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3章 晓冉的实习风波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梧桐巷38号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章节无错乱精修!
 梧桐巷38号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梧桐巷38号最新章节随便看!

三月木棉花开时,苏晓冉迎来了大学第一次正式实习。学院推荐她去省电视台新闻部,同期入选的还有同班的陈琳——个父亲是传媒大佬的广州本地女孩。

报到第一天,制片主任扫了眼简历:“苏晓冉?宁州来的?”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先跟陈琳跑民生新闻吧。”

陈琳开着MINI Cooper载她去城中村采访。车上香水味呛人,晓冉摇下车窗,听见陈琳打电话:“Daddy,晚上帮我约台长吃饭啦~”

采访对象是位投诉菜市场脏乱差的老伯。陈琳架好机器后突然捂鼻子:“阿伯你讲快点,这里好臭哦。”老伯脸色沉下来。

晓冉蹲下身,用生硬的粤语慢慢问:“阿伯,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顺手递过矿泉水。老伯打开话匣子,最后还非要塞给她一把青菜。

回程路上陈琳嗤笑:“你倒是会收买人心。”

晓冉看着窗外:“新闻不是施舍,是倾听。”

第一次选题会上,陈琳提案做“珠江新城灯光秀”,PPT精美。晓冉犹豫着举手:“我想报道路边摊贩的生存现状...”

会议室响起轻笑。制片主任皱眉:“这种题材太土了,收视率怎么办?”

当晚晓冉跟明宇视频。哥哥听完说:“记住,你的优势是接地气。他们不缺光鲜,缺真实。”

转机来自一次意外。有天拍摄突发火灾,陈琳吓得躲回车裡。晓冉却抓起设备冲进现场,镜头里录下消防员逆行的背影。剪辑时她灵机一动,配上采访消防家属的音频,做成《逆行者的一天》。

片子播出后竟收到市委宣传部表扬。制片主任终于正眼看她:“下周政协会议,你跟着去。”

会议报道枯燥,晓冉却注意到个细节:有委员提案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难。她想起采访过的城中村孩子,连夜做了补充调查。

第二天提问环节,她站起来:“请问委员,政策如何保障非户籍儿童的教育公平?”

全场寂静。提问太尖锐,摄像师都捏把汗。委员却认真回答了她,会后还特意留下联系方式。

陈琳在更衣室堵住她:“出风头很开心咯?”

晓冉平静地收拾东西:“记者本职是追问,不是陪笑。”

真正的考验在实习中期。台里要做一个“改革开放40年”系列,晓冉主动请缨做“老城记忆”单元。她走访西关大屋、骑楼街巷,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手艺。

有天王牌栏目《城市对话》缺策划,制片主任突然点名:“苏晓冉,你顶上。”

任务艰巨:三天内策划一期关于“城市更新与文脉传承”的对话节目。她熬夜查资料时,突然想起梧桐巷——父亲修的老机器,母亲守的小超市,不也是种传承?

节目录制当天,嘉宾是文化学者和开发商代表。争论激烈时,晓冉突然插话:“我来自小城宁州,我们巷子正在拆迁。但邻居们建了微信群,每天还在分享生活...”

她展示手机里的群聊记录:张阿姨教做宁州菜,老周发早餐店新品,父亲分享修理小窍门...现场安静下来。

“物理空间会消失,但人情网络能延续。”她声音有些抖,“这才是真正的城市记忆。”

节目播出后反响出乎意料。有观众留言:“这个实习生说出了我们的心声。”连台长都问:“那个宁州姑娘叫什么?”

实习结束评优时,陈琳父亲亲自来台里打招呼。但最终优秀实习生证书上,写的是苏晓冉的名字。

制片主任递证书时说:“保持你的泥土气,这是最稀缺的。”

回校路上,晓冉给家里打电话。刘梅在那边激动得声音发颤:“你爸把节目录下来,见人就放!”

深夜,晓冉在日记里写:“曾经以为要磨平棱角才能融入,后来发现,真正的价值在于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她给陈昊发消息:“原来小城姑娘的身份不是短板,是宝藏。”

陈昊回了个摸头表情:“早说过你闪闪发光。”

窗外,木棉絮飘进宿舍。晓冉想起采访过的老西关绣娘的话:“靓女,线有千万种,绣出自家的花样才最珍贵。”

她打开电脑,开始构思毕业论文——《县域社会的媒介记忆建构》。第一个案例,当然是梧桐巷。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梧桐巷38号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