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笃鲜赢了王福贵的消息,比太湖的风还快,没两天就飘进了苏州府衙。苏振邦听差役说“沈砚用一道家常菜让王福贵服了软”,乐得拍着案桌笑:“这沈砚,查案有一套,做菜也有一套,倒是个全才!”
这天一早,沈砚刚到刑房整理刘全案的卷宗,差役就来传:“沈先生,知府大人请您去正堂,说有个案子要您帮忙看看。”
沈砚放下笔,跟着差役往正堂走。刚进门,就见苏振邦坐在案后,手里捏着一份卷宗,眉头皱得很紧。“沈砚来了,坐。”苏振邦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把卷宗推了过来,“你看看这个案子,刑房的人审了三天,愣是没审出个结果。”
沈砚拿起卷宗,快速翻看——案子是“城南偷鸡案”,嫌疑人是个叫张二的惯偷,三天前夜里偷了李大户家的五只鸡,被巡逻的差役当场抓住,可张二死活不认,说差役“认错人了”,还说自己“当夜在家睡觉,邻居能作证”。可刑房的人找邻居问了,邻居说“张二夜里常出去,不知道那天在不在家”,没有确凿证据,案子就僵住了。
“刑房的人说,张二是老油条了,嘴硬得很,怎么审都不松口,要么装疯卖傻,要么胡搅蛮缠。”苏振邦叹了口气,“你说这案子,人赃俱获,他怎么就不认呢?”
沈砚合上书卷,想了想,忽然笑了:“大人,这案子就像炒青菜,刑房的人是火太急了。”
“哦?怎么说?”苏振邦来了兴趣,往前凑了凑。
“炒青菜得先烧锅,等锅热了再下油,油热了再放菜,这样炒出来的菜才脆嫩,不夹生。”沈砚说,“审张二这种惯偷也一样,不能刚抓回来就审,得先‘晾’他两天,让他心里发慌,琢磨着‘官府是不是掌握了更多证据’,等他慌了神,再突然提审,这就是‘火候到了’,他自然就招了。”
他顿了顿,又举例:“就像我上次做腌笃鲜,要是用大火炖,汤很快变白,可食材的鲜味没渗出来,味道就差了;得用小火慢笃,让咸肉的香、春笋的鲜、鲜肉的嫩一点点融在汤里,这才是地道的腌笃鲜。审案也得‘慢笃’,不能急着要结果。”
苏振邦听得眼睛一亮,拍着大腿喊:“好一个‘审案火候论’!我怎么没想到!刑房的人就知道用硬法子,要么吓唬,要么熬鹰,结果越审越僵。你这比喻,比讲大道理管用多了!”
“大人过奖了,只是平时做菜时琢磨出来的。”沈砚笑着说,“张二现在关在大牢里,肯定以为官府没证据,心里还踏实着呢。您让刑房的人别去提审,也别给他送好酒好菜,就按普通犯人对待,等他琢磨不透官府的心思,心里一慌,我们再去审。”
“行!就按你说的办!”苏振邦立刻叫差役去通知刑房,“对了,沈砚,你觉得什么时候提审合适?”
“后天早上。”沈砚说,“晾他两天,夜里他肯定睡不着,琢磨着案子,到了后天早上,人最疲惫,心里防线也最容易破,这时候提审,一准能成。”
苏振邦点了点头,对沈砚的佩服又多了几分:“你这脑子,不去当刑官可惜了!以前我总觉得查案得靠经验,现在看来,还得靠‘心思’,就像你说的,得懂‘火候’。”
两人正说着,膳房的师傅端着早饭进来了——两碗粥,两碟小菜,还有一盘猪油渣炒饭。“大人,沈先生,该吃饭了。”师傅笑着说,“这猪油渣炒饭是沈先生上次说的,用肥膘炸的,您尝尝。”
苏振邦拿起筷子,尝了一口炒饭,猪油渣的香混着米饭的糯,果然好吃。他想起刘全案,笑着说:“说起猪油渣,我倒想起刘全了。他为了处理涂银锭的板油,天天吃猪油渣,结果露了马脚,这也是‘火候没掌握好’——要是他别那么急着吃,慢慢处理剩下的板油,说不定还真让他蒙混过关了。”
“是啊,他就是太贪了,想赶紧把银子藏好,盖新房,结果反而露了破绽。”沈砚也尝了口炒饭,想起面馆老板娘说的“刘全要板油炸猪油渣”,忍不住笑了,“他以为用板油炸猪油渣没人注意,却忘了自己以前最嫌猪油腻,这前后反差太大,就像炒菜时盐放多了,再怎么遮也遮不住咸味。”
两人边吃边聊,从审案聊到做菜,从做菜聊到百姓的日子,倒像是忘年交。苏振邦忽然想起什么,问:“沈砚,你和微婉认识多久了?”
沈砚的脸一下子红了,放下筷子:“大人,我和微婉是在清味居认识的,她经常来店里吃饭,后来我查案,她也帮了不少忙。”
“微婉这孩子,从小就喜欢琢磨做菜,以前总缠着我让我带她去吃好吃的。”苏振邦笑着说,“她对你印象不错,说你查案细心,做菜也好吃,是个踏实人。”
沈砚心里暖暖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低头喝粥。苏振邦看在眼里,心里有了主意,却没点破,只是说:“以后你常来府里吃饭,让微婉跟着你学学做菜,她做的荷花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你帮她指点指点。”
“好,只要微婉不嫌弃,我随时可以教她。”沈砚赶紧应下。
吃过早饭,沈砚回到刑房,继续整理卷宗。差役来报,说王福贵来了,在府衙门口等着,想找他聊聊做菜的事。沈砚笑着让差役把他带进来——王福贵手里提着个食盒,里面装着他刚做的松鼠鳜鱼,说“上次输了,这次做道改良版的,让你尝尝,给提提意见”。
两人在刑房外的廊下坐下,王福贵打开食盒,鱼身上的糖醋汁少了些,多了些松子仁。“我听你说腌笃鲜要层次感,就琢磨着给鳜鱼也加层味,放了点松子仁,你尝尝。”
沈砚夹了一块鱼,鱼身还是脆嫩,糖醋汁的甜酸里多了松子的香,确实比上次好吃。“不错,松子的香中和了糖醋的腻,这改动挺好。”
王福贵笑了:“还是你有想法!我以前总觉得招牌菜不能改,现在看来,做菜和查案一样,得灵活,不能死板。”
两人聊得正欢,苏振邦从正堂出来,见他们聊得投机,笑着说:“王师傅,你这是来偷师的?”
“苏大人说笑了,我是来向沈先生请教的。”王福贵站起身,对苏振邦抱了抱拳,“沈先生不仅查案厉害,做菜也有门道,我服了!”
苏振邦哈哈大笑:“你们两个,一个是苏州名厨,一个是刑房新秀,以后多交流,说不定能琢磨出更多‘做菜查案的道理’。”
夕阳西下,沈砚送王福贵出府衙。王福贵说以后清味居要是缺食材,他来帮忙找,还说要教沈砚做“苏州酱鸭”,沈砚笑着应下。看着王福贵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沈砚心里忽然觉得,苏州府衙的日子,就像一锅慢慢炖着的腌笃鲜,越来越有味道了——有查案的热血,有做菜的烟火,还有这些温暖的人情,凑在一起,就是最踏实的日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MZW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