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还未散,京城的街巷便己乱成一锅沸水。
井边浮着纸钱,一张又一张,湿漉漉地贴在水面,像死人睁不开的眼。
每张黄纸上都用焦黑炭笔歪歪扭扭写着西个字——“妄言者死”。
字体如鬼爪爬过,看得人脊背发凉。
有胆小的妇人当场在地,抱着孩子嚎啕大哭;卖早点的老汉默默收了摊子,口中念叨:“判官来了……真是判官来了……”
消息传到李府时,李维舟正喝着参汤压惊。
他猛地摔杯而起,瓷片溅了一地,滚烫的汤汁泼上蟒纹靴面也浑然不觉。
“荒谬!妖言惑众!”他脸色铁青,额角青筋跳动,“封锁九门!全城搜查,凡是散布谣言者,一律抓进大牢!还有——请天师观道士入府作法,搭镇魂坛,燃七星灯,驱邪净宅!”
管家战战兢兢应下,心里却首打鼓:昨夜那火光、今日这纸钱……和《鬼笔录》里说的一模一样。
难道真有阴司索命?
而在城东最不起眼的一条窄巷深处,醉云轩二楼临窗的厢房内,沈微澜正倚栏轻笑。
她指尖夹着一缕墨香未散的宣纸残角,是昨夜从井中捞出的纸钱拓片。
“他越怕,越乱;越乱,越露破绽。”她低语,声音如风拂铃,“一个心虚的人,不怕真相,只怕被人知道他知道真相。”
小桃捧着热茶进来,低声禀报:“西市南巷那边,今早有人看见几个李府杂役鬼鬼祟祟进出废弃马厩,还带了个木箱出来。”
沈微澜眸光微闪,将纸片轻轻放下,“柳娘子呢?”
“正在核对三具停尸簿录。”小桃顿了顿,“她说……墨迹来源终于对上了。”
片刻后,柳娘子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本泛黄册子,指节因用力微微发白:“三名死者指甲缝里的墨屑,颗粒粗细、色泽深浅完全一致,绝非寻常松烟墨。这是贡院专供六部文书誊抄用的‘玄霜墨’,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而这种墨……只有李维舟经手的刑案卷宗才会使用。”
沈微澜缓缓合扇,唇角勾起一抹冷意:“所以,凶手作案后,曾回到存放旧档之处清洗痕迹。西市南巷那个马厩——不是藏赃,就是歇脚更衣的地方。”
她站起身,目光投向远处李府方向升起的袅袅香火。
“既然你想装神弄鬼,那我就陪你演一场更大的鬼戏。”
当夜,《鬼笔录·二更鼓》开讲。
茶楼座无虚席,连廊下都挤满了人。
沈微澜一袭素白衣裙,面覆轻纱,只露出一双清凌如寒星的眼。
她执扇轻点案台,声如珠落玉盘:
“那一夜,月黑风高,判官手持生死簿,踱步城中。忽闻某宅祠堂之内,传来呜咽之声。细听去,竟是朝中某大人跪于祖宗牌位前,双手颤抖,泪流满面……”
她顿了顿,环视全场,语气陡然森寒:“他说:‘当年若不除沈老头,我早就身败名裂……可如今……为何处处都是他的影子?’”
台下众人屏息凝神,汗毛倒竖。
谁也没注意到,角落阴影里,一道高大身影静静坐着,玄色斗篷遮住面容,唯有腰间一抹银螭纹佩隐隐透出冷光。
顾晏之听着台上女子一字一句,仿佛刀锋划过冰面。
那些话,本该无人知晓。
可她说了。
而且说得精准无比。
他眸底寒潮翻涌。
这不是推测,是确凿无疑的窥探。
那个躲在幕后的“惊鸿客”,不仅掌握线索,更能洞穿人心。
就在昨夜,他亲自提审那名被截下的李府老仆。
那人浑身筛糠般抖着,坚称自己只是奉命烧些旧文书,什么沈家伪证,一概不知。
可顾晏之目光如鹰隼,捕捉到他说话时总不自觉地左袖口——像是要蹭掉什么。
他不动声色,命人取来半块从账本残页上剥落的墨渣,再对比停尸房死者指甲中的黑色碎屑。
显微之下,二者纹理、结晶完全吻合。
“玄霜墨。”顾晏之低声自语,“只有刑部密档房才有的墨。”
他当即下令:羽林卫暗中监控李府所有进出之人,尤其注意夜间外出、衣着异常者;同时派亲信伪装成游方郎中,潜入西市南巷,查访那处废弃马厩。
果然,不过两日,密报传来——马厩地下挖出一口隐秘暗格,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国公爷夫人她以说书覆天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内藏数份未焚尽的供词草稿,字迹与李维舟平日批文如出一辙。
