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宁州,空气里开始渗入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但高三教室里的气氛却比寒冬更凝重。黑板上,“距高考98天”的倒计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头顶。
苏晓冉的课桌上,试卷己经堆得快遮住视线。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继续攻克一道解析几何题。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像春蚕啃食桑叶。
“晓冉,去不去小食堂?”林薇凑过来,眼下的乌青清晰可见。
“不了,我带饭了。”晓冉拿出饭盒——依旧是米饭配炒青菜,外加一个煎蛋。
自从定下深大的目标,她开始疯狂攒钱。早餐省略,午餐带饭,连笔都算计着用。林薇看着她清瘦的侧脸,欲言又止。
放学时,陈昊罕见地主动找她:“你最近状态不对。错误率上升了12%。”
晓冉苦笑:“可能到瓶颈期了。”
“不是瓶颈,是疲劳作战。”陈昊递过一张作息表,“试试这个。科学休息比盲目刷题有效。”
表格细致到每分钟,甚至标注了“发呆时间”。晓冉惊讶地抬头,陈昊耳尖微红:“我叔是心理医生...”
改变从细节开始。晓冉不再熬夜到凌晨,而是严格遵循计划。起初效果不明显,首到第三次模拟考,她竟然冲进年级前三十。
“恭喜!”林薇摇着她手臂,“保持这势头,深大稳了!”
晓冉笑着点头,眼底却有化不开的忧虑——深大去年分数线比一本线高42分。她还差得远。
家庭氛围也在微妙变化。刘梅变着花样加营养,连晓阳都知道“姐姐考试不能吵”。苏建军每晚默默热牛奶,放在女儿门口就走。
但压力无孔不入。一天深夜,晓冉被噩梦惊醒——考场迟到,答题卡涂错,试卷空白...她喘着气坐起,发现母亲站在门外。
“妈...”
“听见你喊,来看看。”刘梅坐下,轻轻搂住女儿,“梦都是反的。”
晓冉靠在她肩上:“万一考不上...”
“那就考别的。”刘梅语气平静,“天地大着呢,不是非吊一棵树。”
这话像奇特的安慰剂。晓冉突然问:“妈,你当年为什么没考大学?”
刘梅沉默片刻:“那时候觉得嫁人生子就是归宿。现在想想...有点遗憾。”她抚过女儿头发,“所以你尽管飞,妈不拖你后腿。”
第二天,晓冉在书桌角落贴上便签:“不是为逃避,是为选择。”
西月的一次理综考试,她遭遇滑铁卢。物理大题全军覆没,作者“光影交界处的孤独”推荐阅读《梧桐巷38号》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排名跌出前五十。老师在课上点名:“有些同学不要好高骛远,先抓基础!”
晓冉整堂课没抬头。放学后,她独自跑到实验楼顶楼,眼泪终于决堤。
“擦擦。”旁边递来纸巾。陈昊不知何时来的。
“我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晓冉哽咽。
陈昊望向远处:“我初一想参加奥赛,老师说我天赋不够。现在我有三块奖牌。”
他转头看她:“别人说不行,你就信?”
那天起,陈昊开始给她补物理。周末图书馆,他讲题犀利:“这题不是不会,是心态崩了——看见电磁场就手抖对吧?”
晓冉脸红点头。
“那就专攻电磁场。做到吐,就不怕了。”
于是晓冉的草稿纸被电磁场图填满。有时累得趴在桌上睡去,醒来身上披着陈昊的外套,桌角放着热奶茶。
五月冲刺阶段,学校气氛白热化。有家长来送饭时偷偷哭,有同学在厕所晕倒,有老师嗓子哑得说不出话。
晓冉反而平静了。她不再盯着倒计时,而是专注每个错题。连晓阳都学会说:“姐姐加油!”
高考前夜,苏家异常安静。刘梅做了清淡饭菜,苏建军检查了准考证和笔,明宇从深圳发来语音:“正常考就行,哥等你来玩。”
晓冉早早躺下,却睡不着。深夜,她听见父母在客厅低语:
“...明天我请假送考。”
“...炖点汤带上,中间休息喝...”
“...别给她压力...”
她咬着被角,泪湿枕头。凌晨时,手机亮起陈昊的消息:“题型都烂熟了,只剩正常发挥。”
清晨,晓冉走出房间。全家整装待发,连晓阳都穿戴整齐。
“走吧。”苏建军接过书包,“就当平常模拟考。”
校门口人山人海。家长们握紧孩子的手,叮嘱声此起彼伏。晓冉回头,看见父母挤在人群里,努力朝她挥手。
进考场前,她突然转身跑回去,紧紧拥抱父母:“谢谢你们。”
然后头也不回地走进战场。
第一场语文,作文题是《论坚守与改变》。晓冉想起梧桐巷的老树,年年落叶年年新芽。她写下:“真正的坚守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变化中守住核心的价值...”
笔尖划过试卷,沙沙声如春蚕破茧。
窗外,阳光正好。梧桐新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像在为某个无声的战场默默助威。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