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驿站的开张比想象中顺利。
苏建军把储藏室腾出来,老周送来闲置的货架,张阿姨捐了台老式缝纫机——说是让刘梅帮邻居改裤脚用。驿站没挂牌子,只在微信群发了消息:“38号可代收快递,免费。”
第一天就收到十七个包裹。刘梅仔细登记在本子上,按楼栋分类摆放。下午王老师来取件时惊讶道:“这比快递柜还方便!柜子超时要收费的。”
消息传开,业务渐渐增多。李奶奶要买降压药,赵爷爷的收音机要换电池,连幼儿园家长都托她代购儿童绘本。驿站变成信息枢纽,谁家装修、谁孩子相亲,都在取快递时聊开来。
但更年期的潮热仍不时偷袭。有天下午,刘梅正给包裹编号,突然一阵心悸。汗水模糊了字迹,她颓然坐倒在货架边。
“梅姐?”来取件的陈工程师愣住,“你脸色好差。”
她勉强笑笑:“更年期,正常。”
第二天,陈工程师送来个小风扇:“我老婆用过,说对着后颈吹能缓解。”风扇底座还贴着便签:“姐,我老婆邀你加入更年期姐妹群。”
群里热闹得像菜市场。有人分享瑜伽视频,有人推荐中药方子,张阿姨甚至首播教揉面团:“发泄情绪最管用!”
刘梅试着学做面点。揉面时要把怒气砸进面团,发酵时要耐心等待。当她端出第一笼开花馒头时,苏建军比捡了钱还高兴:“我老婆变大师傅了!”
晓冉放寒假回来,被驿站的热闹惊到。她架起摄像机:“妈,我毕业论文想研究更年期女性社群。”
镜头里,刘梅边包饺子边开导离婚的李姐:“男人走了,咱自己得支棱起来!”又劝失眠的王姨:“晚上跟我跳广场舞,累倒就睡了。”
最动人的是腊八节那天。刘梅组织“百家粥”活动,让每户带食材来熬粥。驿站门口支起大锅,氤氲热气中,她给众人讲腊八粥典故。
“我奶奶说,粥熬的是人情味。”她搅动锅勺,“就像更年期,熬过去就甜了。”
那天晚上,刘梅收到条陌生短信:“梅姐,我是陈工老婆。谢谢你让我知道,更年期不是结束,是第二次长大。”
春节前,驿站迎来特殊客人——楚悦父母从广州来过年。楚母看着货架上的登记本感叹:“亲家母,你这驿站像老广州的街坊会所。”
“就是搭把手。”刘梅不好意思。
楚母却认真道:“广州现在缺的就是这个。社区全是快递柜,邻居见面都不认识。”
年夜饭时,楚悦宣布怀孕。全桌欢呼中,刘梅悄悄摸小腹——那里曾有过的悸动,如今要在下一代身上延续了。
守岁夜,更年期姐妹群刷屏祝福。张阿姨发语音:“梅子,咱们约好带孙子跳广场舞啊!”
刘梅笑着回复语音时,苏建军给她披上外套。窗外烟花炸响,她突然说:“老苏,其实更年期挺好的。”
“哦?”
“像树的年轮,一圈圈长扎实了。”
年后,社区找刘梅合作“银发驿站”项目,请她培训更多退休人员。她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手抖得厉害。但看到台下那些和自己相似的脸,突然平静了。
“咱们这个年纪,”她说,“不是凋谢,是果熟蒂落。”
台下掌声如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梧桐巷38号(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