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宁州,梧桐叶刚泛起第一抹金黄。苏晓阳背着新书包,在梧桐巷口死死拽着刘梅的衣角。
“妈妈...我不想去...”五岁半的男孩眼圈通红,奥特曼书包带快被他拧成麻花。
刘梅蹲下来整理儿子的衣领:“小学多好啊,能学写自己的名字,还能交新朋友。”
“可豆豆去实验一小了,”晓阳嘴瘪得更厉害,“我们幼儿园说好要一起上育才小学的...”
苏建军推着自行车过来,一把将儿子抱上后座:“男子汉哪能哭鼻子?爸当年上学,你爷爷就送到巷口。”
育才小学离梧桐巷两站路,红砖围墙里传来广播操的音乐声。晓阳被父亲牵着手走进一年级三班时,紧紧攥着口袋里的小石头——那是昨天和豆豆在废花房挖的“能量宝石”。
班主任李老师很年轻,蹲下来平视他:“苏晓阳对吗?你的座位在第三排,旁边是林朵朵小朋友。”
叫林朵朵的女孩扎着羊角辫,主动把铅笔盒推过来一半:“我的橡皮擦是香味的,你可以用。”
第一节语文课学写“人”字。晓阳歪歪扭扭描了十遍,手腕酸得首甩。放学时他举着作业本扑向刘梅:“妈!我会写‘人’了!”
但挫折很快来了。数学课学计数,别的小朋友能数到一百,晓阳卡在三十九就乱套。体育课跳绳,他总绊到绳子,被男生队嫌弃“不要他”。
最难受的是拼音课。林朵朵念“bpmf”像唱歌,晓阳的舌头却总打结。有天小组比赛,他把“f”读成“h”,全班哄堂大笑。
“妈妈,我是不是笨?”那晚他躲在被窝里问。
刘梅还没回答,苏建军推门进来:“谁说我儿子笨?明天爸教你个绝招。”
第二天清晨,父子俩在阳台摆开阵势。苏建军拿出厂里用的游标卡尺和螺丝:“咱们边玩边学——这个螺丝多长?数数看?”
晓阳摆弄着工具,不知不觉数到五十。苏建军又用螺丝摆出字母形状:“这像不像‘f’?从缝里吹气,是不是‘f’的音?”
废花房成了秘密基地。苏建军把数学题刻在木板上,让儿子用锤子敲答案;拼音卡片挂在树枝上,跳起来够到才能读。晓阳玩得满头大汗,知识却像种子悄悄扎根。
期中家长会,李老师特意留下刘梅:“晓阳进步惊人!现在数学能考九十多了!”
刘梅惊喜地发现,儿子名字贴在教室的“进步之星”栏里。回家路上,晓阳蹦蹦跳跳:“林朵朵今天找我当认字搭档了!”
但新的烦恼接踵而至。学校搞“亲子科技节”,要求和家长做小发明。晓阳看着同学带来的机器人模型,眼圈又红了:“豆豆爸爸是工程师,做会翻跟头的机器人...”
苏建军翻出工具箱:“咱们做不了机器人,但能做更厉害的!”
周末,梧桐巷居民被一阵叮当声吸引。苏家阳台摆着个古怪装置:旧自行车轮连着打气筒,踩踏板就能给气球充气。晓阳骄傲地演示:“我爸爸发明的‘人力充气机’!”
科技节上,这个土装置竟引起轰动。校长亲自试骑,夸赞“有创意又环保”。晓阳获得“最佳实用奖”,奖状被他贴在床头最显眼的位置。
二年级时,晓阳遭遇第一次“社交危机”。林朵朵和女生们跳皮筋不带他,男生队嫌他跑步慢。有天下雨,他独自在教室擦桌子,被值班老师拍到发到家长群。
“这孩子真懂事!”张阿姨在群里感叹。
没想到这带来转机。第二天,林朵朵主动找他:“我妈说你是好孩子,让我跟你玩。”男生队也接纳了他:“你擦桌子那么认真,当我们的器材管理员吧!”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晓阳的《我的爸爸》被当范文朗读:“我爸爸不是工程师,但能修好所有东西。他说机器就像人,用心对待就会对你好...”
苏建军在家长席上红了眼眶。
如今晓阳西年级了。他当上了语文课代表,发明作品获市里三等奖,甚至开始辅导一年级的学弟拼音。只是偶尔,他还会去废花房捡小石头——和转学的豆豆的约定,他始终记得。
“妈妈,”某天睡前他突然问,“我考上大学的时候,你会像送姐姐那样哭吗?”
刘梅捏捏他的脸:“你呀,到时候说不定嫌妈丢人,不让送呢。”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落在男孩酣睡的脸上。书包里装着明天的科学课材料——他和爸爸新做的风力发电模型。
梧桐巷的夜静悄悄,唯有成长的声音,如春笋破土,清脆作响。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梧桐巷38号》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