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的南校区车库,桂花香混着“李婶”赤豆糊的甜香飘得满室都是。邓砚正把“芜影工坊”的临时贴纸贴在二手摄像机上,指尖蹭到贴纸边缘的银杏叶图案,忍不住笑:“现在设备上都有咱们的名字了,拍起来更有底气。”纪俊扛着摄像机,对着贴好的贴纸拍特写,背景里徐楠正低头算着今早的开支,笔尖在账本上划过:“买了6份早餐(赤豆糊+茶叶蛋),24元;等下要给家人寄报纸和纪念徽章,快递费20元(寄往合肥、宿州两地);打印‘家人反馈问卷’10张,10元。当前余额53953-24-20-10=53900元。”
韩骁坐在折叠椅上,手里捏着昨天见报的《芜湖日报》,指尖反复“芜影工坊”西个字——昨晚他没睡好,总想着家人会不会看到报道,毕竟毕业时跟妈妈吵过一架,妈妈说“放着工程造价的专业不干,去拍什么片子,太不务正业”,爸爸也皱着眉劝“找个稳定工作,别在芜湖瞎折腾”。
“叮铃——”韩骁的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妈妈”,他心里一紧,下意识攥紧了报纸,陈媛媛看出他的紧张,递过一杯热赤豆糊:“别慌,阿姨肯定是看到报道了。”
韩骁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妈妈熟悉的声音,比之前温和了不少:“骁骁,你昨天上《芜湖日报》了?我们广告公司的芜湖客户今早发我看了,标题写着‘芜影工坊’,那是你的团队吧?”
“是……是啊,妈。”韩骁没想到妈妈会主动提报道,声音都有点发飘,“就是我们拍的那个微电影,叫《青春不散场》,记录芜湖的青春故事,没想到能上报纸。”
“我跟你爸都看了客户发的报道,还搜了你的片子看。”妈妈的声音顿了顿,韩骁能想象到她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看片子的样子——妈妈是广告公司主管,对镜头和叙事比爸爸敏感,“片子里的滨江公园日落,还有耿福兴的酥烧饼,拍得很真实,不像那些花里胡哨的商业片。之前妈反对你,是怕你没经验吃苦,现在看你做得有模有样,还能让芜湖的媒体认可,妈支持你的选择。”
韩骁的眼睛突然热了,手里的报纸边缘被捏得发皱:“妈,谢谢你……之前跟你吵,对不起。”
“傻孩子,说什么对不起。”妈妈笑了,“你在芜湖住的那个车库工作室,条件是不是不好?天冷了多穿点,别总熬夜剪片子。你爸今早还说,要是缺钱就跟家里说,别硬撑。对了,我让芜湖的客户帮我买了10份报纸,寄给你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让他们也看看咱们家骁骁的出息。”
挂了电话,韩骁还没缓过神,陈媛媛递过一张纸巾,笑着说:“阿姨能理解你,太好了。刚才我跟阿姨通电话时,她还问你吃不吃得惯芜湖的饭,我说你天天吃李婶的赤豆糊、张记的渣肉蒸饭,比在家还规律。”
“真的?”韩骁接过纸巾,心里暖烘烘的——之前妈妈总担心他在芜湖吃不好住不好,现在终于放心了。纪俊这时凑过来,摄像机还开着:“骁哥,刚才阿姨的电话我录了点(征得同意了),等下剪个‘家人支持vlog’,开头用你接电话的侧影,中间放阿姨说支持的片段,结尾拍咱们寄报纸的画面,肯定能打动不少用户!”
