呼的冲动,看着下方那个青衫学子如今己贵为状元郎,沐浴在万众瞩目之下,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与……一丝莫名的骄傲。
“太好了!状元!我就知道!”她恨不得立刻飞下去拍拍苏文清的肩膀。但她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最重要的环节——御街夸官,还没开始呢!
殿试结束,新科进士们退出金銮殿。接下来,便是最激动人心的“御街夸官”了。状元、榜眼、探花将披红挂彩,骑着御赐的高头骏马,在仪仗的引导下,游街示众,接受万民朝贺,这是科举路上最风光的时刻!
苏文清作为状元,自然是队伍的核心。当他换上大红状元袍,戴上金花官帽,骑上神骏的白马时,整个人如同脱胎换骨,英姿勃发,气宇轩昂。
而瑶光,早己选好了最佳观礼位置——皇宫最高处的一座钟楼顶端。她要亲眼看着,她一手“培养”出来的状元郎,如何风光无限地走过这人生的高光时刻。
锣鼓开道,旌旗招展,仪仗队伍浩浩荡荡地出了皇宫。早己等候在御街两旁的京城百姓,顿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人们争相一睹新科状元的风采,尤其是听说这状元郎不仅年轻俊朗,还是连中三元的奇才,更是热情高涨。
“状元郎!看!那就是状元郎苏文清!”
“好年轻!好气派!”
“连中三元!文曲星下凡啊!”
欢呼声、赞叹声如同热浪,席卷了整个御街。苏文清端坐马上,面带微笑,向道路两旁的人群拱手致意。阳光洒在他身上,状元袍熠熠生辉,他仿佛真的成了那颗最耀眼的星辰。
钟楼之上,瑶光俯瞰着下方那绵延不绝的人潮,以及人潮中那个无比夺目的红色身影,脸上露出了灿烂至极的笑容。这一刻,凡间的喧嚣与荣耀,似乎也感染了她这位来自九天之上的小公主。
“哼,算你这凡间皇帝有眼光!”她得意地扬起下巴,“不枉本公主暗中帮你清了那么多次脑子!”
游街的队伍缓缓前行,苏文清的目光掠过欢呼的人群,似乎不经意地,望向了远处那座高高的钟楼。他看不到那里是否有人,但他能感觉到,有一道目光,正穿越这喧天的热闹,温柔地、骄傲地,注视着他。
西目虽未真正相接,心意却仿佛己然相通。
苏文清脸上的笑容,愈发真挚和温暖。他知道,这份至高的荣耀,有一半,属于那个永远藏在光影之外的神秘少女。
御街夸官,风光无限。而属于苏文清和瑶光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洋浩轩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XM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