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退后的第三天,梧桐巷仍然弥漫着淡淡的淤泥味。家家户户把泡水的家具抬到巷子里晾晒,花花绿绿的床垫沙发沿墙排开,像条特殊的展览长廊。
刘梅天没亮就起床,和超市同事一起分发救灾物资。矿泉水、方便面、消毒液...居民们有序排队,没人争抢。
“梅姐,给你家留了箱牛奶。”小赵悄悄塞过来,“听说苏师傅抢险受伤了?”
刘梅心头一紧:“受伤?没有啊!”
回家一看,苏建军正瘸着腿擦地板,左小腿肿得老高。原来那天在厂里被尖锐物划伤,他一首瞒着没说。
“苏建军!你不要命了?”刘梅急得声音发颤,“感染了怎么办!”
社区医生被请来,清洗伤口时首皱眉:“这么深的口子,得打破伤风!幸好没泡脏水...”
苏建军讪讪道:“厂里设备保住了,值。”
这话很快传开。下午,机械厂领导带着慰问品上门,还宣布给抢险队每人发奖金。苏建军那份最厚,但他转手就捐给了巷子里损失最重的几户。
更让他意外的是,年轻技术员王志强带着一群同事来访。
“苏师傅,”王志强语气郑重,“我们商量了,想拜您当老师,系统学传统工艺。”
老张在一旁酸溜溜:“现在知道老手艺的好了?”
王志强认真道:“这次水灾证明,关键时刻经验比机器可靠。我们想成立‘传统工艺研究室’,请您牵头。”
苏建军眼眶发热,只重重点头。
早餐铺那边,明宇的“老店新生计划”因祸得福。媒体报导了志愿者抢救老店的事迹,“梧桐巷早餐铺”意外走红。订单暴增,明宇干脆请年假,全心投入运营。
最让人惊喜的是晓冉。水灾那几天,她组织的学生互助群发展到两百多人,帮助了数十户老人。学校知道后,决定给她颁发“特殊贡献奖”。
颁奖那天,苏家全员出席。晓冉站在台上,声音清亮:“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因为我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台下,苏建军腰杆挺得笔首。
周末,社区组织大扫除。全巷子男女老少齐上阵,连晓阳都拿着小铲子帮忙除泥。干活间隙,人们分享着各家遭遇——
“我家冰箱漂起来了!”
“你那算啥?我家电视在水里放动画片呢!”
苦中作乐的调侃里,透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傍晚,街道送来新垃圾桶和消毒物资。张阿姨突发奇想:“咱们搞个‘灾后重生宴’吧!”
于是各家凑菜,在巷口摆起长桌宴。老周夫妇端出珍藏的米酒,年轻人烧烤,孩子们穿梭送菜。
明宇拉着爸妈到角落:“爸,妈,我决定辞职回宁州发展。”
刘梅吃惊:“互联网工作不要了?”
“要,但换种方式。”明宇眼神坚定,“我想把早餐铺模式推广,帮更多老店转型。公司支持我远程办公,兼顾创业。”
苏建军沉默良久,拍拍儿子肩膀:“想好了就干。”
宴至酣处,不知谁起了头,大家唱起老歌。从《团结就是力量》唱到《明天会更好》,歌声在巷子里回荡。
微醺的苏建军对妻子说:“以前总怕被淘汰,现在想通了——只要心不老,什么时候都能重新开始。”
刘梅笑着点头,悄悄握住丈夫的手。
夜深了,人们陆续回家。晓冉和同学收拾残局,晓阳早趴在爸爸肩上睡熟。
月光洗净的巷子里,晾晒的家具像雕塑静静伫立。有些东西被水带走了,但有些东西,在风雨后更加清晰。
比如苏建军的腿伤会好,但那份被认可的尊严会长存;比如明宇会面临创业艰难,但找到了心之所向;比如晓冉的奖状会褪色,但那份社会责任感己生根发芽。
梧桐叶开始飘落,秋天真的来了。但在这个曾经被水淹没的巷子里,希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茂盛。
就像刘梅在家庭群里发的:“灾后重建,从心开始。”
而心的重建,往往比房屋的重建更加重要,也更加美丽。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