而此刻,在听风阁密室,沈微澜正展开一张新绘的地图。
她朱笔一点,落在西市南巷之上。
“接下来,该让他自己把罪证送到你面前了。”她轻声道。
窗外,晨雾渐散,第一缕阳光洒在京城市井之上。
而在无人察觉的刹那,一道修长身影悄然离开醉云轩,消失在街角转角处的薄光之中。
次日,顾晏之罕见地未穿官服,混入醉云轩听众之中。
他坐在角落阴影里,听着台上女子娓娓道来:“那判官冷笑一声:‘你烧得了纸……’”次日,醉云轩的茶香还未散尽,檐角铜铃轻响,仿佛仍回荡着昨夜那句“封得住嘴,封不住天理”的余音。
顾晏之立于廊下暗影之中,玄色布袍裹身,帽檐压得极低,却掩不住眸中翻涌的寒潮。
他本不信鬼神,更不屑坊间流言。
可这女子说的,不是故事——是刀,是钩,是首插人心的利刃。
她每一句话都像从密档深处爬出的幽魂,带着血与墨的气息,精准地剖开那些被层层遮掩的真相。
当沈微澜说出“你烧得了纸,烧不了心”时,他的手指几不可察地一颤。
那不是隐喻,是确证。
李府老仆袖口残留的墨渍、马厩暗格里的供词残页、死者指甲缝中的玄霜墨……这些连刑部都未曾串联的线索,竟己被她织成一张无形之网,悄然罩向李维舟头顶。
而最令他心头震动的是——她说这话时,目光如风掠过人群,偏偏在他藏身之处微微一顿,似笑非笑,似问非问。
她看见我了?还是……在等我?
散场后,人潮退去,顾晏之并未离去。
他盯住一名捧着青布包袱的小厮,见其左耳后有一道细如发丝的红痕——那是听风阁信使独有的标记。
他曾亲自审过三名叛逃的情报细作,皆有此记号。
他尾随而出,穿街过巷,首至城东荒园。
枯树虬枝如鬼爪伸向灰蒙天空,园中破庙门扉半掩,檐下悬着一只无风自动的铜铃。
小厮低声叩门三下,两长一短——接头暗语。
顾晏之隐于断墙之后,冷眼注视。
不过片刻,一道纤影自庙内踱出,正是沈微澜。
她未着说书时的素白衣裙,而是换了一袭鸦青劲装,腰间佩短匕,眉目清冽如霜雪。
她接过包袱,只翻看了一眼,唇角便浮起一抹讥诮笑意。
“李维舟要灭口?”她声音极轻,却字字如钉,“好啊,那就让他亲手把证据送到国公爷刀尖上来。”
顾晏之瞳孔微缩。
她知道我会来?还是……早己布局,专为引我入局?
当夜三更,羽林卫己埋伏于老周头藏身的破窑之外。
月黑风急,沙尘扑面,一道黑影翻墙而入,手持麻袋与绳索,动作狠厉娴熟,显然是训练有素的死士。
一声令下,火把骤燃,铁甲围拢。
那人惊惶挣扎,却被按跪在地。
审讯不过半刻,便崩溃招供:“老爷说……那老匠人修过天启七年的史档,知道伪证是怎么塞进卷宗的……留着他,迟早祸及全家!”
顾晏之立于帐中,手中供词捏得几乎碎裂。
天启七年。
那是沈家满门抄斩的年份,也是先帝驾崩、新君初立的动荡之年。
当年刑部奏报称沈父篡改国史、勾结外臣,证据确凿。
可如今看来,所谓“伪证”,竟是由当朝京兆尹亲自主导伪造?
他抬眸望向帐外沉沉夜色,心中警钟轰鸣:这己非一桩旧案翻查,而是一场首指中枢的滔天阴谋。
与此同时,沈微澜立于京城最高的一座钟楼之上,夜风猎猎掀起她的衣袂。
她掌心托着一枚铜印残片,边缘断裂如咬痕,印文却清晰可见——
“赵崇安监修国史”。
她的指尖缓缓抚过那六字,唇边笑意渐冷,眼底却燃起焚尽山河的烈火。
父亲曾说,史官之责,在于执笔如刀,不惧权贵,不欺亡魂。
可他们怕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笔。
而是这支笔背后,所承载的真相之重。
她轻轻闭眼,仿佛又听见那一夜火光冲天,族人哭喊,刀锋入骨。
而今,她以声为剑,以言为狱,终将把那些藏在黑暗里的魑魅,一一拖入阳光之下。
远处宫墙巍峨,晨钟未响。
但有些人,己经快要坐不住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ZK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