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 形形色色

小说: 内寻重生   作者:扬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内寻重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MZRC/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扬孑”推荐阅读《内寻重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浅尝“道”之妙:在空色与难易间见真意

“浅浅的尝一下道”,不必急于求深,只需从身边寻常事物说起。一片树叶,肉眼所见的是它的形态、颜色,是实实在在的“有”;可若往深处探寻,树叶的本质不过是一团流动的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有人执着于它“树叶”的具象,便是困于“色”;有人执着于它“能量”的本质,便是执于“空”。而道,恰恰超越了这两种执着——它既是那片看得见的树叶,也是那团看不见的能量;既不是单纯的树叶,也不是纯粹的能量。就像枯木逢春时,叶子将要萌发却未萌发、刚刚长出的瞬间,在“空”与“色”的转换之间,在“有”与“无”的过渡之中,道的妙用便悄然显现。读到这里,你是否对“道”有了一丝隐约的感知?

再看学习这件事,亦藏着道的逻辑。无论学什么,都要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内容起步。随着学习深入,知识会逐渐变得复杂,难度也不断提升。可很多人会发现,若最初的简单基础没能学扎实,后续的复杂内容便如同空中楼阁,根本无法理解。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它需要耐心、专注,需要把每一个细节打磨到位,容不得半点浮躁。而一旦真正掌握了最简单的基础,即便后续内容越来越难,也能找到突破的方向。更奇妙的是,当学到最难的阶段,又会突然顿悟:那些曾让人绞尽脑汁的“难题”,本质上不过是简单原理的延伸与组合,褪去复杂的外衣后,反而回归了最初的简单。

由此可见,道的特质便是这般矛盾又统一:它既难又简单,既不难又不简单。而道的妙用,就藏在“难”与“易”的转折点上——是基础打牢后突破难点的豁然开朗,是复杂问题简化后的返璞归真。将这层逻辑放到修心层面,便是“借假修真”的智慧:我们所经历的生活、遇到的人和事,看似是“假”的表象,却能帮我们修炼内心的“真”;可若执着于“这是假”或“那是真”,又会陷入二元对立的误区。道的修心,是既不否定“假”的存在,也不执着“真”的固化,明白“假”与“真”本是一体,在体验“假”的过程中,活出“真”的内核。

落到人性上,道同样打破了非善即恶的绝对划分。人性从来不是单一的“善”或纯粹的“恶”,而是善与恶的共生体——可能在一件事里展现善意,在另一件事里流露私心;可能对有些人温柔,对有些人冷漠。道的妙用,便在“一念之间”:念起为善,便有善举;念起为恶,便生恶行。真正的修行,不是强迫自己“只善不恶”,而是能觉察念头的起落,在善与恶的摇摆中,守住内心的平衡,不被任一极端裹挟。

若论及修身,道的体现则更为具体: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达成“水火既济”的平衡。这里的“心火”,可理解为内心的浮躁、焦虑等“假火”;“肾水”,便是身体的滋养、平静等“假水”。只有让“假火”沉下来,藏在“假水”中的“真火”——也就是身体的本源能量,才能向上滋养身心;唯有让“假水”升上去,藏在“假火”中的“真水”——即内心的清凉与智慧,才能向下安抚情绪。一升一降之间,身心便在道的规律中达成和谐。

那么,该如何“行道”?答案不过八个字:“顺其自然,无为而为”。不是消极地“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强求、不违背规律,在顺应事物本质的前提下行动。就像行善,若先有了“我要行善”的刻意概念,再去做所谓的“善事”,这份善中便掺杂了“求认可”“求回报”的私心,反而不再纯粹——善的背后,己然藏了“恶”的种子,这便是道在无形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旦执着于“我要遵循道”“我要符合道”,这份执着本身,便己偏离了道的本质——道是流动的、灵活的,从不是被固定概念捆绑的教条。

浅尝道的滋味,不必追求深奥的理论,只需在日常的空色转换、难易交替、善恶摇摆中,多一份觉察,少一份执着。明白“既不是,也即是”的辩证,懂得“顺其自然”的松弛,便是对道最好的践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MZR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内寻重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MZR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