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执即松:真正的放下,是与自己和解
生活里藏着很多“反常识”的真相,读懂了,就能少很多纠结:你真正睡着的时候,是感受不到“困”的——困意是睡前的状态,一旦沉入睡眠,意识便不再捕捉“困”的信号;别人说你“傻”的时候,你其实并不傻——真正的傻,是意识不到自己的状态,而能听见“傻”的评价,说明你还能分辨外界的声音;你陷入焦虑时,往往是“不知道自己在焦虑”的——焦虑像一团雾,裹着你的时候,你只觉得烦躁,等你清醒地说出“我在焦虑”,雾其实己经散了一半。
就像有人总问“抑郁内耗怎么办”,答案其实很简单:“不办”。你越想“解决”抑郁内耗,越会把注意力放在“我有问题”上,反而让负面情绪缠得更紧。就像手上沾了灰尘,你越用力搓,反而可能搓红皮肤;不如把手放在流水下轻轻冲,不刻意去“除灰”,灰尘反而会自然脱落。抑郁内耗也是如此,你不盯着它、不对抗它,把注意力从“我好痛苦”转移到“今天吃点什么”“出去走两步”上,它反而会慢慢淡去。
很多人总说“我想放手”,可“想放手”的念头本身,就是“没放下”。你说“我忘了他,我放下他了,以后再也不提他、不想他、不恨他,他和我无关了”——可短短两句话里,你提了五次“他”,每一次提及,都是在把“他”牢牢抓在心里。就像手里攥着一把沙子,你越说“我要放开”,手反而握得越紧;沙子漏得越多,你越焦虑,最后陷入“想放却放不开”的死循环。
其实不用急着“逼自己放手”,真正的放下,从来不是“刻意忘记”,而是“自然松弛”。就像你不小心摸到滚烫的杯子,不用别人提醒“快放手”,手被烫疼的瞬间,自然会缩回来;就像你被针扎到,不用刻意控制,身体会本能地避开。感情里的伤害、生活里的执念也是如此,当“抓着”的痛苦超过了“舍不得”的执念,你自然会松开手。
但“松开手”不代表“忘记”——你还是会记得曾经的经历,记得那个人的样子,记得当时的心情,但这些记忆己经不会再让你痛苦了。就像你小时候摔过一跤,现在还记得摔在哪里、有多疼,但那种疼己经不会再让你哭了;就像你曾经很喜欢的玩具,现在还记得它的颜色、玩法,但己经不会再因为没了它而难过了。记忆还在,但它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不再影响你的情绪,不再左右你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放下。
说到底,人生最重要的,始终是“你自己”。你把太多精力放在“放不放得下别人”“解不解决得了问题”上,却忘了问自己“我现在开心吗”“我需要什么”。就像有人总在感情里纠结“他还爱不爱我”“我们还能不能复合”,却没发现自己己经很久没好好吃一顿饭、没好好睡一觉、没好好和朋友聊一次天——你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状态,都绑在别人身上,怎么可能不痛苦?
或许这两天,你会遇到很多“分离的纠缠”:有人和你争吵,有人对你冷战,有人故意找事、各种作闹。别慌,也别跟着卷入——随他们去就好。你不纠缠,这场“闹剧”自然就演不下去。那些不稳定的人、不稳定的情绪,本就该和同样不稳定的人和事相互纠缠,他们才是“天生一对”。你要做的,是保持清醒,别让自己被拖进情绪的泥潭里。
你的爱,首先应该用来滋润自己。别总想着“爱别人”“为别人付出”,先把自己照顾好:想吃什么就去吃,想玩什么就去玩,想休息就好好休息。当你的内心被“自己的爱”填满,变得充盈、富足,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纠结的人和事,都变得不重要了;那些曾经让你痛苦的情绪,都变得很渺小了。
就像一杯空的水杯,你先往里面装满温水,它才能温暖你的手;你先把自己的杯子装满爱,才能有余力去爱别人。等你真正“满”了,真正找到“自己”这个“家”,自然会有和你一样清醒、一样富足的人,像“自由人”一样来到你身边——你们不用刻意讨好,不用互相纠缠,只是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体验生活,轻松又自在。
所以别再逼自己“放手”,别再和自己“较劲”。不舒服了就歇一歇,难过了就哭一会儿,想做什么就去做——不用在意“放不放得下”,不用纠结“解不解决得掉”。你只要记得:你的情绪、你的状态、你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当你开始好好爱自己,那些该放下的会自然放下,那些该来的会自然到来——这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http://www.220book.com/book/MZR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