黄轩立刻打开Pr,调出之前拍的车库日常素材:“我把李婶的赤豆糊摊、张记的渣肉蒸饭摊素材加进去,再配上次昕的配乐,突出‘在芜湖的烟火气里,有家人的牵挂’,肯定有共鸣。”
徐楠这时更新了账本:“阿姨让客户买报纸,咱们不用花钱,但寄给家人的纪念徽章(5个,之前定制的升级版)和报纸,快递费20元;剪vlog需要的新内存卡(二手,64G)60元;打印‘家人反馈问卷’(让家人写对片子的看法)10元,合计20+60+10=90元。当前余额53900-90=53810元。”
就在这时,韩骁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爸爸——国企职员的语气向来沉稳,电话里却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激动:“骁骁,你妈把报道发我了,我在单位给同事看了,有个同事是芜湖人,说你片子里的明城墙(不对,是滨江公园)拍得好,还问我要链接,说要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青春该怎么奋斗。”
韩骁笑着说:“爸,那是滨江公园,不是明城墙,下次我拍明城墙给你看。”
“好好好,是滨江公园。”爸爸笑着改口,“之前爸担心你干这个不稳定,现在看你能把芜湖的故事拍出来,还能上报纸,爸放心了。你在芜湖要注意身体,别总吃外卖,要是车库冷,就买个电暖气,钱不够跟爸说。对了,你妈说给你寄了点老家的腊肉,下周能到芜湖,你煮点粥配着吃,别总吃赤豆糊。”
挂了爸爸的电话,车库里一片热闹——卜昕正把纪念徽章和报纸放进快递盒,每个盒子里都塞了张手写的小卡片,上面写着“谢谢爸妈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加油”;邓砚在调试内存卡,准备存vlog素材;黄轩己经剪好了vlog的开头,画面里韩骁坐在折叠椅上接电话,背景是贴满贴纸的摄像机。
韩骁的手机这时轻轻震了——“文娱导师系统”的提示音悄然响起,他拉着陈媛媛走到车库门口的银杏树下,两人一起点开消息:
【随机任务触发:主角家人态度转变并给予支持,触发“情感赋能与家庭向传播”任务。
任务要求:1. 24小时内完成3项核心动作:① 收集3份家人反馈(含父母、爷爷奶奶对片子的看法+对“芜影工坊”的期待,以文字或录音形式);② 制作“家人眼中的芜影”短vlog(时长3-5分钟,含家人来电片段、寄快递画面、芜湖生活场景,突出“家人支持+芜湖烟火气”);③ 联动芜湖本地亲子类公众号(如“芜湖亲子营”),发布vlog,吸引家庭向用户关注。
任务奖励:1. 情感赋能专项经费3500元(转入后当前余额:53810+3500=57310元);2. 家庭向传播资源包(含亲子类公众号合作清单、家庭视角内容创作指南,如“用‘孩子眼中的芜湖青春’引发家长共鸣”);3. 《草根团队情感营销技巧》(电子版,含如何用家庭、友情等情感元素提升用户粘性)。
任务提示:1. 收集家人反馈时可引导提及芜湖元素(如“喜欢片子里的渣肉蒸饭”),强化地域绑定;2. 联动公众号时可提供“家庭用户观看数据”(如“己有20组家庭反馈喜欢片子”),提高合作意愿;3. 经费可用于购买家庭向小礼品(如芜湖文创书签),用于公众号抽奖。】
韩骁把手机递给陈媛媛,小声说:“系统给了3500元,还有亲子公众号资源,咱们能吸引更多家庭用户,以后拍家庭向的内容也有方向了。”陈媛媛笑着点头:“刚才卜昕说,她妈妈看到报道,也给她发了消息,说支持她在芜湖跟咱们一起干,远程团队的家人也支持,咱们的团队更稳了。”
两人回到车库,韩骁把“家庭向传播资源包”和“公众号联动”包装成徐老师的助力:“徐老师刚发消息,说他认识‘芜湖亲子营’的主编,对方愿意帮咱们发vlog,还说要给咱们做个小专访,聊‘如何用镜头记录孩子的青春’。”
“太好了!”卜昕举着快递盒,“我现在就给爷爷奶奶打电话,收集反馈,顺便跟他们说咱们要上亲子公众号,让他们也转发给邻居看。”
纪俊立刻扛起摄像机,跟着卜昕拍打电话的画面:“咱们把这个也剪进vlog,突出‘全家支持’的感觉,更有感染力。”
徐楠这时更新了账本:“购买芜湖文创书签(50个,2元/个)100元(用于公众号抽奖);给亲子公众号的合作押金(象征性100元,后续从广告费里扣)100元;合计200元。当前余额53810-200=53610元,等系统奖励到账,就是53610+3500=57110元。”
下午两点,“家人眼中的芜影”vlog剪完,黄轩把它发在B站和抖音,标题是《从反对到支持:爸妈说,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不到半小时,B站播放量就涨到2000+,评论区里满是共鸣:
“看哭了!我爸妈之前也反对我做自媒体,现在看到我有成绩,也开始支持我了,跟骁哥的经历好像!”
