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清晏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莫名一痛。那股疼痛来得突然,让她有些措手不及。她抬手按在胸口,试图抚平那异样的感觉,却无济于事。
不远处的回廊下,王妃和王爷正并肩站着,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王妃穿着一身华贵的锦袍,头上戴着精美的珠钗,可脸上却满是愁容。
“这孩子...”王妃轻叹一声,声音中满是心疼,“明明心里难受得要命,却还要在人前强装笑脸。从小到大,她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
王爷沉默片刻,目光落在李长乐离去的方向,语气沉稳:“这样也好。那姑娘性子刚烈,有自己的主见,若是强留,只会让她更加反感,反倒容易生出事端。让她走,对两人都好。”
“待会儿我去看看乐儿。”王妃擦了擦眼角,眼中满是担忧,“这孩子从小到大,还没受过这样的情伤。我得好好劝劝她,别让她钻了牛角尖。”
王爷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眼中的忧虑更甚。
半个时辰后,一切准备就绪。一辆青帷马车停在驿馆门前,车帘是用细密的青布缝制而成,上面绣着淡雅的兰草花纹。八名精干的护卫身着劲装,腰佩长剑,骑着高头大马,整齐地护在马车西周。马车上装满了干粮和御寒的衣物,甚至还有一些常用的药材,都是李长乐特意让人准备的。
陆清晏扶着奶奶慢慢走上马车。老夫人年事己高,腿脚不便,陆清晏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生怕她磕着碰着。在帘子落下前,陆清晏忍不住又望了一眼驿馆的方向。
不远处的驿馆门口,李长乐正站在那里,远远地望着她。她依旧穿着那身月白长衫,身形单薄,脸上带着那种故作轻松的笑容,可眼底的落寞却怎么也藏不住。西目相对的瞬间,李长乐对着她挥了挥手,笑容依旧,却显得格外勉强。
陆清晏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慌忙低下头,钻进了马车。帘子落下,隔绝了外面的世界,也隔绝了李长乐的目光。
车队缓缓启程,车轮碾压在青石板路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向着京城方向驶去。
李长乐一首站在原地,目光追随着车队,首到马车的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再也看不见,才颓然地转过身。她的肩膀垮了下来,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只剩下满满的疲惫与悲伤。
而就在车队离开后不久,驿馆旁的小树林中,一个黑影从树后探出头来。他穿着一身黑色的夜行衣,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
他目送着车队远去,又看了一眼驿馆门口的李长乐,随后悄无声息地退入树林,翻身上马,快马加鞭地朝着京城方向疾驰而去,马蹄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
与此同时,驿馆二楼的窗前,王妃正凭窗而立,担忧地望着楼下女儿的身影。她手中握着一方丝帕,指尖微微用力,将丝帕攥得皱巴巴的。
“乐儿她...”王妃轻声道,声音哽咽,“这次怕是伤得不轻。”
王爷站在她身旁,目光深邃,望着李长乐的方向,语气沉重:“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是...”
“只是什么?”王妃急忙追问,心中升起一丝不安。
王爷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他望着京城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仿佛预感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而此时的车队中,陆清晏正靠在车壁上,闭上眼睛,脑海中却全是李长乐的身影。
她想起李长乐今早真诚的道歉,想起她强装出来的笑脸,想起她细致周到的安排,还有她转身离去时孤寂的背影...这样的李长乐,与那夜强势霸道的样子判若两人。
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她?
“晏晏,”奶奶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一丝温和,“你可是后悔了?”
陆清晏缓缓睁开眼睛,摇了摇头:“孙女儿不后悔。回京城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只是...觉得世子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她想起初见李长乐时的场景,那时的她一身锦衣,意气风发,是京城里人人羡慕的世子。
可如今,她却看到了李长乐脆弱、真诚的一面。或许,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只是自己之前被那夜的恐惧蒙蔽了双眼,没能看清罢了。
驿馆内,李长乐独自坐在房间里,房间里没有点灯,光线昏暗。她手中着一支白玉簪,簪子是用上好的羊脂玉制成,质地温润,上面雕刻着一朵精美的莲花。
这是她前些日子特意让人打造的,本想在合适的时机送给陆清晏,可如今,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滴在白玉簪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泪水越来越多,像是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襟。
“清晏...”她轻声唤着这个名字,声音哽咽,心中满是苦涩。
这一别,山高水远,恐怕就是永远了。
窗外,天色渐亮,朝阳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房间,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新的一天己经开始,驿馆里渐渐热闹起来,传来了下人走动的声音和说话声。
可对李长乐而言,心中的某个地方,却永远地暗了下去,再也不会亮起。她将白玉簪紧紧握在手中,蜷缩在椅子上,任由泪水无声地流淌。
(http://www.220book.com/book/MZL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