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5章 博弈的深水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梧桐巷38号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公示期进入第二周,宁州城关于老城更新的讨论热度持续升温,从街头巷尾的议论蔓延至本地媒体的专栏和电视辩论。梧桐巷,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地名,一时间成为了城市发展路径争论的焦点。

市规划展览馆的意见箱日渐充盈,负责整理意见的工作人员私下透露,关于梧桐巷片区的意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且大多言之有物,并非简单的情绪宣泄。这引起了规划部门内部一些务实官员的注意。一位参与规划编制的年轻工程师,在内部讨论时坦言:“我们之前更多是从宏观数据和土地效益模型出发,确实对社区原有的社会网络和情感价值评估不足。梧桐巷居民提交的材料,很有启发性。”

然而,博弈远非一帆风顺。主张大力推进更新的力量同样强大。开发商的游说团队频繁出入相关政府部门,递交着精心测算的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强调项目对地方税收、就业和城市形象的拉动作用。一些急于出政绩的官员,也对“打造亮点工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议室里,两种思路激烈碰撞,常常争得面红耳赤。明宇通过渠道了解到这些内部争论,心情复杂。他知道,居民们有理有据的意见虽然被听到了,但要想撼动巨大的惯性,仍需更大的力量和契机。

就在这时,晓冉那份沉甸甸的《评估报告》开始显现其潜在的影响力。报告被一位有远见的市政协委员看到,他认为报告揭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遂以此为基础,起草了一份名为《关于在历史城区更新中加强社区活态保护的建议》的提案,准备提交即将召开的市政协会议。这份提案,将梧桐巷的个案提升到了政策反思的层面。

几乎是同时,周导团队抢制完成的纪录片短片《巷陌春秋》在一个小范围的城市文化论坛上进行了内部放映。影片没有刻意煽情,而是以冷静克制的镜头,呈现了梧桐巷西季流转的生活图景、居民面对规划时的忧虑与努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记忆。放映结束后,现场一片寂静,继而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几位受邀参会的建筑规划界资深专家深受触动,公开表示支持对原有规划进行更审慎的评估。

这些来自学术、文化界的声援,开始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舆论压力。本地一家有影响力的报纸,以《更新,能否留住城市的“魂”?》为题,用整版篇幅报道了梧桐巷的案例,并配发了专家评论,引发了市民的广泛讨论。

面对日益复杂的局面,市里终于决定召开一次更高级别的专题协调会,不仅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专家,还破天荒地点名要求梧桐巷居民自治小组派代表参会陈述意见。

消息传来,梧桐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忙碌。选谁去?说什么?怎么才能在那庄重而陌生的场合,清晰有力地表达出百余户居民的心声?

刘梅、张阿姨、赵爷爷等人聚在“梧桐小筑”,商议到深夜。大家一致认为,发言代表必须既了解巷子情况,又能冷静理性地表达。最终,这个重任落在了明宇和晓冉肩上。明宇有与企业、政府打交道的经验,晓冉则对报告内容和理论依据最熟悉。楚悦连夜帮他们修改PPT和发言稿,苏建军默默地将一枚太爷爷传下来的、寓意“平安顺遂”的老木雕平安符,塞进了明宇的口袋。

协调会的前夜,苏家灯火通明。明宇和晓冉反复演练着发言,每一个用词,每一个数据,都力求精准。刘梅准备了些清淡的夜宵,看着儿女们疲惫却专注的神情,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明天那一场会议,或许将决定这条老巷,以及生活于此的所有人未来的命运。

博弈,己进入深水区。每一方都在调动资源,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天平的倾斜。窗外的冬夜,寂静而漫长,仿佛在等待着黎明时分,那场至关重要的交锋。

梧桐巷38号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梧桐巷38号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梧桐巷38号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