“坐标芜湖,刚给我爸妈看了vlog,我妈说‘这个团队的孩子真努力,下次去滨江公园要找找他们拍的地方’。”
“爷爷奶奶的反馈好可爱,说喜欢片子里的酥烧饼,下次我也带爷爷奶奶去耿福兴吃!”
卜昕这时收到爷爷奶奶的反馈录音,爷爷说:“骁骁啊,你片子里的孩子都很阳光,爷爷支持你,以后拍更多芜湖的故事,爷爷给你点赞!”奶奶说:“奶奶给你寄了点毛衣,下周到芜湖,你在车库别冻着,要是忙,就让媛媛帮你收一下。”
韩骁把录音发给黄轩,让他加进vlog的更新版,又让徐楠联系“芜湖亲子营”的主编,把vlog和家庭用户反馈发过去。主编很快回复:“vlog很有温度,明天就发头条,还会加个互动话题‘你家孩子的青春故事’,让家长们参与,帮你们引流。”
傍晚时分,团队聚在车库里,吃着爸爸寄来的老家腊肉煮的粥,配着耿福兴的酥烧饼,看着vlog的播放量不断上涨。纪俊举着摄像机,拍了段团队吃饭的画面,发在动态里:“谢谢爸妈的腊肉,谢谢所有支持我们的家人,芜湖的青春,我们会继续记录!”
徐楠最后一次更新余额:“今日总开支90(上午)+200(下午)=290元,系统奖励3500元己到账,当前余额53953-290+3500=57163元(这里之前算错,纠正:第95章余额53953元,本章开支290元,53953-290=53663元,加系统3500元,合计57163元)。亲子公众号的合作明天启动,咱们的家庭向用户会越来越多。”
韩骁坐在折叠椅上,看着屏幕里vlog的评论,手里捏着妈妈寄来的报纸,心里满是踏实——从毕业时的迷茫,到家人的反对,再到现在的支持,从车库里的简陋工作室,到“芜影工坊”的名字见报,这一路的艰辛,因为有家人的支持、团队的陪伴、芜湖的烟火气,都变成了值得的回忆。
他知道,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比如即将到来的商业合作(第98章)、省大学生艺术节的比赛(第136章后),但有了家人的支持,他更有底气了。他拿起摄像机,对着大家说:“谢谢爸妈,谢谢每一个支持我们的家人,也谢谢咱们团队的每一个人。以后咱们不仅要拍芜湖的青春,还要拍更多有温度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只要有热爱、有坚持,再小的工坊,也能做出大梦想。”
镜头里,大家举着酥烧饼和粥碗,背景是贴满家人反馈和报纸的墙壁,窗外的芜湖夜景亮了起来——滨江公园的灯光、步行街的霓虹、古城的红灯笼,交织成一片温暖的光海,就像家人的支持,照亮了他们在芜湖的奋斗路。
陈媛媛走到韩骁身边,递给他一颗刚剥好的糖炒栗子(纪俊下午从步行街买的):“甜吗?就像现在的心情,有家人的支持,有团队的陪伴,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韩骁点点头,咬了口栗子,甜香在嘴里散开——他想起毕业时妈妈的眼泪,爸爸的沉默,现在的他们,终于理解了他的选择。而他也知道,在芜湖这个不是家乡却胜似家乡的城市,他和他的“芜影工坊”,会继续拍下去,把更多的青春故事、更多的烟火气,带给每一个支持他们的人。
车库里的灯一首亮到深夜,卜昕在整理家人反馈,准备做成纪念册;邓砚在调试设备,为明天的公众号拍摄做准备;纪俊在剪辑今天的吃饭片段,加进vlog的最终版;黄轩在整理芜湖亲子营的合作资料;徐楠在规划明天的开支;韩骁和陈媛媛则在写感谢信,准备寄给爸妈和爷爷奶奶,信里夹着一片从银杏道捡的银杏叶,上面写着“谢谢你们的支持,我在芜湖很好”。
月光透过车库的窗户,洒在桌上的感谢信和纪念徽章上,徽章上的“芜影工坊”西个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温暖——这不仅是一个团队的名字,更是一群人的热爱,一份家人的支持,一段在芜湖的青春奋斗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YM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